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特女贞苷(NED)抑制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促炎反应的机制。方法:用50μmol/L NED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12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转录组测序分析异常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Nrf2蛋白表达定位。进一步使用100 ng/mL LPS(模型组)与不同浓度(0、12.5、25和50μmol/L)NED联Risque infectieux合处理RAW264.7细胞干预12 h后,采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DCFH-DA、MitoTracker-Green和JC-1染色测定细胞中活性氧、线粒体含量和膜电位;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线粒体复合物I和III活性以及ATP合成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Roxadustat配制μmol/L NED对巨噬细胞存活和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抑制模型组LPS诱导促炎因子TNF-α、IL-6的RepSox IC50表达和分泌(P<0.05),并增强抗炎因子转录表达(P<0.05),呈现明显抗炎效应。与模型组比较,联合NED干预组增强Nrf2核转位及下游抗氧化因子转录表达(P<0.05),提高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并降低活性氧(ROS)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P<0.05),减轻LPS刺激巨噬细胞氧化应激(P<0.05)。此外,NED刺激线粒体生物合成基因表达升高(P<0.05),逆转LPS诱导线粒体膜电位、复合物I和III活性下降(P<0.05),促进线粒体数量增多和ATP合成(P<0.05)。结论:特女贞苷能够激活Nrf2抗氧化系统,增强线粒体生物合成和代谢功能,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促炎分化,具有成为抗炎症疾病候选药物的潜力。
补肾通络方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氧化应激及TGF-β/SMAD2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氧化应激及TGF-β/SMAD2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45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通络低剂量组、补肾通络高剂量组、西药组5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补肾通络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补肾通络颗粒制成的混悬液(1.15g/kg)、(4.65g/kg),西药组灌胃美洛昔康溶液(0.073g/kg),其余大鼠灌胃等complimentary medicine量蒸馏水。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软骨形态;分析天平观察各组大鼠软骨含水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关节液MDA、SOD含量;PCR测定各组大鼠软骨中IGF-1、BMP-7、OPN水平;免疫印迹检查各组大鼠TGF-β1、Smad2、Smad7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软骨含水率为(41.35±1.10)%,模型组软骨含水率为(52.41±5.22)%,低、高剂量补肾通络组软骨含水率分别为(49.18±3.15)%、(42.38±1.14)%,西药组软骨含水率为(43.13±1.1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软Vorinostat生产商骨含水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补肾通络组软骨含水率降低(P<0.05),低、高剂量补肾通络组软骨含水率逐渐降低(P<0.05);正常组软骨表面光滑GSK J4 molecular weight,细胞排列规律,间质均匀,潮线清晰,模型组软骨面糜烂,细胞排列无规则,存在间质纤维化,无潮线,低、高剂量补肾通络组及西药组软骨形态改善,补肾通络高剂量组尤其明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DA、OPN、TGF-β1、Smad2升高,SOD、IGF-1、BMP-7、Smad7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补肾通络组MDA、OPN、TGF-β1、Smad2降低,SOD、IGF-1、BMP-7、Smad7升高(P<0.05);西药组与补肾通络高剂量组比较软骨含水率、MDA、SOD、IGF-1、BMP-7、OPN、TGF-β1、Smad2及Smad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可改善软骨损伤形态,减少软骨含水率,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调控TGF-β/SMAD2通路的表达相关。
龟鹿二仙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及其抗氧化应激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在“肾生髓,脑为髓海”的理论指导下,采用补肾生髓法防治痴呆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龟鹿二仙胶出自明代王三才的《医便》,是补肾生髓法的代表方,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益智等药理作用,可改善AD患者症状。文章对龟鹿二仙胶治疗AD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同时,从氧化应激角度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建立龟鹿二仙胶治疗AD的“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重要通路”的网络图,对靶点的基因功能和通路进行富集,从而探讨龟鹿二仙胶干预AD氧化应激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以及Herb数据库以及查阅文献确定龟鹿二仙胶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经UnitProt数据库查询对应的基因名称,最终得到龟鹿二仙胶活性成分67种活性成分和相应靶基因79个。从GeneCar购买EPZ-6438ds数据库中筛选出AD和氧化应激的共同靶点6100个,取交集得到龟鹿二仙胶与疾病共有靶点68个。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otitis media析,结果表明,龟鹿二仙胶干预AD氧化应激的机制可能是通过等山柰酚、β-谷甾醇和豆甾醇成分MG132浓度作用于IL6、PPARG、CASP3等靶点,从而影响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活化、癌症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不同比例霉变玉米对肉兔肾脏PI3K/Nrf2通路的影响
