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在儿童青少年住院患者中实施分级心理干预体系对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 抽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儿童青少年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Hepatic differentiation象,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分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指标(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焦虑性情绪障碍评分(躯体化惊恐、社交恐惧、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学校焦虑)、睡眠selleck HPLC质量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效)、护理有效率。正态计Berzosertib体内实验剂量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比较患者护理前情绪指标、睡眠质量评分、焦虑性情绪障碍评分,显示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情绪指标、睡眠质量评分、焦虑性情绪障碍评分均比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在儿童青少年住院患者中实施分级心理护理干预体系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归脾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作用机制
目medical controversies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归脾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TCMIP、BATMAN数据库收集归脾汤活性成分和靶点,检索GeneCards、TDD及OMIM数据库获取ITP靶点;借助jvenn、STRING平台获取韦恩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用Cytoscape构建分析网络,并运用DAVID6.8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收集归脾汤活性成分175个,对应靶点491个,疾病靶点1 133个;网络分析结果示TNF等为归脾汤治疗ITP的核心靶点,槲皮素等为关键活性成分。共富集507条GO条目,109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 归脾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等核心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6、IL1B、IL1RSL30、IFNG等核心靶点治疗ITP,并通过TNF通路等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可为归脾汤治疗ITPRP56976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过氧化氢和磷酸化肽双响应纳米通道装置
在许多细胞过程中,包括细胞信号、生长、分化和生Nirmatrelvir试剂存过程中,活性氧是细胞中的重要分子。而过度的氧化会造成细胞的磷酸化,导致许多疾病,其中过氧化氢(H_2O_2)、超氧根负离子(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细胞中最主要的氧化性物质,而抗氧化的还原性系统包括还原性酶(如过氧化物酶等)、小分子还原性物质(如谷胱甘肽)等。本文主要针对不同的磷酸化肽进行响应区分,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通过GGGCEG(GPGGA)_4CEGRRRR弹性肽链精确识别的仿生离子纳米通道装置。纳米通道装置由化学蚀刻具有锥形纳米通道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和GGGCEG(GPGGA)_4CEGRRRR功能单元组成。通过自组装将肽链接枝到纳米通道内壁上,这可以用水接触角和X射线电子能谱验证。GGGCEG(GPGGA)_4CEGRRRR中的核心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hir-99021-ct99021-hcl.html结合单元-RRRR可以与磷酸化肽形成多个静电相互作用,从而触发多肽链GGGCEG(GPGGA)_4CEGRRRR的膨胀,并阻断跨膜离子转运,导致纳米通道装置的离子电流显著降低。通过利用不同的离子电流变化,该装置可以区分酪氨酸磷酸化肽selenium biofortified alfalfa hay、丝氨酸磷酸化的磷酸化肽和苏氨酸磷酸化的磷酸化肽,它们在-2V处的离子电流变化率分别约为56%、40%、38%;以及区分单位点磷酸化肽和双位点磷酸化肽。此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吸附动力学、电化学阻抗谱和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清楚地证明了GGGCEG(GPGGA)_4CEGRRRR与磷酸化肽之间的胍基-磷酸根相互作用。而由H_2O_2使得Cys-XXX-Cys的氧化使得多肽链的构象发生变化,这也能通过108%的离子电流的变化率以及圆二色谱等测试方法验证。重要的是,该纳米通道能够实时监测激酶催化的磷酸化过程,并且监测活细胞释放的活性氧。这项工作构建了一个具有选择性的磷酸化肽和H_2O_2双响应纳米通道系统。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患者9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白内摘除术治疗)和试验组(超声乳化术治疗)各49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对象术前视力、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视力高于参照组,但眼压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对象术前散光度、前房深度与角度无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散光度低于参照组,但前房深度、前房角度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对象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指标无Wnt-C59供应商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平均细胞面积、角膜中心GMO biosafety厚度、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高出参Ipatasertib照组,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将超声乳化术治疗应用于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患者后,能够提升视力,减低眼压,改善角膜内皮细胞指标,值得应用。
