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探讨中医食疗调理痰湿体质高血压的作用

目的探究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调理痰湿体质高血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LXH254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 年龄(59.80±11.96)岁, 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 年龄(58.20±11.64)岁,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干预。对两组患者痰湿体质症状、血压、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selleck Tamoxifen本t检验, 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后, 治疗组胸闷腹胀、身体沉重、口黏痰多、舌苔厚腻评分分别为(0.62±0.12)分、(0.52±0.10)分、(0.67±0.13)分、(0.56±0.11)分, 均低于对照组(0.71±0.14)分、(0.58±0.12)分、(0.75±0.15)分、(0.64±0.13)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 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分别为(113.67±12.63)mmHg(1 mmHg=0.133 kPa)、(79.65±8.85)mmHg, 均低于对照组(121.54±13.50)mmHg、(84.31±9.37)mm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 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4.12±0.82)mmol/L、(1.25±0.25)mmol/L、(2.47±0.49)mmol/L, 均低于对照组(4.65±0.93)mmol/L、(1.41±0.28)mmol/L、(2.79±0.5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1.82±0.36)mmol/L, 高于对照组(1.64±0.33)m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 治疗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81.47±9.05)分、(83.61±9.29)分、(84.36±9.37)分、(82.73±9.19)分, 均高于对照组(75.52±8.50)分、(76.82±8.54)分、(79.24±8.80)分、(77.19±8.57)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Steamed ginsengP0.05)。结论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调理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有较好作用, 患者体质症状显著减轻, 血压、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小檗碱与吴茱萸碱联用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檗碱与吴茱萸碱联用对结直肠癌HCT116、RKO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小檗碱(30 μmol·L~(-1))、吴茱萸碱(0.8 μmol·L~(-1))及两药联用(30+0.8 μmol·L~(-1))对HCT116及RK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小檗此网站碱(30μmol·L~(-1))、吴茱萸碱(0.8 μmol·L~(-1))及两药联用(30+0.8 μmol·L~(-1))对HCT116及RKO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檗碱(30μmol·L~(-1))、吴茱萸碱(0.8μmol·L~(-1))及两药联用(30+0.8 μmol·L~(-1))对HCT116及RKO细胞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小檗碱组(30 μmol·L~(-1))和吴茱萸碱组(0.8 μmol·L~(-1))对HCT116及RKO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两药联用组(30+0.8 μmol·L~(-1))能显著抑制HCT116及RKO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能力(P<0.01);与空白PLX3397供应商组相比,小檗碱组(30 μmol·L~(-1))和吴茱萸碱组(0.8 μmol·L~(-1))对HCT116及RKO细胞中PI3K、N-cadherin、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无明显作用,而两药联用组(30+0.8 μmol·L~(-1))能显著降低HCT116及RKO细胞中PI3K、N-cadherin蛋白的表达Biometal chelation(P<0.01),升高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1)。其中,吴茱萸碱组(0.8 μmol·L~(-1))也能显著抑制HCT116及RKO细胞中Akt蛋白的表达(P<0.05),但这种抑制作用小于两药联用。结论:小檗碱与吴茱萸碱联用能够显著抑制结肠癌HCT116、RKO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发挥“1+1>2”的增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老年人BMI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老年人适宜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范围尚未确定。本文拟探讨老年人BMI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系,为老年人适宜BMI范围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体检中心老年研究对象(≥60岁)共9 474例资料,其中男性5 337名,女性4 137名。所有研究对象均随访5年。基线资料为2014年的身高、体质Cobimetinib半抑制浓度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根据基线BMI将所有老年研究对象分为5组:BMI<18.5kg/m~2组,BMI 18.5~22.9kg/m~2组,23.0~24.9kg/m~2组,25.0~29.9kg/m~2组和BMI≥30.0kg/m~2组。调查问卷法收集既往慢性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收集基线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selleck PCI-32765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数据。随访期间每年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 Pa)和(或)舒张压≥90mmHg认定为高血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基线BMI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随访5年期间新发高血压2 138例。调整年龄、性别、糖代谢、脂代谢和肾小球滤过率后发现,以BMI为18.5~22.9的老年人群为对照,BMI<18.5kg/m~2组,23.0~24.9kg/m~2组,25.0~29.9kg/m~2组,≥30.0kg/m~2组高血压发生风险的HR值分别为0.65(95%CI:0.48~0.88),1.23(95%CI:1.10~1.38),1.47(95%CI:1.32~1.63)和1.85(95%CI:1.44,2.38)。BMI每增加1.0kg/biogenic nanoparticlesm~2,高血压发生风险增加7%(HR:1.07;95%CI:1.06,1.09;P<0.001)。男女分组的结果与总人群趋势一致。排除60~65岁、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的老年人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主效应分析一致。结论 老年人BMI升高可明显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为降低老年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建议将体质量控制在正常范围。

肘关节镜下关节松解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模式在肘关节镜下关节松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6例行康复护理的肘关节镜下关节松解术患者,于术后24、48、72 h和4、7 d评估患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于术前1 d、术后2个月记录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分析患者肘关节活动度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术后肘横纹围度、肘横纹上5 cm、肘横纹下5 cm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个月,患者屈曲活动度大于术前,伸直活动度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2个月的屈曲活动度与术前伸直活动度呈负相关(P<0.01),与术前屈曲活动度呈正相关(P<0.01)。无外伤史、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恢复程度差于有外伤史、Refrigeration无高血压、无糖尿PI3K/Akt/mTOR抑制剂病患MAPK抑制剂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模式可缓解肘关节镜下关节松解术后患者的疼痛、肿胀程度。术前活动度差、无外伤史、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恢复差,康复护理时应予以重视。