80只30日龄的新西兰肉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0%霉变玉米+15%正常玉米),低剂量组(5%霉变玉米+10%正常玉米)、中LGX818半抑制浓度剂量组(10%霉变玉米+5%正常玉米)和高剂量组(15%霉变玉米+0%正常玉米),20只/组。于试验的第42天心脏采血、摘取肾脏。ELISA法检测饲料中AFB1、ZEN、DON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BUN、Cr、UA的水平及肾组织中MDA、NO、T-AOC、CAT、GSH-Px的含量;qPCR检测PI3K、HO-1、Nrf2、NQO-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空白组与低剂量组霉菌毒素未超标,中剂量组AFB1超标,高剂量组AFB1、ZEN超标。HE染色可见中、高剂量组肾小球呈分叶状,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并person-centred medicine伴有空泡变性。与空白组相比,中、高剂量组肾指数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血清中BUN、UA、Cr水平及肾组织中MDA、NO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肾组织中CAT、GSH-Px、T-AOC含量及PI3K、Nrf2、NQO-1、HO-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果表明,霉菌毒素抑制了PI3K/Nrf2购买SAHA信号通路,降低了肾脏的抗氧化能力,导致肾脏氧化损伤。
中医药防治膝骨关节炎肿胀的作用及机制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患,多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关节肿胀、畸形等。膝关节肿胀限制关节genetic monitoring活动,加重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KOA肿胀原因总结为软骨与滑膜炎症、血管微循环异常、淋巴循环障碍、膝关节力学平衡失稳等。西医保守治疗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内服外用,关节灌注糖皮质激素治疗,然而患者易反复出现症状。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疗法多样,文献研究发现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用均有减轻KOGefitinib研究购买A肿胀的效果,总结其治疗机制为降低炎症水确认细节平、促进循环代谢、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调控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等方面。本文将从KOA肿胀原因、现代医学消肿疗法、中医药消肿机制及主要调控通路进行综述,并总结目前研究热点,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ox-LDL/LOX-1信号通路探讨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肺癌进展中的机制
目的 基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人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信号通路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探讨脂质代更多谢紊乱促进肺癌进展的机制。方法 收集81个已鉴定的具有成对相邻非癌组织(离肿瘤至少5 cm)的肺腺癌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OX-1表达。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细胞)中过表达LOX-1。用Transwell测定细胞侵袭能力。用不同浓度oxLDL处确认细节理细胞,并检测细胞中LOX-1表达情况。结果 在包含原发性人肺癌和匹配的邻近非癌组织中,肿瘤中LOX-1染色比非癌组织样品明显增强(中值H分数99.4 vs.16.2,P <0.001)。高LOX-1表达与低生存显著相关(P <0.001)。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组织具有更高的LOX-1水平(中值H分数83.2 vs.121.1,P <0.01)。LOX-1过表达显著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细胞数(P <0.01)。此外,LOX-1是ox-LDL诱导的肺癌细胞转移所必需的功能靶点。伊他替尼抑制LOX-1过表达的A549在体外的转移能力。结论 LOX-1的表达随着oxLDL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并且LOX-1的表达上调促进了肺癌细胞的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Janus激酶/转录因子激活子(JAK1/STAT6)信号通路有关。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合并难治性高血压腹膜透析患者作用的前瞻队列研究
