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4C干预模式对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4C干预模式实施前(2020年1月—2021年2月)行PCI术的患者54例为对照组;选取4C干预模式实施后(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就诊者54selleck INCB018424例为观察组。随访期间,观察组失访1例,最终纳入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4C干预模式护理。比较2组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时的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心理状态[华西心晴指数(HEI)问卷]及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记录2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再入院率。结果 2组随访3个月时的GSES评分、ADL评分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GSES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EI情绪障碍严重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dial elbow(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再入院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C干Imidazole ketone erastin作用预模式可有效改善老年PCI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可降低其术后再入院率。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化学成分及机制的研究概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老年人群中高发疾病之一,其病因涉及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胆碱能系统异常、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等多个致病因素与病理环节,但至今仍未阐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也未找到特效治疗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药化学成分在AD治疗中的潜力,因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对AD的多个病理环节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者们从中药中分离得到众多有效成分,并经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了治疗AD的效果。该文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具有抗AD的中药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类(占31%)、黄酮类(占24%)、多糖类(占20%)、内酯类(占8%)、生物碱(7%)、酚类化合物(3%)及其他类化合物(7%)。其中人参皂苷、三七皂苷、淫羊藿黄酮、葛根素、黄芩素、gynaecology oncology五味子多糖、当归多糖、灵芝多糖、茯苓多糖、石杉碱甲、黄连素、穿心莲内酯、姜黄素、大黄素、天麻素等在抗AD方面研究较多,而其作用机制则涉及到AD发病机制的多个方面。该文综述中药化学CL 318952成分抗AD的活MEK抑制剂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研发防治AD新药提供参考。
基于AHP-GRA-TPOSIS的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干预产品设计研究
目的 为了在家庭场景中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干预训练,提高其康复效果,基于“安全型依恋”和“沉浸理论”两种心理理论,对家庭康复干预产品进行设计研究,并建立最佳设计方案的评价模型。方法 以广州小天使康复训练中心为研Bio-based nanocomposite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自然观察、问卷、访谈等用户研究方式确定定性指标,并使用Gephi对“安全型依恋”和“沉浸理论”的理论建构进行聚类更多分析。将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法(GRA)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三种方法综合运用,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局限性,用以建立自闭症儿童家用干预产品设计指导与评价模型,并进行深入的设计。结果 以改善自闭症儿童自身社会交往障碍、情绪障碍、认知障碍、感觉障碍四个方面为准则,建立“自闭症儿童家用康复产品设计”的设计指导与量化评估模型,并应用到自闭症儿童家用康复干预产品的设计实践中,再综合评估选择出最佳方案。结论 以“安全型依恋”和“沉浸理BI 10773核磁论”为理论基础建立的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干预产品设计策略和评估方法,其评估过程科学,结果合理。通过设计实践,创造出科学有效的沉浸式康复干预体验,促进自闭症儿童构建安全型依恋关系,提高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
基于AHP-GRA-TPOSIS的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干预产品设计研究
目的 为了在家庭场景中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干预训练,提高其康复效果,基于“安全型依恋”和“沉浸理论”两种心理理论,对家庭康复干预产品进行设计研究,并建立最佳设计方案的评价模型。方法 以广州小天使康复训练中心为研Bio-based nanocomposite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自然观察、问卷、访谈等用户研究方式确定定性指标,并使用Gephi对“安全型依恋”和“沉浸理论”的理论建构进行聚类更多分析。将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法(GRA)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三种方法综合运用,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局限性,用以建立自闭症儿童家用干预产品设计指导与评价模型,并进行深入的设计。结果 以改善自闭症儿童自身社会交往障碍、情绪障碍、认知障碍、感觉障碍四个方面为准则,建立“自闭症儿童家用康复产品设计”的设计指导与量化评估模型,并应用到自闭症儿童家用康复干预产品的设计实践中,再综合评估选择出最佳方案。结论 以“安全型依恋”和“沉浸理BI 10773核磁论”为理论基础建立的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干预产品设计策略和评估方法,其评估过程科学,结果合理。通过设计实践,创造出科学有效的沉浸式康复干预体验,促进自闭症儿童构建安全型依恋关系,提高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
肾功能指标和尿微量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肾功能指标和尿微量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causal mediation analysis021年4月—2022年6月龙岩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110例(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B组),并以同时期的8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Liproxstatin-1溶解度均接受肾功能指标和尿微量蛋白测定,记录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ysC)、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结果 观察组CysC、BUE7080N、Scr及U-m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ysC、BUN、Scr及U-m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ysC、BUN、Scr及U-mALB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BUN、Scr及U-mALB水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敏感指标,有助于医生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组。除假手术组外,所有大鼠行冠状动脉结扎术。术后7 d,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强迫游泳14 d,并控制大鼠的食量,同时益气活血方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组大鼠予灌胃给药28 d。