全血细胞计数参数与尘肺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目的 研究基线全血细胞计数参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参数)与尘肺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1月四川省某职业病医院尘肺住院患者病Y-27632历资料,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索白细胞计数、红细胞Vancomycin intermediate-resistance分布宽度、血小板参数与尘肺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病风险的关联,其他全血细胞计数参数由于数据缺失未纳入分析。结果 共有896名尘肺患者被纳入研究,随访期间共有202名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红细胞分布宽度(HR=1.53,95%CI:1.14~2.05),血小板计数(HR=1.48,95%CI:1.11~1.98)和血小板压积(HR=1.34,95%CI:1.00~1.80)高于中位数的尘肺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风险更高。结论 基线较高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与尘EPZ-6438半抑制浓度肺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发病风险较高有关。

炎性肠病患者凝血功能的相关分析

目的 研究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各指标对炎性肠病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8例IBD患者作为IBD组,其中又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组患者118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组患者110例。将UC组分为缓解组(n=52)和活动组(n=66),CD组分为缓解组(n=40)和活动组(n=70)。另选取10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embryonic stem cell conditioned medium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等指标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对疾病活动性的研究价值。结果 UC组和CD组的PT、APTT、FIB、D-D、PLT均高于对照组,TT、MP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的PLT高于UC组,FIB、D-DCSF-1R抑制剂、MPV均低于U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组的FIB、D-D、PLT均高于缓解组,MPV低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活动组的PT、FIB、D-D、PLT高于缓解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activity,PTA)、MPV低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的ROC曲线分析中,FIB和D-D的曲线下面积较大,分别为0.837和0.859,FIB敏感度为70%,特异性为88%,D-D敏感度为86%,特异性为72%。CD患者的ROC曲线分析Docetaxel分子量中,PLT和MPV的曲线下面积较大,分别为0.845和0.802,PLT敏感度为76%,特异性为84%,MPV敏感度为70%,特异性为90%。结论 FIB、D-D是评估UC活动性较好的指标,PLT、MPV是评估CD疾病活动性较好的指标,可用于临床对IBD的评估。

基于“亢害承制”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铁死亡的发生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心脏疾病终末阶段,心肌细胞损伤是导致心功能恶化的关Serum-free media键。铁死亡以铁过载、脂质过氧化物等过度积累为特征,是一种铁依赖性的程序性死亡方式。研究表明,抑制铁死亡可以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亢害承制”理论是经后世医家演变用于阐释人体五行生克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用药的重要法则。人与天地相参,亦需依赖承制规律维持五脏调和、内腑通利的稳态。慢性心力衰竭铁死亡的发生机制高度契合“承者失制,亢者为害”的过程。心气亏虚、承制不及,无力维持心肌细胞氧化还原系统平衡,为铁死亡的始动因素。五脏受累,津血失布,痰浊、血瘀、水饮留滞经脉,表现为铁及脂质过氧化物蓄积,是铁死亡的加重因素。二者交互影响,反复叠加,呈螺旋式进展,加剧心力衰竭病情。基于铁死亡的中医病机,笔者试以“承而制之,平其所亢”为治疗PD-0332991生产商总则,提出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论治的总纲。PLX3397使用方法早期以“益气养,兼调五脏,承而制之”为主,中期以“活血化痰,祛邪化浊,平其所亢”为要,晚期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承制平亢”并重。遵守病机特点运用中药干预,可以降低铁蓄积,促进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从而抑制铁死亡,改善心功能。

