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PD-L1及PI3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TGF-β、PD-L1及PI3K的表达情况,并探讨TGF-β、PD-L1及PI3K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院74例接受过胃癌根治术且组织学证实为胃腺癌患者的病例蜡块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LBH589化学结构学法检测其中TGF-β、PD-L1以及PI3K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三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PD-L1、PI3K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TGF-β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浸润程度、肿瘤直径无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PD-L1和PI3K的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无显著相关性(P>GSK126供应商0.05);在胃癌组织中,TGF-β与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TGF-β与PI3K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I3K与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与TGF-Antibody Servicesβ、PD-L1、PI3K阴性相比,TGF-β、PD-L1、PI3K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TGF-β、PD-L1以及PI3K的高表达,并且TGF-β、PD-L1、PI3K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三者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且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抗血管生成药基础上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TKI)的基础上后续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与TACE+TKI两种方式Pathologic complete remission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有接受TACE+TKI+PD-1抑制剂和部分接受TACE+TKI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组间基线特征。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ACE次数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期,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共筛选到181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TACE+TKI+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为50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纳入40例TACE+TKI+PD-1抑制剂治疗患者(观察组)和40例TACE+TKI治疗患者(对照组)。至随访截止时间,中位随访时间为28.6个月(95%CI:22.1~35.1),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9个月(95%CI:7.5~24.2),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95%CI:5.0~17.5)。Cox回归分析提示PD-1抑制剂的应用(HR=0.42,95%CI:0.23~0.8BMS-354825 NMR0,P=0.008)、TACE次数(HR=0.67,95%CI:0.46~0.99,P=0.043)、Child-Pugh分级(HR=2.40,95%CI:1.15~5.00,P=0.019)和血管侵犯(HR=3.42,95%CI:1.11~9.42,P=0.03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2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RepSox分子式率均为40%,未见显著性差异(P=0.818)。结论 TACE+TKI+PD-1抑制剂较TACE+TKI治疗中晚期HCC患者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高表达FN1在乳腺癌组织及其耐药性细胞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FN1在乳腺癌组织及其耐药性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GEPIA在GW4869溶解度线工具分析FN1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低,运用km-plot分析FN1关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曲线。运用GEO数据库分析FN1在阿霉素敏感性与耐药性乳腺癌细胞株中表达高低。进一步运用基因互作分析、基因通路富集和文本挖掘、miRNA-mRNA互作分析方法证明FN1调控乳腺癌耐药性,探索内在机制。结果 FN1在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高表达FN1患者生存率低,阿霉素耐药的乳腺癌细胞株FN1表达明显高于阿霉素selleck INCB018424敏感性乳腺癌细胞株,紫杉醇耐药的细胞系中的FNI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组,FN1表达量与达沙替尼敏感性呈负相关,与FN1高度关联的基因大部分与乳腺癌耐药性有关,基因通路富集发现细胞骨架的构建通路富集molecular immunogene程度最高,文本挖掘显示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与FN1、乳腺癌、耐药性有显著关联。miRNA-mRNA互作分析发现,与FN1明显相关的10个微小RNA中8个已被证明与乳腺癌及乳腺癌耐药性有关。结论 FN1与乳腺癌的耐药性有关。

MicroRNA-93及Tspan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检测miR-93及Tspan1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观察其在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预测二者可能具有靶向调控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74例,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CT116、CaCo-2、LoVo、HT29)及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株 (FHC),分别以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iR-93、Tspan1mRNA及Tspan1蛋白表达,观察二者表达在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性,Pearson ramultiscale models for biological tissuesnk分析miR-93及Tspan1mRNA的相关性,采用软件Target Scan及Find Tar预测二者的靶向调节作用。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9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低(P<0.05),Tspan1 mRNA及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高(P<0.05);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比较,miR-93在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低(P<0.05),Tspan1 mRNA及蛋白在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高(P<0.05)。miR-93在远处转移(M1)、淋巴结转移阳性、血管浸润阳性及高TNM分期患者中表达低(P均<0.05),Tspan1 mRNA在远处转移(M1)、淋巴结转移阳性、血管浸润阳性及高TNM分期患者中表达高(P均<0.05)。Pearson rank相关分析显示,miR-93与TsLorlatinib纯度pan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35,95%CI:-0.855~-0.535,P=0.000)。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93及Tspan1在3此网站'UTR区可能具有靶向调节关系。结论miR-93在结肠癌中低表达,Tspan1为高表达,miR-93及Tspan1与结肠癌转移行为具有相关性,二者具有统计学相关性,可能具有靶向调控关系。

DNA甲基化介导miR-203/CREB1信号调控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介导miR-203/CREB1信号途径的调控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medical support。方法:采用重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定量检测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株中miR-203的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3的表达水平;应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干预RPMI 8226细胞建立去甲基化模型;转染miR-203模拟物(mimic)构建miR-203过表达细胞;采用CCK-8法、Transwell、流selleck化学式细胞术分别检测RPMI 8226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203与CREB1的靶向作用关系;Western blot检测CREB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PMI 8226细胞miR-203启动子区存在高甲基化且低表达,去甲基化可以诱导表达;去甲基化作用可以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及细胞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3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侵袭能力、凋亡率与去甲基化作用组相当。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CREB1是miR-203的直接作用靶点;去甲基化作用通过上调miR-203Apoptosis抑制剂抑制CREB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03甲基化沉默导致CREB1表达上调是维持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原因。