2015—2019年我国西北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人群二级预防用药情况

目的 调查我国西北地区社区人群中既往罹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并探Oral mucosal immunization索其与个体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基于“高危筛查项目”,选取2015—2019年西北地区43AMG510体内个县/区35~75岁的常住居民,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自报的缺血性心脏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病史以及药物使用情况。使用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个体特征与二级预防用药的相关性。结果 14 212例患缺血性心脏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报告使用抗血小板或他汀类药物的比例为2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55~<65和65~75岁)、中学及以上、已婚、超重或肥胖、合并高血压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使用抗血小板或他汀类药物(P <0.05)。女性、农民、农selleckchem Adavosertib村地区、吸烟的调查对象服用抗血小板或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较低(P <0.05)。结论 我国西北地区缺血性心脏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不足,不同个体特征药物使用情况存在差异。

益气养阴活血汤辅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sIGAM-1、CTGF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汤辅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对可溶性selleckchem AMG510细胞粘附分子(solubleintercellularadSB431542体外hesionmolecule-1,sICAM-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视网膜激光光凝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活血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1d和治疗后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眼部相关指标(黄斑厚度、血管瘤体积、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血清学指标[sICAM-1、CTGF、肿瘤坏死因子(tumournecrosis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3.33%)相比,观察组(93.33%)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物昏花、眼睛干涩、五心烦热、头晕头痛、口渴喜饮证候积分及总分均有所降低,对照组视物昏花、眼睛干涩证候积分及总分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物昏花、眼睛干涩、五心烦热、头晕头痛、口渴喜饮证候积分及总分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厚度、血管瘤体积、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黄斑厚度、血管瘤体积、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sICAM-1、CTGF、TNF-α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ICAM-1、CTGF、TNF-α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TGF-β、NF-κB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ick-borne infectionsTGF-β、NF-κB水平较低,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食欲减退1例,暂时性高眼压2例,对照组暂时性高眼压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268,P=0.6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辅助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R疗效较好,有利于改善视物不清、眼睛干涩等多种症状,可降低血清sICAM-1、CTGF水平,其机制可能与TGF-β、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有关。

Hp感染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及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潮州市湘桥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高血压合并Hp分型Ⅰ型患者为A组,30例高血压合并Hp分型中间型患者为B组,30例Baricitinib生产商高血压合并Hp分型Ⅱ型患者为C组,同时期的30例无Hp感染的高血压患者为D组。比较四组的血清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内皮素-1(ET-1)、血确认细节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微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及微症性反应指标与Hp分型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血压Hp感染患者血清血管内皮损伤指标与微炎症性反应指标的关系。结果:四组ETSMRT PacBio-1、vWF、sVCAM-1、sICAM-1、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的ET-1、vWF、sVCAM-1、sICAM-1、CRP、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D组,A组、B组均高于C组,且A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及微炎症反应指标与Hp分型呈负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Hp感染患者血清血管内皮损伤指标与微炎症反应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Hp感染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较大,对高血压患者进行Hp感染的防控与诊治需求较高。

MSCT双低剂量迭代重建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256 MSCT双低剂量(80 kV,60 mL碘对比剂)结合迭代重建在结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增强扫描,分为双低剂量组(80 kV,60 mL碘对比剂)与常规剂量组(120 kV,1.3 mL/kg),各30例,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有效辐射Nirmatrelvir剂量。分析双低剂量组诊断效能及TNM分期效果。结果:两组结肠壁、肿块及供血小动脉的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为(20.83±2.11)mSv,双低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为(10.60±1.20)mSv,两组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低剂量组诊断T分期灵敏HDAC抑制剂度为86.7%,特异度为Reaction intermediates93.3%,诊断N分期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3.3%,与病理TNM分期结果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56 MSCT双低剂量(80 kV,60 mL碘对比剂)结合迭代重建对结肠癌术前评估检查方案可明显减少辐射剂量和造影剂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T细胞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 T 细胞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2 月就诊于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 80 例右半结肠癌患者, 按随MLN8237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每组各 40 例。 参考组行开腹 CME 治疗,试验组行腹腔镜下 CME 治疗。IACS-010759化学结构 比较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外周血 T 细胞亚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的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结肠癌特异性抗原 2(CCS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 SICAM-1、CCSA-2、VEGF 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 SICAM-1、CCSA-2、VEGF 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的 CD4~+、CD3~+、CD8~+水平低于术前,参考组的 CD4~+/CD8~+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 CD4~+/CD8~+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Rumen microbiome composition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 CD4~+、CD3~+、CD4~+/CD8~+水平高于参考组,CD8~+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 CME 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术后康复。

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为病例组,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另外选择同期接收的健康Faculty of pharmaceutical medicine孕妇80例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VE-822半抑制浓度脉血检Belnacasan配制验血浆D-D水平与FIB水平,并分析单独检验与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Kappa值。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浆D-D、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与FIB联合检测准确率、灵敏度明显高于D-D、FIB单独检测,D-D联合FIB诊断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D-D与FIB水平较正常孕产妇明显提高,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诊断的标志物,两项指标联合应用,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