Piezo1促进卵巢癌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目的:旨Decitabine化学结构在分析Piezo1表达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以及研究Piezo1对卵巢癌细胞(SKOV3、A2780)EMT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GSEA法分析Piezo1激活的卵巢癌相关信号通路。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Piezo1蛋白及EMT通路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selleck HPLC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iezo1表达量与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用Yoda1 10μmol/L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A2780)2 d,根据转染慢病毒将卵巢癌细胞(SKOV3、A2780)分为sh-NC(转染sh-NC慢病毒)组、sh-Piezo1组(转染sh-Piezo1慢病毒),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KOV3、A2780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Piezo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卵巢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且通过生物信息学GSEA富集分析发现Piezo1在卵巢癌中显著激活EMT信号通路(P<0.01),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E-cadherin的蛋白水平在卵巢癌组织中显著降低(P<0.05),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卵巢癌组织中Piezo1蛋白表达水平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呈负相关(r=-0.731 7,P=0.001 5),而与N-cadherin呈正相关pre-deformed material(r=0.600 7,P=0.003)。Yoda1处理后的SKOV3、A2780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敲低SKOV3、A2780细胞中的Piezo1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Piezo1的高表达可能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且可能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以GSS为靶点的基因编辑治疗协同放疗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研究背景】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而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其中恶性程度最高、侵袭性最强的一种弥散性肿瘤,平均每年发病人数在25万以上。目前针对GBM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仍是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但预后极差,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4.6个月,5年生存率只有5.6%。由于人体存在血脑屏障,化疗和免疫治疗在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对于患者生存期的改善十分有限。放疗在GBM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手术切除GBM后放疗可以杀伤残留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率;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GBM,也可以通过放疗抑制胶质瘤生长。但GBM对放射容易产生抗性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新的靶点来为胶质瘤患者放疗增敏以改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工作。【研究目的】利用CRISPR/Cas9文库筛选GBM放疗抵抗相关基因,系统探索该靶点介导放疗抵抗的功能与机制,并以该靶点为基础,探索基因编辑技术在GBM治疗中的新策略。【研究方法】1.运用全基因组CRISPR文库感染GBM细胞,构建原位GBM模型进行体内筛选,文库测序分析GBM放疗抵抗靶点;2.构建放疗抵抗GBM细胞,RNA测序与文库结果取交集,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验初步确定GSS是放疗抵抗关键基因;3.构建稳定敲除GSS细胞株和放疗抵抗PDX模型,通过体内外实验,如免疫荧光、Western Blot、CCK-8、平板克隆实验等确定GSS表达水平与放疗敏感性的联系;4.通过分析公共数据库资料和GBM组织芯片,探究GSS与胶质瘤的临床相关性;5.利用免疫荧光和RNA-seq实验分析GSS介导的放疗增敏激活了细胞铁死亡通路;6.数据库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脂源性ROS、透射电镜图像、CCK-8实验等方法验证放射与GBM细胞铁死亡之间联系;7.通过免疫组化、WB、代谢组学分析等实验系统阐明GSS在胶质瘤放疗过程中发挥作用机制;8.将Cas9/sgGSS复合物装载入靶向胶质瘤的细胞外囊泡,并在原位胶质瘤模型中验证效果,探索其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成功进行了体内全基因组CRISPR文库的筛选,数据分析得到放疗敏感基因;2.成功构建了放疗抵抗细胞株,RNA-seq与文库结果取交集得到目的靶点GSS;3.成功构建了稳定敲除GSS细胞株和放疗抵抗PDX模型,免疫荧光、WB等实验证明放疗抵抗模型中GSS蛋白高表达,CCK-8、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等证明GSS敲除增强了放疗效果;4.数据库资料和组织芯片显示,GSS的高表达导致了不良预后;5.根据免疫荧光和RNA-seq结果得出,GSS介导的放疗增敏与DNA损伤修复无关,与细胞铁死亡通路相关;6.放射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脂源性ROS上升,透射电镜、CCK-8实验、数据库分析得出放射诱导GBM细胞铁死亡;7.放疗过程中,敲除GSS抑制了GSH合成,一方面降低了GPX4活性,导致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另一方面加剧了Fe~(2+)的积累,形DNA/RNA Synthesis抑制剂成了不稳定铁池,引起芬顿反应,产生过量的ROS,加剧铁死亡发生;8.构建Ang/TAT-sgGSS-EV,并在LN229原位模型和GSC原位模型中验证可以有效干扰GSS表达,与放射联合处理显著增强了放疗敏感性,证明在体基因编辑治疗策略成功。【结论】1.通过CRISPR/Cas9文库体内压力筛选出放疗联合致死基因集,联合放疗抵抗细胞株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了GSS在胶质瘤放疗抵抗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通过在线数据库资料、组织芯片和临床样本系统证实GSS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分级分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级别越高的胶质瘤,GSS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3.通过细胞学实验Elexacaftor molecular weight、分子生物学实验和数据库资料分析,GSS介导的放疗抵抗机制与铁死亡相关。GSS通过合成还原性谷胱甘肽增强GPX4活性,从而还原脂质过氧化物,减少了亚铁离子的积累,抑制芬顿反应,从而抑制铁死亡。4.在LN229原位胶质瘤模型和胶质瘤干细胞原位模型中,Ang/MSC necrobiologyTAT-sgGSS-EV具有较高的靶向效率和较强的基因编辑能力,能够实现对GSS的体内靶向干预,与放疗联用可显著抑制胶质瘤发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小麦响应白粉菌侵染的表型特征、生理应答和免疫信号传导通路分析

