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苗族女性绝经年龄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苗族女性绝经获悉更多年龄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黔东南州和黔南州苗族女性1 454名。LY2835219纯度利用“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的调查问卷收集信息。单因素分析用KruskNavitoclax体内实验剂量al-Wallis H检验或χ~2检验。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绝经年龄与高血压关系的OR值和95%CI。结果 贵州省苗族绝经女性高血压检出率为36.11%,平均绝经年龄47.99岁,农业户口、已婚/同居、小学以下文化水平者居多。高血压检出率在绝经年龄≥50岁组最高,农业户口高于非农业,分居/离异/丧偶/未婚高于已婚/同居,小学以下文化水平高于初/高中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调整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可能产生混杂影响的吸烟、饮茶、饮酒、血脂异常、高尿酸、高血糖、高血压家族史后,与绝经年龄≥50岁相比,≤45岁和46~49岁调整后的OR(95%CI)分别为0.451(0.245~0.830),0.486(0.278~0.851)。结论 对绝经年龄较晚女性加强高血压的筛查和管理,为预防绝经后高血压患病提供机会窗口。

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极早产儿生后24 h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单胎)1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出生后24 h内静脉血测定血清25-(OH)D水平,应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极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平selleckchem均水平为(9.88±4.48)μg/L;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不足、适宜者占比分别为62.0%、35.0%、3.0%、Alpelisib0。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季节(χ~2=39.935,P<0.01)、母亲年龄(F=26.322,P<0.01)、妊娠期高血压(χ~2=16.582,P<0.01)、胎膜早破(χ~2=11.623,P<0.01)与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β=-0.448,P<0.01)是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BMN 673 NMR极早产儿出生时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半数以上为严重缺乏。妊娠期高血压是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脑卒中高危人群用药依从性及对预后影响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用药依从性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统一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量表于2015年5月-9月对四川省8个社区16 892名年龄≥40岁的居民进行面对面筛查,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数据库,通过结构化的随访表,记录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三大危险因素的治疗情况和治疗依从性,探讨人口和社会经济学因素对高危人群随访期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以及用药依从性对高危人群随访期内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 893例,筛查时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治疗率分别为50.1%、49.2%、5.1%,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随访期末时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治疗率分别为24.8%、25.0%、7.9%,治疗依从率分别为27.8%、25.5%、1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值比(odds ratio,OR)=2.13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8,4.147),P=0.02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1.556,95%CI(1.086,2.230),P=0.016]及城镇职工医疗保Alpelisib险[OR=2.325,95%CI(1.362,3.967),P=0.002]、子女人数较少[OR=0.819,95%CI(0.719,0.933),P=0.003]、卒中家族史[OR=1.559,95%CI(1.066,2.282),P=0.022]与降压治疗依从性良好相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依从性良好相关[OR=2.494,95%CI(1.173,5.300),P=0.018]。校正混杂因素后,高血压者未规律降压[OR=2.617,95%CI(1.417,4.842),P=0.002]、糖尿病者未规律降糖[OR=3.909,更多95%CI(2.394,6.380),P<0.001]、血脂异常者未规律降脂[OR=4.828,95%CI(2.581,9.033),P<0.001]均与随访期内脑梗死发病风险增高相关。血脂异常者规律降脂与随访期LY2835219配制内脑出血发病风险增高独立相关[OR=4.371,95%CI(1.156,16.530),P=0.030]。结论 四川省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患病率高,但治疗率低,治疗依从性差,治疗依从性受多种人口学及社会经济学因素影响。未规律降压、降糖及降脂治疗增高了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期内脑梗死发病风险,而规律降脂治疗可能增加脑卒中高危人群脑出血发病风险。

不同级别前列腺癌中HKⅡ和PS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前列腺癌中己糖激酶Ⅱ(hexokinaseⅡ,HKⅡ)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表达。方法 收集3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189例前列腺癌手术标本,在HE染色下根据危险程度将前列腺癌分为低级别和高LY2835219供应商级别组,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检测HKⅡ和PSA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HKⅡ和PSA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HKⅡ在正常前列腺组织(14.3%)、低级别前列腺癌(52.7%)及高级别前列腺癌(74.0%)的高表达率逐渐升高(P <0.05);在189例前列腺癌中,HKⅡ表达与Gleason评分、组织学分级及分期有关(P <0.05)。与正常前列腺组织(37.1%)相比,PSA在前列腺癌中(96.3%)的高表达率明显升高(P <0.05)。前列腺癌中HKⅡ与PSBMN 673供应商A表达呈正相关(P=0.019)。结论 HKⅡ和PSA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随着前列腺癌的进展,HKⅡ的高表达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HKⅡ和PEPZ-6438分子式SA表达呈显著相关性,提示HKⅡ联合PSA检测有望成为前列腺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BMN 6732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拉贝洛尔)及观察组(43例,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D-D、Fib水平均降低,PT、APTT及TT均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oxLDL、MDA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O水平均升高,ET-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ys-C、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母婴结局总发生率为11.63%EPZ-6438,低于对照组的3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anobinostat体内实验剂量的效果显著,可降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凝血功能、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降低Cys-C、Hcy水平,减少不良母婴结局。