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全血黏度检测大点击此处鼠的瘀血程度;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检测大鼠心脏病理形态改变;Masson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水平;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心肌组织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factor,My D)88和核因子(nuclear-factor,NF)-κB p65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Liver immune enzymes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功能下降(P<0.01),全血黏度升高(P<0.01),心肌组织排列紊乱,心肌损伤范围较大,心肌纤维化严重(P<0.01),心肌中TLR4、My D88、NF-κB p65 PI3K/Akt/mTOR抑制剂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后,大鼠心功能改善(P<0.05),全血黏度下降(P<0.01),心肌组织排列较整齐,心肌损伤范围缩小,心肌纤维化缓解(P<0.01),TLR4、My D88、NF-κB p65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减少(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能通过抑制TLR4/My D88/NF-κB p65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发挥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的治疗作用。
滋膵益肾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蛋白尿的随机对照研究及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滋膵益肾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同时利用网络药理学以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滋膵益肾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至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就诊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selleck IACS-01075986例。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疾病疗效等指标变化;同时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滋膵益肾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蛋白尿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尿酸、尿素氮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经治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肌酐、尿酸、尿素氮、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变化幅度不大(PCCRG 81045体外>0.05)。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胰岛素抵抗指数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而治疗组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血尿素氮的变化幅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A1c、血脂的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均未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见不良反应。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滋膵益肾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GO分析的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对异生素刺激的反应、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等;细胞成分集中在膜筏、膜微区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为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显示HIF1A、CASP3、PPARG、EGFR和CCND1与quercetin、kaempferol、Stigmasterol、beta-sitosterol、Formononetin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滋膵益肾方能够降低患者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于HIF1A、CASP3、PPARG、EGFR和CCND1等关键治疗靶点,参与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途径。
蓝莓花青素调控Notch1/Hes-1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蓝莓花青素(BA)对Second generation glucose biosensor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n=10)和造模组,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构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蓝莓花青素组(BA组)、DAPT组(Notch1通路抑制剂)和蓝莓花青素+DAPT组(BA+DAPT组),每组10只。BA组每天给予20 mg/kg的BA灌胃,DAPT组给予10μmol/L的DAPT干预,BA+DAPT组给予20 mg/kg的BA灌胃+10μmol/L的DAPT干预,NC组和DM组用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于末次给药24 h后,摘取大鼠眼球,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活性氧(ROS)、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RGC计数;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量HO-1和iN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和Hes-1蛋白的表达。结果 建模后,DM组、BA组、DAPT组和BA+DAPT组空腹血糖(FBG)值均大于16.7 mmol/L;经BA干预治疗后,BA组和BA+DAPT组FBG含量明显降低,BA组低于BA+DAPT组(P <0.05)。ELISA结果表明,与NC组比较,DM组视网膜组织中ROS和MDA含量升高,CAT和SOD含量降低(P <0.05);与DM组比较,BA组和BAPF-07321332生产商+DAPT组视网膜组织中ROS和MDA水平下降,CAT和SOD水平显著上升(P <0.05)。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NC组视网膜结构清晰,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DM组大鼠RGC层排列紊乱,内、外核层伴随有水肿,出现了空泡现象,视网膜厚度变薄;BA组大鼠视网膜层结构排列较整齐,水肿程度和视网膜厚度较DM组有一定的改善;BA+DAPT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较DM组有所改善,但视网膜厚度相比BA组还是较薄。RGC计数结果显示,DM组、BA组、DAPT组和BA+DAPT组RGC数量分别为7.35±1.28、12.05±1.52、 5.61±1.72、8.72±1.19,明显低于NC组的16.63±1.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905,P <0.05)。qRT-PCR结果表明,NC组、DM组、BA组、DAPT组和BA+DAPT组selleckchem ABT-263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O-1水平分别为1.28±0.32、0.68±0.15、1.03±0.19、0.50±0.13和0.73±0.11,iNOS水平分别为0.48±0.08、1.17±0.21、0.89±0.17、1.35±0.15和1.1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92、35.843,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DM组视网膜组织中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均下调;与DM组比较,BA组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DAPT组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BA+DAPT组两蛋白表达低于B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26、54.709,P <0.05)。结论 BA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FBG,增强其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从而对神经节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1/Hes-1信号通路有关。
