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芎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丹芎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丹芎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1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功能[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心室形态[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FG-4592半抑制浓度LVED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心室收缩功能[二尖瓣-室间隔间距(EPSS)、A波/E波波峰速度(A/E)、短轴速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SBP、DBP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CI、CO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BP、DBP指标值低于对照组,CI、CO指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Medical Scribe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PWTD、IVSTD、LVEDD、LVESD指标值均较治疗前Imidazole ketone erastin采购下降,治疗组上述4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PSS、A/E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FS、LVEF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PSS、A/E指标值低于对照组,FS、LVEF指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芎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血压及心功能,降低心肌负荷。

通心络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对患者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self medication两组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降压、降脂、抗凝、扩血管等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汤(紫丹参、全瓜蒌、薤白头、广郁金、檀香、生黄芪、麦冬、五味子、三七),1剂/d, 300 mL/次,2次/d,早晚分服。两组均于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显效12例,好转17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4.36%(29/3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T-pro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出现头晕2例,心率加快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出现头晕5例,心功能不全3例,心率加快5例,不稳定心绞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stm2457.html并冠心病有较好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预后,安全性较好,推荐使GW-572016生产商用。

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对糖尿病豚鼠膀胱病变模型中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背景:缝隙连接蛋白43又被称为Gja1蛋白,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对糖尿病膀胱引SB203580研究购买起的收缩功能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目的:构建豚鼠糖尿病膀胱病变模型,研究经尿道灌注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药物的方式,观察对受损膀胱逼尿肌细胞表面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鼠龄及体质量相近的健康豚鼠,随机原则挑选15只豚鼠常规饲养,设为正常组;剩余65只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给予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200 mg/kg建立糖尿病豚鼠膀胱模型;尿动力学筛选出符合糖尿病膀胱病变豚鼠模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3组:空白组(n=12)、对照组(n=12)、实验组(n=12)。空白组经尿道灌注0.2 mL磷酸缓冲盐溶液;对照组经尿道灌注0.2 mL空载基因重组慢病毒;实验组经尿道灌注0.2 mL 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每组在转染后第2,7,14,28天分别处死3只豚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豚鼠膀胱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qRT-PCR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经尿道灌注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后,实验组较空白组及对照组的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1,P <0.01),且基因重组慢病毒在转染后第14天缝隙Z-VAD-FMK说明书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最佳;空白组较对照组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1);(2)结论:经尿道灌注Gja1基因可以稳定表达于膀胱组织中,并能上调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利于修genetic overlap复细胞间受损的信号转导及物质交换通路。

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对糖尿病豚鼠膀胱病变模型中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背景:缝隙连接蛋白43又被称为Gja1蛋白,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对糖尿病膀胱引SB203580研究购买起的收缩功能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目的:构建豚鼠糖尿病膀胱病变模型,研究经尿道灌注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药物的方式,观察对受损膀胱逼尿肌细胞表面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鼠龄及体质量相近的健康豚鼠,随机原则挑选15只豚鼠常规饲养,设为正常组;剩余65只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给予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200 mg/kg建立糖尿病豚鼠膀胱模型;尿动力学筛选出符合糖尿病膀胱病变豚鼠模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3组:空白组(n=12)、对照组(n=12)、实验组(n=12)。空白组经尿道灌注0.2 mL磷酸缓冲盐溶液;对照组经尿道灌注0.2 mL空载基因重组慢病毒;实验组经尿道灌注0.2 mL 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每组在转染后第2,7,14,28天分别处死3只豚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豚鼠膀胱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qRT-PCR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经尿道灌注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后,实验组较空白组及对照组的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1,P <0.01),且基因重组慢病毒在转染后第14天缝隙Z-VAD-FMK说明书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最佳;空白组较对照组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1);(2)结论:经尿道灌注Gja1基因可以稳定表达于膀胱组织中,并能上调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利于修genetic overlap复细胞间受损的信号转导及物质交换通路。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4,TRAF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2例结肠癌组织标本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中TRAF4的表达。根据染色结果将病人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2组临床GSK1349572供应商病理学资料和生存预后。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率比较用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肠癌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TRAF4主寻找更多要表达于细胞核中。结肠癌组织中TRAF4高表达率为73.21%(82/11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3.04%(37/112)(P<0.01)。低分化结肠癌病人的TRAF4高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病人(P<0.01),T分期越高,TRAF4高表达率越大(P<0.01),M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1期结肠癌病人的TRAF4高表达率明显高于M0期病人(P<0.01)。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M分期和TRAF4均为结肠癌病人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分化程度、N分期、M分期和TRAF4均为结肠癌病人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29%和69.64%,均低于低表达组的82.43%和90.18%(P<0.05)。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0.92个月和72.55个月,均低于低表达组的84.81个月和89.66个月(P<0.05)。结论:TRAF4与结肠癌分化程度、T分期、M分期有关,TRAF4高表达往往预示着结肠癌的不良生存预后。