老年子宫内膜癌病人血清热休克蛋白70、内脂素、糖类抗原724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老年子宫内膜癌病人selleck激酶抑制剂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LY-188011供应商70)、内脂素(visfatin)、糖类抗原724(physical medicineCA724)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子宫内膜癌病人125例(子宫内膜癌组),另选取老年健康体检人员10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血清HSP70、visfatin、CA724的水平,分析不同病理特征病人血清HSP70、visfatin、CA724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HSP70、visfatin、CA724单独和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SP70水平低于对照组,visfatin、CA72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NM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人的血清HSP70、visfatin、CA72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SP70、visfatin、CA724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发生的AUC为0.8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2和0.824,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HSP70、visfatin、CA724水平变化与老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有望成为新的辅助诊断老年子宫内膜癌的生物标志物。

GAGE7抗体、MAGE-A1抗体、雌激素E2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GAGE7抗体、MAGE-A1抗体、雌激素E2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117例为肿瘤组,同期选择BPL患者57例为良性组;同时,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入院后清晨抽取其肘静脉血3 ml,检测其血清肿瘤标志物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浓度值。对比各组受试人员血清中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的相对水平;分析早期NSCLC患者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正常人血清中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Molecular Diagnostics雌激素E2的AUSTM2457化学结构C、灵敏度、特异度。计算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对NSCLC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肿瘤组患者中MAGE-A1抗体、GAGE7抗体、雌激素E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早期NSCLC患者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62%,80%、62%,82%、63%。早期NSCLC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中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72%,87%、72%,88%、75%。血清中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联合对早期NSCLC的诊断的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73.68%。结论 GAGE7抗体、MAGE-A1抗体、雌激素E2联合检测确认细节对早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胃癌组织中MOGAT3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单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3(MOGAT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GEPIA和Oncomine数据库信息分析MOGAT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35例胃癌组织石蜡标本MOGAT3蛋Immunohistochemistry白的表达,分析MOGAT3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数Dorsomorphin纯度据库信息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MOGAT3 mRNA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用3-Methyladenine采购组织芯片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胃癌组织中MOGAT3蛋白表达率为8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OGAT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前血CEA水平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发现,MOGAT3蛋白阳性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MOGAT3蛋白高表达、TNM高分期、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OGAT3蛋白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m~7G相关lncRNAs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目的 探讨m~7G-lncRNAs能否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TCGA数据库筛选m~7G-lncRNAs(|Pearson R|>0.4,P<0.001),多因素Cox分析构建m~7G-lncRNAs风险模型。使用ROC和C-index曲线对风险模型进行验证。构建诺莫图和诺莫图的校准曲线用于预测结肠癌患者的预后。点柱图和K-M生存曲线评估风险打分对患者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影响。CIBERSORT和ESTIMATE探究高低风险组患者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联系,同时分析风险打分对结肠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干细胞指数和免疫检查点表达的影响。使用相互作用基因搜索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挖掘m~7G-lncRNAs调控的关键靶点。最后,使用蛋白印迹实验在4对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验证这些关键靶点的表达。结果 从TCGA数据库鉴别出1722个m~7G-lncRNAs。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12个lncRNAs用于构建风险模型,其中AC003101.2、AC005014.2、AC008760.1、AC092944.1、AL1161729.4、AL301422.4、AP001619.1、AP003355.1和ZEB1-AS1为高风险lncRNAs,AC025171.4、AC073957.3及TNFRSF10A-AS1为低风险lncRNAs。ROC曲线显示风险模型对患者1年、3年、5年生存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727、0.747、0.794。诺莫图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794,校准曲线显示诺莫图对患者生存的预测与患者实际的生存基本一致。高风险组患者的T分期(T1~T2 vs T3~T4:P=0.034)、N分期(N0 vs N2:P=7.8e-08;N1 vs N2:P=0.00081)以及M分期(DNA-based biosensorM0 vs M1:P=0.007)均高于低风险组患者。低风险组患者常伴随高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S vs MSI-H:P=selleck合成0.034)。肿瘤干性指数与风险得分呈负相关(r=-0.19;P=7.3e-05)。高风险组患者基质细胞打分(P=0.0028)以及总打分(P=0.007)明显高于低风险组患者较高,激活的肥大细胞(r=-0.11;P=0.045)和静息CD4~+T细胞(r=-0.14;P=0.01)的表达也较低。多数免疫检查点在高风险患者中高表达(P<0.05)。蛋白印迹实验表明m~7G-lncRNAs调控的关键靶点ATXN2(P=0.006)and G3此网站BP1(P=0.007)在4对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结论 12个m~7G-lncRNAs构建的风险模型对结肠癌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同时也能反映结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的疗效。

胃癌中LINC00659的表达及其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LINC00659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LINC00659在胃癌组织及人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构建慢病Hepatic inflammatory activity毒介导LINC00659敲减或过表达胃癌细胞株模型,qRT-PCR法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LINC00659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敲减或过表达LINC00659后胃癌细胞中Ki-67、PCNA、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INC00659在胃癌组织和人胃癌细胞株中高表达(P<0.01);qRPexidartinibT-PCR结果显示,慢病毒感染胃癌细胞后,成功敲减或过表达LINC00659(P <0.01);CCK-8法结果显示:敲减LINC00659显著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活力,过表达LINC00659促进HGC-27细胞增殖活力(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敲减LINC00659抑制AGS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过表达LINC00659促进胃癌HGC-27细胞集落形成能Y-27632体内力(P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减LINC00659明显下调Ki-67、PCNA、PI3K及p-AKT蛋白表达,而过表达LINC00659则可逆转这一效应。结论 LINC00659在胃癌组织和人胃癌细胞中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调控PI3 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