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通过STAT3/GLUT1信号通路促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凋亡

目的 观察雄黄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小鼠及人源化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信号通路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1)将6只雄性同源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NUP98-HOXD13转基因小鼠分为模型组与雄黄组,每组6只。雄黄组灌胃含雄黄(120 mg·kg~(-1)·d~(-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0.5%)混悬液,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不含雄黄的羧甲基纤维素钠(0.5%)混悬液,均为0.3 mL/只,持续干预14 d。观察外周血象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脾肾组织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凋亡情况。(2)将人MDS细胞MUTZ-1细胞、SKM-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雄黄组。各组给予相应干预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及免疫荧光法检测STAT3、GLUT1表达水平。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出现明显下降,雄黄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结果发现雄黄并未对MDS小鼠肝脾肾组织产生毒性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髓C difficile infection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下降(P<0.05),雄黄组显著上升(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雄黄组MUTZ-1、SKM-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增殖显著抑制,STAT3、GLUT1 mRDolutegravir化学结构NA表达明显下降(P<0.05),STAT3、GLUT1的蛋白荧光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雄黄可通过抑制STAT3/GLUT1信号通路促进MDS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selleck抑制剂作用。

台州市市售虾干、马鲛鱼干中11种生物胺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监测台州本地产虾干、马鲛鱼干中组胺、色胺、胍基丁胺、章鱼胺、尸胺、苯乙胺、亚精胺、腐胺、酪胺、精胺、5-羟色胺的含量,了解台州地方特色海产品的食品安全现状。方法 样品中生物胺采用液质联用法检测,用Excel分析各生物胺检出率和含量分布,并分析红落头虾干头部、非头biomimctic materials部的各生物胺含量差异。结果 除色胺、苯乙胺、5-羟色胺外,样本中均100.0%检出;腐胺、尸胺检出量相对较高;马鲛鱼干生物胺总检出量低于虾干;对虾虾干生物胺总检出量小于红落头虾;红落头虾虾干非头部部位的生物胺总检出量小于头部。结论 马鲛鱼干和对虾虾干的生物胺总检出量比selleck化学较低;红落头虾虾干的总生物胺检出量比较高,尤其是其头部生物胺含量更高,则制作前或食用前去除selleck Barasertib该类虾干头部能降低食用时生物胺摄入风险。

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计数用于指导创伤性失血患者血浆输注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TEG)联合血小板计数(PC)用于指导创伤性失血患者血浆输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Chromatography收治的98例创伤性失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GSKJ4照组采用PC监测指导对患者输注血浆,种类包括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浮液及血小板三种血制品,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TEG监测指导输注血浆。比较两组输注血浆时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浮液及血小板三种血制品的用量;比较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比较患者输注血浆后1d内的出血量情况及出血时间。结果 输注血浆后,联合组的新鲜冰冻血浆、红细Galunisertib临床试验胞悬浮液及血小板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93,9.998,17.323,P<0.05);输注血浆后,两组的APTT、PT、TT水平均低于输注血浆前,FIB水平均高于输注血浆前,且联合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40,4.973,8.251,11.242,P<0.05);联合组患者输注血浆后1d内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71,P<0.05)。结论 TEG联合血小板计数(PC)指导创伤性失血患者的临床血浆输注效果优于单用PC指导,且患者输注血浆后出血量较少,对于临床指导创伤性失血患者的血浆输注具有一定的价值。

低氧复合丙泊酚通过铁死亡对未成熟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氧复合丙泊酚通过铁死亡对未成熟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将168只新生7 d龄SD大鼠(雌雄各半)按随机数表法分为6组[n=28,体质量(15.59±1.13) g]:脂肪乳氧气组(CO)、脂肪乳空气组(CA)、脂肪乳低氧组(CH)、丙泊酚氧气组(PO)、丙泊酚空气组(PA)、丙泊酚低氧组(PH)。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kg、脂肪乳组腹腔注射脂肪乳剂5 mL/kg, 1次/d,连续7 d。每次注射完毕后分别放入氧浓度为50%、21%、18%的暖箱(38℃),待翻正反射恢复后,即放回常氧环境中由母鼠继续喂养。观察并监测未成熟SD大鼠丙泊酚麻醉后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_2);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内线粒体形态改变;生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Feselleck化学~(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WestBurn wound infection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 TFRC)的蛋白表达。结果 RR和SpO_2监测结果显示:与相应的脂肪乳组比较,PO组仅RR降低(P<0.01),而PA组、PH组RR和SpO_2均降低(P<0.01)。透射电镜显示:NSC125066PA组、PH组海马神经元内线粒体普遍肿胀,线粒体嵴溶解、消失。生化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相应的脂肪乳组比较,PO组、PA组、PH组Fe~(2+)含量、MDA水平均升高(P<0.01);与PO组比较,PA组、PH组Fe~(2+)含量、MDA水平均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相应的脂肪乳组比较,PO组、PA组、PH组TFRC表达上调(P<0.05);与PO组比较,PA组、PH组的TFRC表达上调(P<0.05)。结论 低氧因素增加丙泊酚对未成熟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与海马组织铁死亡相关。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锦灯笼诱导结肠癌发生铁死亡的分子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锦灯笼诱导结肠癌(colon cancer, CC)发生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Etoposide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本草组鉴(a high-throughput experiment-and reference-guided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Nucleic Acid Electrophoresis Gelsese medicine, HERB)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平台收集锦灯笼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基因靶点。借助STRING和Metascape数据库构建锦灯笼活性成分靶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以及功能簇。利用Metascape网站对药物成分的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并使用微生信作图网站进行可视化。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收集结肠癌疾病靶点,采用维恩图筛选出锦灯笼抑制结肠癌发生发展的潜在靶点,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FerrDb数据库收集铁死亡相关靶点,利用维恩图筛选锦灯笼治疗结肠癌与铁死亡的共同靶点,并绘制成分-铁死亡映射关系Lorlatinib临床试验弦图。结果 通过各种数据库分析筛选出了33个锦灯笼诱导结肠癌发生铁死亡的主要靶点。结论 筛选出了锦灯笼诱导结肠癌发生铁死亡的潜在基因靶点。

