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与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获益相关性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与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S)获益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二甲双胍对胰腺癌患者OS影响的队列研究,提取相关数据,计算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95%CI),并寻找更多评估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45 23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的OS显著长于对照组[HR=0.87,95%CI(0.80,0.95),P=0.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亚洲国家[HR=0.72,95%CI(0.64,0.82),P=0.000],基于医院环境medical reversal[HR=0.72,95%CI(0.59,0.88),P=0.001],合并糖尿病[HR=0.86,95%CI(0.76,0.97),P=0.016],Ⅰ-Ⅱ期癌症[HR=0.76,95%CI(0.67,0.86),P=0.000]和Ⅰ-Ⅳ期PD-0332991体内实验剂量癌症[HR=0.87,95%CI(0.79,0.96),P=0.006]及有时间偏倚[HR=0.77,95%CI(0.66,0.90),P=0.001]与观察组患者OS的延长显著相关。结论 国家、医院环境、合并糖尿病、癌症分期对使用二甲双胍的胰腺癌患者的OS有一定影响,但因糖尿病、癌症分期、二甲双胍使用起始时间、其他降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异质性,二甲双胍对胰腺癌患者OS获益的确切影响尚未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大黄鱼TRAF6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是TRAF家族的重要成员,参与调控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实验对象,对大黄鱼TRAF6基因进行了克隆与鉴定。克隆获得的大黄鱼TRAF6基因ORF全长1 725 bp,编码574 aa,其基因结构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构成。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TRAF6定位于细胞的胞浆,并在细胞核周围存在点状聚集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显示TRAF6广泛表达于FG-4592说明书健康大黄鱼不同组织/器官中,在血液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脑中表达水平最低;且在Poly I:C、LPS、PGN和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刺激下,大黄鱼鳃、脾、头Puromycin NMR肾、肠与Durable immune responses血液组织中TRAF6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大黄鱼TRAF6的序列与时空表达特征,为深入解析大黄鱼TRAF6在宿主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托瑞米芬诱导高甘油三酯血症导致急性胰腺炎1例

<正>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全球约11%的乳腺癌发生在中国,是女性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2])。目前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hormone rebiohybrid structuresceptor, HR)阳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托瑞米芬(toremifene)在内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已成为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药物~([3]Dinaciclib研究购买),血脂代谢异常是SERMs类RSL3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血清甘油三酯(TG)显著升高可诱发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a acute pancreatitis, HLAP),其发病时最重要的特征是血清TG水平≥11.30 mmol·L~(-1[4]),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托瑞米芬说明书中未明确提及可能引起高TG血症及胰腺炎,目前国内外鲜有托瑞米芬引起高TG血症而导致急性胰腺炎的案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乳腺癌患者在使用托瑞米芬治疗过程中诱导高TG血症致急性胰腺炎,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此类不良反应的识别及处置。

经支气管镜下冷热联合消融技术治疗肺癌引发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下冷热联合消融治疗肺癌引发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因肺癌引发气道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冷热联合消融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独行热消融的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气促指数、卡氏体能状态评分(KPS),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两组气促指数和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促指数低于治疗前,KP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气促指数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GNE-140配制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ww.selleck.cn/products/incb28060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immune memory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支气管镜下冷热联合消融技术治疗肺癌引发气道狭窄患者的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对失去外科手术机会或拒接手术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的方法。

斑菲素蛋白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斑菲素蛋白2(PKP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5例ESCC组织标本、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标本PKP2表达情况。比较ESCC组织标本与正常癌旁组织标本PKP2阳性表达检出率。分析PKP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Live Cell Imaging。比较不同PKP2表达患者生存情况。比较ESCC组织与正常癌旁组织PKP2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KP2的预测价值。结果:115例ESCC组织中,检出PKP2高表达54例,检出率为46.96%,较20例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增高(P<0.05)。与阴性表达组比,阳性表达组患者TNM高分期占比高,淋巴结转移率高(均P<0.05)。生存分析发现,PGefitinib-based PROTAC 3化学结构KP2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组短(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PKP2阳性表达用于预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曲线下selleck HPLC面积(AUC)为0.785和0.763,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PKP2在ESCC组织中普遍呈高表达,对预测患者生存情况、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应用价值。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单孔胸腔镜手术是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尚不清楚。本研究评估了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南京市胸科医院和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胸外科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行肺癌根治手术的3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胸腔镜手术组18例(观察组),传统开放手术组1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结果,评价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最初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的22例患者中,有4例被中转为开放手术。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单孔胸腔镜组术DNA biosensor中出血量更少[(116.11±70.72) mL vs(211.43±113.53) mL,P<0.01],手术时间更短[(156.94±49.5)m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bmn-673.htmlin vs(191.79±41.49)min,P=0.043],术后出院时间更快[(7.61±1.95)d vs(10.43±1.45)d,P<0.01]。两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且熟练掌握单孔胸腔镜技术的前提下,单孔胸selleckchem腔镜下完成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肺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也是胸部微创化技术的有益探索和重要进步。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乳腺癌的中医证治规律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 E-616452体外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中收录RIPA radio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的、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中的中药进GSK1120212分子量行频次统计、药物功效分类及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9篇文献,中医证型主要以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肝郁脾虚、肝郁气滞为主;单味中药使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分别是茯苓、白术、甘草、黄芪、白芍、当归、陈皮、熟地黄、柴胡、白花蛇舌草;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其次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中药性味以寒、温、甘、苦、辛为主,主入肝、脾、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16对,聚类分析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分析结果体现了现代中医辨治乳腺癌以虚证为主的证治特点,治疗以调补中焦脾胃为主,补益肝肾、疏肝养血,并配合化痰散结之法。