浙江省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研究

目的 了解2017年浙江省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降低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7)数据,计算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疾病负担指标,评价2017年浙江省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归因于环境、代谢和行为等主要危险因素的慢性病疾病负担,并与1990年数据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7年浙江省慢性病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高血压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2 807.08/10万、2 724.72/10万和1 878.69/10万;男性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Selleckchem Y-27632高血压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4 764.77BMN 673研究购买/10万、3 297.00/10万和2 076.92/10万;女性归因于不合理膳食、高血压和高血糖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2 117.16/10万、1 668.24/10万和1 100.53/10万。15~<50岁人群慢性病归因于不合理膳食、药物滥用和使用烟草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759.29/10万、611.71/10万和605.37/10万;50~<70岁人群慢性病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高血压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5 528.37/10万、4 628.18/10万和2 757.78/10万。≥70岁人群慢性病归因于不合理膳食、使用烟草和高血压的DALY率PD0325901较高,分别为16 370.09/10万、15 551.40/10万和14 408.63/10万。与1990年比较,2017年高体质指数、饮酒、高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药物滥用的DALY率上升,增幅分别为108.23%、48.59%、23.17%、17.64%和6.06%;空气污染、职业风险、不合理膳食和肾功能受损的DALY率下降,降幅分别为51.11%、44.81%、22.49%和19.83%;使用烟草和高血压的DALY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2017年浙江省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高血压的慢性病疾病负担较重;高体质指数、饮酒和高血糖等行为和代谢相关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较1990年升高。

结直肠癌组织中CCDC12、FOXO3a、Twist、MMP-9的表达变化观察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12(CCDC12)、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3a(FOXO3a)、Twist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同时探讨上述四指标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82例,取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CCDC12、FOXO3a、Twist、MMP-9蛋白,比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CDC12、FOXO3a、Twist、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CCDC12、FOXO3a、Twist、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KendaNavitoclaxll相关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CCDC12、FOXO3a、Twist与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CCDC12、FOXO3a、Twist、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1%、52.44%、63.41%、79.27%,癌旁组织中分别为19.51%、93.90%、17.07%、23.17%,与癌旁组织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中CCDC12、Twist、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高,FOXO3a蛋白阳性表达率低(P均<0.05)。分化程度高、TNM分期高、存在浆膜浸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CCDC12、FOXO3a、Twist、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高(P均<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CDC12、Twist蛋白表达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8、0Panobinostat配制.353,P<0.01),FOXO3a蛋白ABT-199供应商与MMP-9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05,P<0.01)。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CDC12、Twist、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FOXO3a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CCDC12、FOXO3a、Twist、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有关。直肠癌组织中CCDC12、Twist与MMP-9蛋白表达有正相关关系,FOXO3a与MMP-9蛋白表达有负相关关系。

最大直径淋巴结中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与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患者最大直径淋巴结(MDLN)中自然杀伤细胞(NK)数量与无复发生存率(RF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接受手Ipatasertib采购术治疗Selleck Alpelisib的152例Ⅱ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每个患者选择一个最长径淋巴结定义为MDLN, 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CD3作为T细胞标记, CD20作为B细胞标记, CD56作为NK细胞标记, 分析CD56细胞数量与RFS的关系。结果检出淋巴结数与年龄、肿瘤位置、MDLN长径、CD56阳性细胞数有关(均P0.05), 与性别、病理T分期、组织学分型、淋巴结侵犯、静脉侵犯、CD3阳性面积比和CD20阳性面积比无关(均P0.05)。MDLN长径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检出淋巴结数、CD3阳性面积比、CD20阳性面积比和CD56阳性细胞数有关(均P0.05), 与病理T分期、组织学分型、淋巴结侵犯、静脉侵犯无关(均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理T分期、CD56阳性Selleckchem PD0325901细胞数与RFS独立相关(均P0.05)。CD56阳性细胞数与检出淋巴结数、最大淋巴结长径、CD3阳性面积、CD20阳性面积相关(均P0.05), 与CD3阳性面积比、CD20阳性面积比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Ⅱ期结肠癌患者NK细胞数量与检出淋巴结数量相关, 是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最大淋巴结NK细胞的数量可能反映宿主免疫反应的肿瘤免疫。

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背景《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明确指出,需在卒中后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以最终确定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生,但关于PSCI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存在争议,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为PSCI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selleck激酶抑制剂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筛选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7篇文献,包含8 677例患者,其中PSCI患者4 322例,非PSCI患者4 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95%CI(1.06,1.14),P<0.00001]、受教育程度[OR=0.82,95%CI(0.78,0.85),P<0.000 01]、高血压[OR=2.69,95%CI(1.90,3.81),P<0.000 01]、糖尿病[OR=1.95,95%CI(1.58,2.39),P<0.000 01]、心房颤动[OR=2.92,95%CI(1.92,4.45),P<0.000 01]、卒中史[OR=2.68,95%CI(1.95,3.68),P<0.000 01]、Fazakas评分[OR=1.86,95%CI(1.57,2.21),P<0.000 01]、入院时美Rapamycin小鼠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44,95%CI(1.17,1.77),P=0.000 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08,95%CI(1.02,1.14),P=0.006]、饮酒[OR=2.85,95%CI(2.00,4.04),P<0.00001]均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6个月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 现有研究证据表明E7080临床试验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史、Fazaka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个月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以减少PSCI的发生。

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疾病负担趋势研究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糖尿病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内蒙古数据通过JoinpointRegressionProgram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EPZ6438糖尿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反映糖尿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死亡率由3.LY283521958/10万增至8.03/10万,APC为2.8%;DALY率由2.90人年/千人增长至6.59人年/千人,APC为3.0%;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死亡人数Rapamycin体外、死亡率、疾病负担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70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最高。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疾病负担严重,男性人群疾病负担及伤残疾病负担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糖尿病防控工作,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