苹果轮纹病侵染致病及寄主抗病组织学机制
轮纹病(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苹果的重要病害,主要造成死枝、死树和烂果。在环渤海湾和黄河故道产区,其危害已超过腐烂病。轮纹病菌主要在枝干的坏死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分生孢子主要随雨水传播,子囊孢子可随气流传播。当病菌孢子传播到达苹果枝干和果实后,在适宜条件下,1h可萌发产生芽管。芽管利用枝干和果实表面的营养腐生,形成菌丝网或菌落。菌丝生长扩展到达皮孔后,利用皮孔更新剥落死细胞的营养,形成垫状的菌组织或发达的菌丝体,并产生粗壮的侵染菌丝,从皮孔护围层的细胞间隙直接侵入活体组织。在正常生长的枝条和幼果上,侵染菌丝能诱发寄主细胞增生和木栓化,进而抑制了菌丝的生长扩展。在感病品种的枝条上,细胞的增生和木栓化并不能完全阻止病菌的生长扩展,但能减缓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的生长和寄主组织的增生与木栓化,诱发外观上突起的病瘤。在抗病较强的枝条上或幼实上,菌丝生长缓慢,增生细胞数量较少,难以诱发肉眼可见的病瘤。然而,当枝条因缺水、休眠或长势衰弱,果实因膨大生长,失去抗病性或抗病减退时,在寄主组织缓慢生长的菌丝转入快速生长模式,并产生大量有害物质,1~2d内可杀死活体皮层细胞,诱发以病瘤或皮孔为中心的红褐色圆形坏死病斑。在枝条上,坏死病斑扩展迅速,一周内可环绕直径0.5~1.0cm的枝条,病斑以上枝条坏死。病菌则沿坏此网站死枝条继续向上扩展,形成干腐病斑,导致死枝死树(早期农病教材上描述的干腐病)。若枝条抗病性能及时恢复,尚未环绕枝干的坏死病斑停止扩展,形成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的溃疡病斑。随枝条生长,溃疡病斑干枯凹陷,边缘开裂。病斑中央有病瘤的溃疡斑,形似马鞍状,早期的教材上描述为”马鞍状”病斑。在苹果果实上,侵染菌丝常在8月份果实的迅速膨大期进入快速扩展模式,先诱发以皮孔为中心黑褐色圆形坏死小斑,很快扩展为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腐烂斑,导致果实腐烂。轮纹病菌侵染苹果枝干,可诱发病瘤、干腐病斑和溃疡斑三种症状,大量病瘤和溃疡斑structured biomaterials聚集时,表现为”粗皮”。轮纹病菌侵染果实,主要形成轮纹烂果症状。剪锯口是轮纹病菌的另一重要侵染孔口。从剪锯口侵染的病菌主要定殖(指病菌能利用寄主表面或死组织内的营养腐生,不断生长并长期存活)于剪锯口的坏死皮层和木质部内,部分菌丝可穿过剪锯内形成木栓保护层,侵入活体皮层组织。当枝条失去抗性时,侵入活体皮层内的病菌快速生长扩展,诱发干腐病斑。剪锯口的带菌率很高,病重园附近所培育的苹果苗木,绝大部分的剪口内都定殖有轮纹病菌。带菌苗木若管理不当,如失水,常导致病菌进入快速生长模式,诱发干腐病菌,造成大量苗木死亡,病重园死树率高在80%以上此网站。组织学观测还发现,定殖于寄主表面的轮纹病菌还能从枝条和果实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微小裂纹侵入皮层。轮纹病菌在抗病性不同的苹果品种上都能从皮孔侵染,侵染概率没有明显差异,侵染病菌都能诱发皮层细胞增生和木栓化。在抗病品种上,细胞的木栓化速度较快,强度高,木栓化细胞的数量多,但增生细胞数量较少,体积小,寄主将较多的营养和能量用于细胞木栓化,木栓化组织进而有效地阻止菌丝的生长扩展。如嘎啦,虽有大量病菌侵染,但形成的病瘤却很少。然而,在感病品种上,细胞木栓化速度较慢,木栓化强度较差,木栓细胞的数量较少,而增生细胞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寄主将较多的营养和能量用于细胞增生,但细胞的增生和木栓化却难以有效阻止病菌的生长扩展。如富士,大量侵染病菌都能诱发可见病瘤。
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切除前子宫内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子宫内palliative medical care膜采集器在子宫切除前子宫内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VX-661价格法:选取selleck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66例,针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子宫内膜采集器以及分段诊刮术进行筛查,将分段诊刮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取材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采集器疼痛程度较分段诊刮术疼痛程度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采集器组织学总诊断符合率为98.48%(65/66);子宫内膜采集器细胞学总诊断符合率为95.24%(60/63)。结论:通过子宫内膜采集器,患者取材满意度比较高,并且在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方面的准确率均可以达到95.00%以上,同时患者疼痛感比较轻,比较容易接受,操作方便,可以成为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科罗索酸通过调节Nrf2抑制铁死亡减轻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科罗索酸(CRA)对阿霉素(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及机制。方法1、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DOX)、阳性对照组(DEX)、治疗组(DOX+CRA)寻找更多及Nrf2抑制剂组(DOX+CRA+ML385)。2、采用1μmol/L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构建阿霉素心肌病体外模型3、采用MTT检测科罗索酸对H9c2心肌细胞的毒性。4、采用MTT检测科罗索酸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活力值的影响。