病原微生物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植物会做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来抵御病原物的入侵。了解植物应对病原物入侵的反Genetics education应对挖掘抗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白粉菌侵染小麦‘中作9504’幼苗,以观察在不同侵染时间小麦叶片生长、生理代谢相关指标和基因表达变化,揭示白粉菌侵染对小麦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及活性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小麦叶片死细胞数目、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数量呈上升趋势,白粉菌更多在7d后生长出成熟的分生孢子。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在不同侵染时间发挥作用,可溶性蛋白含量随侵染时间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在7 d时显著下降,进而影响植物生长,过氧化氢含量在整个侵染时期变化不大。转录组分析发现侵染初期(0 h-6 h)PTI信号传导部分受抑制下调,侵染前中期(6 h-1 d和1 d-4 d)ErdafitinibPTI信号传导积极响应,ETI出现在侵染前期,侵染后期(4 d-7 d),由于白粉菌已经完全定殖于叶片表面,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PTI和ETI信号传导通路均有下调的趋势。

涤痰汤治疗脑血管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相关性疾病是中年及以上群体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现代医学主要以降血脂、调节血压、调节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外科手术等为主要治疗方案,用药繁多、疗程长,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且存在手术禁忌证。涤痰汤是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的经典方剂。查阅并梳理近年的相关文献发现涤痰汤治疗脑血管相关性疾病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其作用机制包括促进神经因子表达,调控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抗AZD2281使用方法reactor microbiota,抗氧化应激,调节自噬、抗凋亡,调节血脂、促血管新生及其他等作用。本文梳理Blebbistatin溶解度了涤痰汤治疗脑血管相关性疾病的相关研究,发现涤痰汤治疗脑血管相关性疾病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研究为综合疗法,涤痰汤的具体疗效不明确;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部分研究仍在试验阶段,其作用于人体的安全性、有效性仍待验证;后续仍需深入机制研究,将方药与现代科学联系起来,明确方药的具体作用,挖掘新的治疗思路。

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年我院收治的1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Erdafitinib抑制剂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腰此网站椎功能(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49%(55/5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93%(47/56),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Nervous and immune system communication缓解炎症反应。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籽粒硬度QTL分析

小麦籽粒硬度是影响小麦商品分类分级、小麦制粉工艺和小麦面粉最终加工用途的重要指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籽粒JQ1硬度的选育效率。为了发掘和开发更多与小麦籽粒硬度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硬质小麦扬麦158与软质小麦西风配制VX-765采购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分析群体基因型并构建了群体遗传连锁图,结合4年群体籽粒硬度的表型资料对影响小麦籽粒硬度的QTL进行了分子定位。结果显示,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覆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盖2784.9 cM,含有3830个非共分离的SNP标记;除PIN基因外,共定位到12个可重复的QTL位点,分别位于1A、1B、1D、2A(2个)、3A、4D、5A、5D、6B、6D和7A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3.2%~15.2%籽粒硬度变异;11个QTL来自软质小麦西风,1个QTL由硬质小麦扬麦158贡献;7个QTL表现稳定,可在4年试验中重复,其中5个QTL未见报道,为新发现QTL,特别是5D染色体新发现的QTL最高可解释15.2%表型变异。与这些稳定QTL紧密连锁的SNP标记将为今后开展长江中下游麦区软质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帮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骨质疏松的关系及机制

目的 系统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和骨密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通SAG抑制剂过生物信息学分析NAFLD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之间的共同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的提取,并使用Stata 1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在相关疾病数据库(Disgenet、TTD、OMIM、Gene Cards、KEGG)中筛选NAFLD和OP的相关基因,相互映射后获得疾病共同靶基因,Autoimmune disease in pregnancy并通过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获得靶点PPI互作网络。通过CytoHubba插件获得关键基因并应用Metascape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计纳入15 0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人群骨密度更低(SMD=-0.13,95%CI:-0.23~-0.03,P=0.002)。通过数据库检索筛选,映射出NAFLD和OP共同靶点264个,进一步筛选出核心靶点17个,富集分析发现,二者共同分子机制主要涉及HIF-1、FoxO和MAPK等信号通路。结论 NAFLD与OP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二者之间的核心靶点主要富集于调控炎症反应及糖脂MK-4827临床试验代谢等信号通路上,为肝性骨病的防治及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