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止血效果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内镜下的止血效果,并分析止血失败的危险因statistical analysis (medical)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1例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selleck HPLC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基数资料;患者均予以内镜下热活检钳电凝联合钛夹止血,根据患者止血术后1周大便潜血试验结MLN4924纯度局,将其分为止血成功组和止血失败组。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121例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中,11例(9.09%)术后再发出血,110例(90.91%)正常止血;止血失败组合并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cm所占比例均高于止血成功组(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脂、高血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cm均为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P均<0.001)。结论: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止血效果佳,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术后出血,其中,高血脂、高血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cm均为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

通心络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对患者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selleckchem Adezmapimod两组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降压、降脂、抗凝、扩血管等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汤(紫丹参、全瓜蒌、薤白头、广郁金、檀香、生黄芪、麦冬、五味子、三七),1剂/d, 300 mL/次,2次/d,早晚分服。两组均于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显效12例,好转17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4.36%(29/3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T-pro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出现头晕2例,心率加快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出现头晕5例,心功能不全3例,心率加快5例,不稳定心绞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Whole cell biosensor并冠心病有较好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预后,安全性较好,推荐使Angiogenesis抑制剂用。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T细胞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 T 细胞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2 月就诊于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 80 例右半结肠癌患者, 按随AZD9291分子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每组各 40 例。 参考组行开腹 CME 治疗,试验组行腹腔镜下 CME 治疗。LY2157299 IC50 比较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外周血 T 细胞亚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的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结肠癌特异性抗原 2(CCS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 SICAM-1、CCSA-2、VEGF 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 SICAM-1、CCSA-2、VEGF 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的 CD4~+、CD3~+、CD8~+水平低于术前,参考组的 CD4~+/CD8~+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 CD4~+/CD8~+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Paired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B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 CD4~+、CD3~+、CD4~+/CD8~+水平高于参考组,CD8~+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 CME 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术后康复。

MHR比值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意义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比值在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9年10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按照颈动脉expected genetic advance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IMT<0.9 mm)和高血压伴发动MLN8237价格脉粥样硬化组(72例,IMT≥0.9 mm)。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评估MHR预测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组吸烟者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尿酸水平、M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有吸烟史(OR=1.982)、尿酸水平升高(OR=1.005)、MHR升高(OR=1.513JNJ-42756493体内实验剂量)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MHR升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联,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预测因子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转移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术后肿瘤转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根治术治疗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根治术术后肿瘤转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2年肿瘤转移率为21.25%(17/80);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术后肿瘤转移有关(P<0.05);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发生梗阻、饮酒史、肿瘤形态、术后化疗与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术后肿瘤转移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β=1.446,OR=4.246,95%CI=1.370-13.155获悉更多)、TNM分期Ⅲ期(β=1.641,OR=5.160,95%CI=1.601-16.632)购买MC3、肿瘤低分化(β=1.436,OR=4.202,bioethical issues95%CI=1.326-13.315)、淋巴结转移(β=1.565,OR=4.781,95%CI=1.527-14.969)是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术后肿瘤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转移率较高,其受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