乳腺癌类器官疾病模型的构建及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目的 建立及鉴定患者来源的乳腺癌类器官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个体化的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 从在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4例女性患者手术标本(Photo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获取部分肿瘤组织处理后获取乳腺癌细胞,基质胶重悬乳腺癌细胞并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三维培养AG-221生产商;制备石蜡切片并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ER、PR、HESAHA浓度R-2和Ki-67)染色,通过与亲本肿瘤组织对比,检测其能否还原体内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利用不同浓度的7种化疗药物处理乳腺癌类器官5 d后,使用CellTiterGlo?3D试剂测定细胞活力,分析药敏结果。结果 乳腺癌类器官与其来源的患者肿瘤在组织病理学特征上高度一致。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类器官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的乳腺癌类器官模型能够反映亲本乳腺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并能够进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有望为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依维莫司联合RSL3诱导肺腺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依维莫司(EVE)联合铁死亡诱导剂(RSL3)诱导肺腺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Hardware infection 人肺腺癌细胞系PC9和H1299分为对照组(药物浓度为0)、不同浓度EVE组、不同浓度RSL3组和EVE+RSL3组,加入相应药物培养。检测铁抑制素1(Fer-1)效果时再加入Fer-1。采用噻唑蓝溴化四唑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丙二醛(MDA)检测法、铁比色分析法分别检测细胞内MDA、亚铁离子(Fe2+)相对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相对表达量。结果 相比对照组,不同浓度EVE组细胞存活率无寻找更多明显变化(P>0.05);相比RSL3组,EVE+RSL3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相比未加Fer-1的EVE+RSL3组,加入Fer-1后EVE+RSL3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相比其他3组,EVE+RSL3组细胞内Fe~(selleck HPLC2+) 和MDA相对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p-mTOR和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相比RSL3组,EVE+RSL3组p-mTOR和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EVE联合RSL3可能通过mTOR/GPX4通路诱导肺腺癌细胞发生铁死亡。