5、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科罗索酸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6、采用DCFH-DA探针检测科罗索酸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活性氧水平的影响。7、采用铁离子比色法检测科罗索酸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铁离子水平的影响。8、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科罗索酸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9、采用Western Recipient-derived Immune Effector Cellsblot检测科罗索酸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Bax、Bcl-2、Cleaved caspase3、Nrf2、Gpx4及Ptgs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ROS含量增加,Fe~(2+)水平升高,凋亡率增加,Nrf2、Gpx4及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Ptgs2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治疗组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ROS含量降低,Fe~(2+)水平降低,凋亡率减少,Nrf2、Gpx4及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Ptgs2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治疗组比较,Nrf2抑制剂组H9c2心肌细GSK J4胞Gpx4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1、科罗索酸可以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2、科罗索酸通过下调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减少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3、科罗索酸通过上调Nrf2信号通路促进Gpx4蛋白表达并抑制Ptgs2蛋白表达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铁死亡。
谷氨酸棒杆菌中胞嘧啶碱基编辑工具的PAM拓展
碱基编辑是一种新兴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具有不产生双键断裂、不依赖同源重组且不需要添加外源模板的优势,在真核及原核生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发与应用。为了进一步扩展碱基编辑技术在谷氨酸棒杆菌中的基因组覆盖范围,本研究将3种PAM限制较为宽松的新型Cas9突变体应用于胞嘧啶碱基编辑工具中,分别为近乎PAMless的SpRY突变体(NRN>NYN PAM)、SpG突变体(NGN PAM),以及ScCas9++蛋白(NNG PAM),实现对碱基编辑工具的PAM拓展。结合SpRY突变体的碱基编辑系统展示出了更宽松的PAM识别,除对CAT、CAC、TAA PAM的位点完全没有编辑外,对其他NRN种类的PAM位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识别,但整体编辑效率低,难以推广应用;结合SpG突变体的碱基编辑系统可实现对所有NGN种类PAM位点的编辑,且编辑效率优于SpRY突变确认细节体,但对NGG PAM位点的编辑,相比原始Cas9蛋白,编辑效medical alliance率下降selleck激酶抑制剂9.3%-55.9%;结合ScCas9++蛋白的碱基编辑系统,除对TCG、CTG PAM的基因组位点没有编辑外,可实现对其他测试NNG PAM的基因组位点编辑,大部分位点基因组编辑效率均较高,最高可达100%。本研究的开展不仅有助于碱基编辑工具在谷氨酸棒杆菌中覆盖更多的基因组位点,同时也为其他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工具的PAM拓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地塞米松植入剂(Ozurdex)联合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植入剂(Ozurdex)联合康柏西普(Conbercept)及各单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144眼)CRVO-ME的患者按缺血型与非缺血型分为两大组。缺血型分为联合组24例(24眼)、Ozurdex组22例(22眼)和Conbercept组23例(23眼);非缺血型分为联合组25例(25眼)、Ozurdex组24例(24眼)和Conbercept组26例(26眼)。将168例(168眼)BRVO-ME的患者按缺血型与非缺血型分别研究。缺血型分为联合组28例(28眼)、Ozurdex组25例(25眼)和Conbercept组25例(25眼);非缺血型分为联合组33例(33眼)、Ozurdex组29例(29眼)和Conbercept组28例(28眼)。联合组玻璃体腔注射Ozurdex后7天行ConberceptMRTX849供应商玻璃体腔注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容积(MV)、视网膜平均厚度(CRT)、注射次数、眼内压(IOP)和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CRVO-ME及BRVO-ME患者三组治疗后BCVA、MV和CFT及CRT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缺血型患者Conbercept组及Ozurdex组的视力提高及MV的下降程度优于缺血型患者相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P和CFT及CRT在缺血型与非缺血型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为期6个月的研究中CRVO-ME患者Conbercept组的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3.5次,OAM-2282zurdex组为1次,联合组为2.5次;BRVO-MImpoverishment by medical expensesE患者则分别为3.1次、1次、2.3次。结论:Ozurdex联合Conbercept治疗RVO-ME,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注射次数使患者在BCVA、MV和CFT及CRT方面得到改善,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应用Ozurdex或Conbercept。三组数据比较,都能满足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的要求。