ADAM12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DAM12)与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0例乳腺癌患Viral Microbiology者纳入乳腺癌组,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纳入乳腺良性疾病组,4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ADAM12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PLX5622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 CA15-3、甲胎蛋白(AFP)和CA19-9水平。比较3组间ADAM12及5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阳性率。结果 乳腺癌组ADAM12、CEA、CA125、CA15-3、AFP、CA19-9的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组ADAM12和CAselleckchem12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ADAM12的阳性率分别为87.50%、30.00%和17.50%;ADAM12联合5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00%、32.00%和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M12联合CEA、CA125、CA15-3、AFP、CA19-9检测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筛查的阳性率,具有作为乳腺癌诊断标志物的潜能。

胰管内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胰管内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JQ1浓度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17例胰管内PNE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例, 女10例;年龄为(47±13)岁。患者术前行胰腺CT或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检查。观察指标:(1)胰管内PNET的影像学表现包括①CT检查影像学表现。②MRI检查影像学表现。(2)胰管内PNET的治疗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胰管内PNET的影像学表现。①CT检查影像学表现:17例患者术前均行胰腺CT增强检查, 肿瘤位置为胰头部9例、胰颈部5例、胰体尾部3例。17例患者肿瘤长径为(8.7±2.5)mm, 范围为5.2~15.5 mm, 肿瘤形态均为类圆形。17例患者肿瘤CT检查平扫均呈等密度,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 静脉期和延迟期持续明显强化, 强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17例患者肿瘤均位于主胰管扩张的截断处, 主胰管形态呈突然截断, 无”鸟嘴样”表现。扩张的主胰管内径为(11.4±5.3)mm, 范围为4.5~22.5 mm。17例患者肿瘤其他影像学表现, 11例胰腺实质萎缩, 伴有潴留性囊肿、伴有胆总管扩张、肿瘤钙化各1例, 肿瘤均无囊变和出血。②MRI检查影像学表现:17例患者中, 14例行胰腺MRI增强检查, 其中T1加权成像呈稍低信号、显示不清晰分别为5、9例;T2加权成像呈低信号、稍高信号、显示不清晰分别为5、2、7例。14例患者中, 弥散加权成像呈弥散受限9例, 无弥散受限5例;增强扫描强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9例, 增强扫描显示不清晰5例;14例均显示主胰管扩张。(2)胰管内PNET的治疗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 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4例, 行胰腺节段切除术4例。17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G1级10例、G2级7例Rational use of medicine, 其中G2级伴淋巴结转移1例、G2级伴淋巴结和肝转移1例。17例患者肿瘤大体观:主体生长于胰管内, 并阻塞胰管, 上游胰管扩张, 胰腺腺泡萎缩, 纤维组织增生;肿瘤切面呈灰黄色或棕红色, 实性, 质地中等,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17例患者肿瘤显微镜下表现: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导管内, 均有周围胰腺实质侵犯, 肿瘤细胞呈多边形, 核居中, 核分裂象罕见, 细胞质呈嗜酸性或透Adavosertib半抑制浓度明性, 肿瘤间质主要为胶原纤维, 含丰富毛细血管网。结论胰管内PNET影像学特征为肿瘤体积小、增强后明显强化、阻塞主胰管伴上游主胰管扩张和胰腺实质萎缩。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CT、MRI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CT、MRI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Docetaxel抑制剂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3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CT及MRI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以病理或手术结果基准,对CT、MRI检查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以病理学检查为基准,CT检查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96.96%,MRI为84.84%,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较高(P>0.05)。MSCT图像表现:可见眼球玻璃体内后部肿块样高密度影,肿瘤内可见斑点、斑片或者团块状钙化。CT值大多在100HU以上;增强扫描animal component-free medium后可见未钙化瘤体selleck产品有不同程度强化。MRI图像表现:T_1WI呈低或中等信号,T_2WI为中等或高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在钙化较多肿瘤内,可见T_1长、T_2短信号。结论 CT、MRI影像检查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肿瘤钙化是此病诊断要点,通过影像学表现可对患者预后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