地榆皂苷Ⅱ逆转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对顺铂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地榆皂苷Ⅱ逆转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对顺铂耐药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对顺铂耐药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DDP和KELLY/DDP,Roxadustat采用CCK-8法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增殖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对SH-SY5Y/DDP和KNamed Data NetworkingELLY/DDP耐药性的逆转作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试验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中Cdc2和AKT/PI3K信号通路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地榆皂苷Ⅱ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H-SY5Y/DDP和KELLY/DDP增殖,改善顺铂对耐药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DDP和KELLY/DDP增殖的抑制作用Puromycin,并抑制其侵袭、迁移能力,促进其发生G_2/M期阻滞及凋亡,降低其p-Cdc2、p-PI3K、p-AKT、p-mTOR蛋白和Cdc2、PI3K、AKT、mTOR m RNA及蛋白表达。结论:地榆皂苷Ⅱ可逆转人神经母细胞瘤对顺铂的耐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促进G_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抑制调控细胞周期蛋白Cdc2和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多中心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目的:1.回顾性分析多中心Ig 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 A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牛津分型(MEST-C)分别进行分组,并根据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进行分层,以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进展危险因素。2.采用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及其它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构建Ig AN无创诊断模型,并对模型的效能进行评估,为Ig AN的诊断提供新模式。方法:1.收集2014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和吉林市人民医院经肾穿刺后首诊断为Ig AN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肾脏病理学资料。牛津分型为肾脏病理资料的评价标准。比较不同病理分组的临床特点以及病理损害进展危险因素。2.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肾穿刺活检术并首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将其分为Ig AN组和非Ig AN组。使用R4.1.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建立模型,同时利用LASSO回归方法筛选变量。选择禁忌搜索算法建立BN结构,并根据所建立的BN结构使用最大似然法估计每个节点的概率。将BN模型与其他三种ML模型进行比较,并评估它们的效能表现。结果:1.不同牛津分型Ig 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1)不同牛津分型Ig AN患者的基本特征共纳入了456例患者参与研究,平均年龄为38.93±12.98岁,男女比例为1.2:1,女性占45.4%,平均BMI为24.35±3.8,存在前驱感染症状所占比例为9.6%。(2)牛津分型M与Ig 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在M分组中,M1组舒张压、尿红细胞、白蛋白均高于M0组,双下肢水肿、总胆固醇、LDL-C、24小时尿蛋白、C3均低于M0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在Ig AN患者中,白蛋白是牛津分型M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DL-C和C3是独立的保护因素。(3)牛津分型E与Ig 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在E分组中,E0组与E1组相比,尿红细胞、SCys-C、饮酒、双下肢水肿、尿素氮、血肌酐、白细胞数、尿α1-微球蛋白以及24小时尿蛋白均显著升高,而血红蛋白、白蛋白、e GFR、血Ig G均显著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饮酒、尿红细胞以及SCPLX-4720细胞培养ys-C是Ig AN患者牛津分型E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蛋白则是该病理类型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对于肾功能不全的Ig AN患者,饮酒、尿红细胞和尿α1-微球蛋白都是牛津分型E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4)牛津分型S与Ig 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在S分组中,S1组尿素氮、SCys-C均高于S0组,血C3低于S0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血小板、SCys-C是Ig AN患者牛津分型S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在肾功能不全分层中相一致。双下肢水肿是Ig AN患者牛津分型S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在肾功能正常的Ig AN患者中,LDL-C是牛津分型S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5)牛津分型T与Ig 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在T分组中,T0组与T1/2组相比,T1/2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尿酸、血肌酐、SCys-C、尿α1-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和血C4升高,而谷草转氨酶、血红蛋白、白蛋白和e GFR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谷草转氨酶、e GFR是Ig AN患者牛津分型T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与在肾功能不全分层中一致。在肾功能正常的Ig AN患者中,血红蛋白是牛津分型T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血肌酐是牛津分型T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6)牛津分型C与Ig 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在C分组中,C1/2组尿红细胞、血肌酐、SCys-C、尿α1-微球蛋白和LDL-C都明显高于C0组,而白蛋白、血红蛋白和e GFR都明显低于C0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白蛋白、e GFR、HDL-C是Ig AN患者牛津分型C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与在肾功能分层中一致。尿红细胞是牛津分型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Ig AN诊断模型的构建与评估(1)Ig AN和非Ig AN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在Ig AN和非Ig AN两组中,性别无明显差异,女性比例分别为44%(117/265)和40%(214/531)。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尿酸、血肌酐、e GFR、LDL-C、总胆固醇、24小时尿蛋白、Ig G、Ig A、Ig M、C3和C4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2)LASSO回归选择变量LASTofacitinib溶解度SO回归参数log(λ)1se=-3.62时筛选出的8个变量为:白蛋白、血肌酐升高、LDL-C、总胆固醇、24小时尿蛋白、Ig G、Ig A、Ig M。Ig AN主要的因素是血肌酐升高,其次为胆固醇和血清Ig A。(3)BN的建立与评估共建立四种模型:贝叶斯网络、决策树(depain biophysicscision trees,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在训练集中,AUC值从高到低依次为:BN(0.948)、DT(0.934)、SVM(0.905)、RF(0.872)。BN的准确率达85.8%,精确率达77.1%,召回率达75.0%,F1评分为0.761。结论:1.牛津分型MEST-C各分组病变与Ig AN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有一定差异性和相关性,肾功能、白蛋白、蛋白尿等临床指标是Ig AN患者牛津分型进展的共同危险因素。部分临床危险因素在e GFR分层中存在一定差异。2.应用BN和其他ML算法建立了Ig AN的诊断预测模型,经评价BN的AUC值及综合评估指标F1评分在四种模型中最高,可认为BN的临床效能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