目的1.横断面分析腹膜透析(P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PD患者合并RH的危险因素。2.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对PD合并RH患者的降压作用,评价ARNI在PD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第一部分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纳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PD中心正在进行规律稳定PD治疗的所有患者,通过监测家庭自测血压调查PD合并高血压患者中RH的患病率,并将患者分为RH组和Protectant medium非RH组,收集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方式、血清学指标、诊室及家庭血压、服药依从性、合并用药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RH相关危险因素分析。2.第二部分为前瞻单臂队列研究。纳入自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PD中心进行规律稳定PD治疗且合并RH的患者。在原有降压方案基础上以标准化滴定方案的沙库巴曲缬沙坦(SV)进行治疗,干预时间6个月,研究终点为:(1)动态血压(ABP)的各项指标:ABP有效记录平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性(BPV)参数: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的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2)血压达标率。通过无创性携带式袖带法血压仪监测治疗前后24h-ABP,对比分析患者在完成SV滴定方案前后的ABP监测数据、实验室指标、透析相关数据、不良反应等。结果1.(1)第一部分研究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PD患者共309例,其中符合RH诊断标准149例,本中心PD高血压患者的RH患病率为48.2%。(2)与非RH组相比,RH组患者以年轻男性为多(88,59.0%),多合并心血管疾病(103,69.1%),定期锻炼的人数比例较低(59,39.5%),服药依从性较低(25,16.7%),血红蛋白、白蛋白、总尿素清除指数(Kt/V)、残肾Kt/V、腹膜Kt/V较低,血清肌酐水平较Crizotinib高(P<0.05)。(3)低白蛋白、较差的残肾功能、不定期锻炼、服药依从性差是PD患者发生R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1)第二部分研究共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PD患者共67例,基线24小时平均血压(24h-BP)为150.51±13.83/92.07±11.42 mm Hg。经过中位8(4,12.5)月的随访,完成随访50人,退出17人。(2)基selleck化学于SV的治疗方案,使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h-SBP和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d SBP和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n SBP和n DBP)分别下降9.52/7.55 mm Hg(p<0.001)、10.82/8.41 mm Hg(p<0.001)、6.93/4.95 mm Hg(p<0.05)。(3)治疗后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显著提高至44.80%,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4.90%(P<0.001)。(4)经治疗后,24h SBP-SD、24h DBP-SD、d DBP-SD、24h DBP-CV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5)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1.本中心PD患者中RH患病率高达48.2%。低白蛋白、较差的残肾功能、不定期锻炼、服药依从性差是PD患者发生RH的独立危险因素。2.SV可有效降低PD合并RH患者动态血压的多个指标,血压达标率由14.90%提高至44.80%,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基于拉普拉斯压差驱动实现液滴定向运输主动式抗细菌黏附的研究
有害细菌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了危害和损失,因细菌黏附导致的人员感染和材料腐蚀失效进而造成的经济负担难以估量。研究者们预防生物膜形成所采取的措施大多集中在与表面相互作用较弱的初始阶段。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赋予表面特定结构再利用亲水性物质对材料表面修饰改性,使材料具有极高的水高亲和力而形成水化层来阻隔细菌是众多科学家们常用的方法之一。同样的利用表面管状、柱状等微纳结构再经过低表面能物质改性,使表面表现出高拒水特性,裹挟细菌的液滴无法透过存在于微纳结构中的空气层浸润材料表面,来减少细菌黏附的方法也广受研究者们的青睐。虽然这两种表面对细菌黏附都可以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但是受限于这种被动式防御,当有细菌液滴落在表面时,超亲水表面无法引导液滴离开表面,而超疏水表面需要表面倾斜借助重力来引导液滴从表面掉落,在水平状态下这两种表面随着细菌与表面接触时间的延长都会immuno-modulatory agents发生黏附。本研究提出在具有楔形结构的超疏水表面通过细菌液滴自驱动的方法来达到主动防细菌黏附的目的,再通过引入传感器和微量进样系统响应释放银纳米粒子(Ag NPs)抗菌剂与定点沉积铜纳米粒子光催化抗菌两种方式实现对指定区域的细菌的清除。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液滴自驱动表面的构建与表征:以纯钛板为基底,经激光光刻获得楔形结构,再经阳极氧化在表面形成Ti O_2纳米管阵列(TNTs)。最后喷涂1H,1H,2H,2H-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氧烷(PFDTMS)降低材料表面能使之超疏水,极低的黏附力和结构产生的拉普拉斯压力不平衡让液滴在楔形上的自驱动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结合了传感器和微量进样系统与定点沉积铜纳米粒子光催化抗菌两种方式构建了液滴自驱动星形智能响应平台(DSSRP)和液滴自驱动星形光催化抗菌平台(DSSPP)。通过对表面SEM、XRD以及XPS结果分析证明了锐钛矿相Ti O_2管在表面的生成和PFDTMS成功接枝并均匀分布在表面以及铜纳米粒子成功的负载。(2)液滴自驱动表面的驱动机理及驱动性能优化:通过液滴在楔形表面的受力分析解释了水滴自驱动定向运输的机理;利用高速摄像机对液滴在液滴自驱动表面的运动过程进行记录发现楔形开口角度为6°时的液滴能够运动的最远距离达到最大值,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也较大;激光刻蚀深度为0.74 mm时液滴以较大平均速度运动最远;液滴运动的最远距离和平均速度随PFDTMS的喷涂量增加趋于稳定,1.0 mg/cm~2的喷涂量液滴能运动的距离最远;液滴越大运动越远,在测试范围内50μL液滴运动的最远;有限元模拟显示了液滴运动的部分细节并与实际运动过程相符。(3)液滴自驱动星形智能响应平台(DSSRP)的响应性能研究:测试了0-300μL的不同液滴体积的水滴在该平台上的自驱动和响应效果,结果显示DSSRP具有8-200μL极宽的液滴响应范围;对H_2O、茶等8种液滴的动态润湿性测试显示平台可以实现多种不同液滴的自驱动和响应,并且可作为开放式微流体装置用于微化学反应与合成。