艾司氯胺酮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艾司氯胺酮在体外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从C57BL/6小鼠骨髓中分离获得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BMMs),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s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CSF)和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艾司氯胺酮(0,3.125,6.25,12.5,25,50,100,200μmol/L)分别作用0,24,48,72 h对BMMs的毒性作用,并筛选出合适浓度,然后将诱导分化的破骨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RANKL组和RANKL+艾司氯胺酮组。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法观察艾司氯胺酮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immune recovery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艾司氯胺酮对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NFATc1、c-Fos和CTSK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艾司氯胺酮在0~200μmol/L对BMMs无明显的毒性作用(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ANKL组和RANKL+艾司氯胺酮组中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数量增加(P<0.01);与RANKL组比较,RANKL+艾司氯胺酮组中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数量减少(P<0.0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ANKL组NFATc1、c-Fos和CTSK mRNA表Tofacitinib达升高(P<0.01);与RANKL组比较,RANselleck NMRKL+艾司氯胺酮组NFATc1、c-Fos和CTSK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 艾司氯胺酮可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艾司氯胺酮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特异性基因NFATc1、c-Fos、CTSK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铁死亡在NIBV致痛风鸡肾脏损伤中的作用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IBV)感染是造成禽痛风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会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新研究表明,铁死亡在肾脏损伤相关疾病和病毒性感染疾病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说:铁死亡可能是NIBV引起的肾脏损伤过程中的潜在机制。本研究旨在探讨NIBV致痛风鸡肾脏损伤与铁死亡之间的关系,阐明铁死亡在NIBV致痛风鸡肾脏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主要内容如下:(一)铁死亡对NIBV感染雏鸡肾脏损伤的影响300羽28日龄海兰褐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羽)和病理组(200羽)。病理组滴眼滴鼻NIBV毒株SX9(10~(-5)/0.2 m L)0.2 m L,对照组滴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攻毒后每日观察鸡群的情况,并于试验的1 dpi、5 dpi、11 dpi采集鸡的肾脏组织。通过病理组织切片染色与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损伤,测定肾脏组织中Fe~(2+)、GSH、LPO的含量,并用RT-qPCR检测肾脏中铁死亡相关基因(DMT1、FTH1、FTL1、TFR1、NCOA4、GPX4、SLC7A11、ACSL4、LPCAT3、PTSG2、DHFR和FSP1)m RNA的转录水平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了肾脏组织中部分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如下:1.病理组鸡肾脏肿大、呈白垩样,并有明显的尿酸盐沉淀。病理组织切片镜检观察可见肾脏炎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坏死。透射电镜观察到肾脏线粒体正常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具体表现为体积缩小、双层膜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模糊或者消失。与对照组相比,病理组鸡肾脏中的Fe~(2+)、LPO显著升高(P<0.01或P<0.05),GSH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NIBV感染显著下调了铁死亡相关基因FTH1、FTL1、SLC7A11、GPX4、DHFR和FSP1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P<0.01或P<0.05);显著上调了TFR1、NCOA4、ACSL4、LPCAT3、PTSG2的m RNA的表达水平(P<0.01或P<0.05);DMT1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3.与对照组相比,病理组鸡肾脏NCOA4、ACSL4、PTSG2的蛋whole-cell biocatalysis白表达显著上升,GPX4显著下降,与m RNA转录水平表达趋势相符合(P<0.01或P<0.05)。免疫荧光结果证实GPX4、PTSG2的荧光强度符合蛋白表达趋势。(二)铁死亡对NIBV感染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使DS-3201说明书用1-7日龄海兰褐雏鸡制备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理组,病理组按照半数致死量进行攻毒,于实验的12h、24h、36h和48h收集样品测定蛋白和m 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攻毒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DMTI、TFR1、FTH1、FTL1、GPX4、DFHR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或购买LY2157299P<0.05);NCOA4、ACSL4、FSP1、LPCAT3和PTSG2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上升(P<0.01或P<0.05);而NCOA4、ACSL4、PTSG2、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趋势则与m RNA水平一致。结论:NIBV感染会造成鸡肾脏中铁代谢、GSH代谢紊乱,进而引起脂质过氧化物蓄积致使细胞发生铁死亡,而这也恰恰是诱导鸡肾脏发生损伤的关键途径之一。

高活力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突变体筛选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非蛋白原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农药领域,备受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关注。目前其生物合成法主要采用大肠selleck HPLC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为宿主。在C4和C5两种合成途径中,C5合成途径Medical cannabinoids (MC)需由谷氨酸经过三步酶促反应生成ALA,调控比较复杂。而C4途径仅需一步反应,通过ALA合成酶(5-Aminolevulinic acid synthetase,ALAS,hem A基因编码)催化琥珀酰辅酶A与甘氨酸的醛缩反应来合成ALA,研究较为Colforsin IC50广泛。本论文对C4途径ALAS进行突变,以期进一步提高酶活力,更加高效地合成ALA。前期工作表明,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Rhodobacter capsulatus来源的ALAS活性较高,于是本论文以该酶为基础进行了突变筛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RED同源重组方法敲除了大肠杆菌hem A基因,构建了大肠杆菌ALA营养缺陷型菌株。(2)提出生长偶联及荧光辅助的ALAS突变体筛选策略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异源表达的ALAS能够回补缺陷菌株DH5α△hem A的生长,从而将ALAS的酶活力与缺陷菌株的生长状况偶联起来。模型验证实验中,将质粒pSB(R.capsulatus ALAS表达质粒)和pSB*1(ALAS,H342A)分别转化至DH5α△hem A,等比例混合后涂布平板,发现pSB质粒转入后的ALA合成能力较强,其对应的单菌落也较大,同时卟啉荧光强度也较高,表明了筛选策略的可行性。(3)优化筛选条件,提高筛选效率和准确性。具体内容包括前体物添加、培养基成分、接种量、菌种活化方式等。结果表明,将新活化的单菌落接种培养后,以5%接种量在添加葡萄糖、IPTG、卡那霉素、甘氨酸的条件下,采用ALA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时,有利于ALAS突变体的筛选。采用优化后的筛选条件,筛选效率由40%提高到95%。(4)对ALAS进行全序列随机突变和催化结构域突变,并进行筛选。通过全序列随机突变得到的两个突变子与野生型相比,单位细胞的ALA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3%、15%,但是糖耗明显减慢;通过催化结构域突变得到的四个突变子与野生型相比,ALA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9%、28%、26%、13%。对筛选得到的六个突变子进行酶活检测。其中通过全序列随机突变得到的两个突变子的酶活较野生菌并没有明显差异;通过催化结构域突变得到的四个突变子中有两个突变子的酶活较野生菌显著降低,有两个突变子的酶活较野生菌显著增高,ALAS比酶活较野生菌DH5α△hem A/pSB分别提高了10.2%、16.5%,分别达到43.01 U/mg、45.47 U/mg。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了两个ALA合成能力和酶活都较野生菌DH5α△hem A/pSB显著提高的突变子。提高了ALAS的催化活性,构建更加高效的ALA合成途径和高效生产ALA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细胞工厂生产ALA奠定了一定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