松材线虫关键致病因子Bxtlp1的分子作用研究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作为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严重危害松属植物,自1982年发现于我国南京中山陵,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巨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根据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最新公告,目前该病已在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发生,随着松材线虫不断进化,“西进北扩”的趋势也愈发严重。因此,对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刻不容缓。考虑到其病害系统复杂,还有人为因素的参与,导致多年以来,松材线虫致病机理一直存在争议。根据研究室前期的实验结果,在松材线虫的致病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与其致病密切相关的类甜蛋白“BxTLP1”,通过免疫组化组织定位及酵母双杂交筛选与寄主马尾松的互作蛋白,以期从分子、细胞层面解析关键致病因子Bxtlp1在致病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通过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技术研究了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后,树体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关键代谢物的筛选和早期入侵后马尾松基因组整体的转录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松材线虫分泌蛋白组分析和前期研究基础筛选出松材线虫致病松树过程中的重要分泌蛋白TLPs。q RT-PCR定量结果表明,Bxtlp1,Bxtlp7和Bxtlp8基因在不同虫态下的表达量差异明显。Bxtlp1在二龄幼虫(L2)表达量达到峰值,而Bxtlp7和Bxtlp8在三龄幼虫(L3)表达量达到峰值;通过原核表达体系表达得松材线虫BxTLP1蛋白不具有β-1,3-葡聚糖酶活性,BxTLP7蛋白和BxTLP8蛋白具有β-1,3-葡聚糖酶活性;通过调整优化线虫干扰体系,采用双链RNA干扰的方法分别将松材线虫体内的Bxtlp1,Bxtlp7和Bxtlp8基因沉默。结果显示,最佳ds RNA干扰引物是ds TLP1-2、ds TLP7-3、ds TLP8-1;最佳干扰时间是36 h;松材线虫的虫态对于干扰效率没有显著影响;Bxtlp1和Bxtlp7基因被干扰后会降低松材线虫的取食速率和繁殖率;对于Bxtlp8进行RNA干扰,不会影响松材线虫的繁殖和取食;在本氏烟草中瞬时表达Bxtlp1,Bxtlp7和Bxtlp8,发现Bxtlp1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而Bxtlp7和Bxtlp8只观察到定位细胞核。在松材线虫在侵染过程中,从定位的情况来推测BxtRSL3lp1更有潜力与马尾松发生互作联系;免疫组化试验证明,松材线虫Bxtlp1定位虫体的食道腺Impoverishment by medical expenses和肠道,说明BxTLP1蛋白可以被分泌至松材线虫体外;(2)通过对马尾松转录组学数据的分析,我们筛选出早期马尾松响应松材线虫的最核心基因模块“MEmagenta”,该模块中的基因在氧化磷酸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植物MAPK信号通路中高度富集;(3)采用酵母双杂交膜蛋白体系,从松selleck NMR材线虫侵染马尾松的酵母文库中筛选BxTLP1的靶标互作蛋白,诱饵蛋白自激活试验证明BxTLP1没有自激活现象。在30个候选靶标基因中筛选8个阳性克隆进行酵母一对一验证,明确在酵母中的互作结果。进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 IP)实验发现8个阳性克隆中只有4个靶标基因可以和BxTLP1相互作用,分别是p MS-3(含有RPN7/PCI结构域的26S蛋白酶体)、p MS-6(包含Ribosomal L40e超家族的蛋白)、p MS-7(Ubiquitin-like泛素蛋白酶)、p MS-26(超氧化物歧化酶)。(4)使用LEf Se(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线性判别分析)对枯萎松树和健康松树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健康和枯萎松体内差异的主要群落。结果表明,在枯萎的松树中,放线菌和类杆菌是细菌群落的差异标志群落,而在健康的松树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门中的根瘤菌目(Rhizobiales)是主要的细菌群落(图6-3B)。同时,健康松树中真菌群落的差异标记是马拉色菌目(Malasseziales),银耳目(Tremell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和镰刀菌属(Fusarium),而假球壳科(Pleosporaceae)是枯萎松中的关键真菌群落;(5)利用基于LC-MS/MS的代谢组学来了解松材线虫在发病过程中寄主代谢产物的差异。共鉴定了30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46种代谢物显著上调,61种代谢物显著下调。通过KEGG富集分析和差异代谢物注释分析,发现聚乙烯代谢物在枯萎的松树中显著积累。分析相对含量后,发现共有12种核心代谢物,其中包括10种黄酮类代谢物和2种芳香族聚酮化合物代谢物;综上所述,通过建立马尾松与松材线虫互作的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得到靶标蛋白4个,推测松材线虫关键致病因子Bxtlp1,可能通过介导寄主细胞的泛素化调节、氧化应激、MAPK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去影响寄主的免疫防御过程,从而加剧病情;松材线虫入侵寄主体内对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可能导致分泌毒素的群落富集,从而对寄主细胞造成伤害;松材线虫的入侵造成寄主体内的聚乙烯代谢物显著富集,主要集中在黄酮类代谢物,这些物质的过量积累可能对寄主细胞发生毒害,从而影响寄主的防御反应。这些工作帮助加深了对松材线虫致病机理的研究,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技术产出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