(4)液滴自驱动星形智能响应平台的抗细菌黏附和抗菌性能研究:细菌液滴落在表面自驱动动态抗黏附测试表明在经过1000次左右的自驱动后细菌液滴运动轨道上所黏附的细菌极少,对大肠杆菌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抗细菌黏附率达到99.68%和99.5Panobinostat化学结构7%;通过SEM验证了细菌的黏附情况;在中心区的静态防黏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没有抗菌剂对VX-445研究购买细菌进行灭杀的情况下抗细菌黏附率达到86.92%和92.05%。对银纳米粒子抗菌的研究发现高浓度的Ag NPs在180 min内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高达99.999%与99.998%。(5)液滴自驱动星形光催化抗菌平台的可见光催化杀菌性能研究:不同条件下的抗菌结果显示单独施加可见光和单独负载铜纳米粒子对Ti O_2纳米管的可见光杀菌效果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负载铜纳米粒子后施加可见光可以使得Ti O_2纳米管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在25 min内的抗菌率都达到100%。
14种喀斯特地区植物药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目的 对14种喀斯特地区特色植物药抗氧化活性进行筛选,为氧化应激诱导的相关疾病药物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构建抗氧化测定体系(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清除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铁氰化钾还原能力的测定及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测定),以维生CL13900体内实验剂量素C作为阳性对照,检测14植物药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结果的综合评价及排序。结果 植物药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为仙桃草、瓜子金>凉粉柴>天冬>锦茵陈>维生素C>其余药物;植物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为维生素C>锁阳>吴茱萸>响铃草>皂角>薏苡仁>仙桃草>其余药物;植物药还原能力的强弱为吴茱rectal microbiome萸、仙桃草、锁阳PLX4032生产商、锦茵陈和菟丝子的还原能力比阳性对照组强,响铃草和皂角的还原能力与对照组相近,其余药物弱于对照组;植物药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强弱为凉粉柴>仙桃草>响铃草>吴茱萸>菟丝子>玉竹>瓜子金>天冬>维生素C>其余药物;最后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显示,14种植物药的抗氧化能力为仙桃草>吴茱萸>维生素C>凉粉柴>响铃草>锁阳>天冬>皂角>瓜子金>薏苡仁>菟丝子>锦茵陈>黄精>一朵云>玉竹。结论 所检测的植物药中,仙桃草可能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应激候选药物;采用抗氧化评价体系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更加科学可靠地评价了药物的抗氧化能力。
脂滴自噬在DEHP诱导鹌鹑肾脏铁死亡中的作用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作为一种增塑剂,极易从载体游离到外界环境中,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造成污染,因此它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普遍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已发现DEHP具有发育、生殖、内分泌和免疫毒性,这些毒性作用可能对动物的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鹌鹑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体型较小,饲养成本较低,对毒物敏感性较高,适合进行生理、病理和药物代谢等研究。肾脏是包括鹌鹑在内的大多数物种代谢环境毒素的主要器官。然而,当前关于DEHP对肾脏的损伤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为探究DEHP致鹌鹑肾脏损伤的具体机制,本试验将150只鹌鹑分为空白对照、溶媒对照和DEHP染毒组(250、500和750 mg/kg BW/d),灌胃处理45 d后,观察肾脏形态结构变化,检测肾功能生化指标、氧化应激标志物和谷胱甘肽的水平,并测定脂滴自噬和铁死亡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试验结果表明:(1)DEHP暴露引起鹌鹑肾小球体积减小,鲍曼囊腔间隙Emricasan增大,肾小管管腔消失,肾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线粒体嵴减少或缺失等病理学损伤,肾脏功能相关生化指标Cys C、Scr、BUN和UA水平升高,表明DEHP可致肾脏病理学损伤和功能受损。(2)DEHP暴露降低TG水平,影响脂滴自噬相关因子(ATG5、ATG7、ATG9、RAB7A和LC3B)和AMPK/ULK1-PLIN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PAR-α、AMPK、ULK1和PLIN2)的表达,表明DEHP激活AMPK/ULK1-PLIN2信号通路诱导肾脏脂滴自噬的发生。(3)DEHP暴露致肾脏氧化应激和谷胱甘肽代谢障碍,诱导铁蓄积,影响铁代谢途径相关因子(FPN、FTH1和TFRC)、System Xc~-/GPX4途径相关因子(SLC7A11、SLC3A2和GPX4)和脂质代谢途径相关因子(ACSL4、PTGS2和LPCAT3)的表达,表明DEHP诱导肾脏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促进铁死亡的发生。综上所述,DEHP通过影响铁代谢、System Xc~-/GPX4和脂质代谢selleck途径,诱导肾脏内铁蓄积和氧化应激,同时激活AMPK/ULK1-PLIN2信号通路诱导肾脏脂滴自噬并释放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进一步促进肾脏的铁死亡进程。该研究揭示了DEHP暴露致肾脏脂滴自噬发生的作用机制,阐明了脂滴自噬与肾脏铁死亡之间的潜在联系,为预防和治疗DEHP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