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中药联合针刺对脾虚型胃癌前期病变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综合造模法复制脾虚型胃癌前期病变模型。中药组灌胃5.4 g/kg中药混悬液2 mL,联合组采用中药灌胃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治疗3周。观察大鼠体质量、24 h进食量和脏器系数的变化情况;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CRαβ~+CD161a~+、CD4~+及CD4~Biomass by-product+/CD8~+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血浆中CEA、CA199、CA724的水平;检测大鼠胃组织中TLR-NF/κB信号通路蛋AZD9291分子式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24 h进食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TCRαβ~+CD161a~+、CD4~+比例、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 <0.05),血清中CD8~+比例、CEA水平、CA199水平、CA724水平、胃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MK-4827说明书.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联合组大鼠体质量、24 h进食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TCRαβ~+CD161a~+、CD4~+比例、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P <0.05),血清中CD8~+比例、CEA水平、CA199水平、CA724水平、胃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与中药组比较,联合组24 h进食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CD4~+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血清中CEA水平、CA199水平、CA724水平、胃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结论:中药联合针刺可以降低脾虚型胃癌前期病变模型大鼠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调节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活性,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NF/κB信号通路相关。
45例儿童肾脏穿刺活检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45例儿童肾脏穿刺活检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Blebbistatin浓度二四医院2017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5例肾脏穿刺活检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临床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45例肾脏穿刺活检患儿中,男24例,女21例,男女比例为1.14∶1,发病年龄以6~9岁多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24例(53.33%),其主要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肾病(MCD)8例(33.33%)、IgA肾病5例(20.83%)、足细胞病5例(20.8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D)21例(46.67%),其主要病理类型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17例(80.95%)、狼疮性肾炎4例(19.05%);SGD年龄分布以6~9岁占比最高,病理类型在各年龄组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GD最主要的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16例(66.67%),其后依次为prophylactic antibiotics尿检异常、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炎综合征,其中肾病综合征患儿病理类型以MCD为主。结论 本研究中儿童肾脏疾病的分类以PGD为主,MCD、IgA肾病及足细胞病是PGD的主要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SGD中以HSPN发病率最高MK-2206使用方法。积极行肾活检且早期合理治疗至关重要。
艾叶黄酮异泽兰黄素对运动损伤大鼠炎症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为了考察艾叶黄酮异泽兰黄素(eupatilin, EPT)对运动损伤大鼠炎症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将SD大鼠分组,每组20只。处理组大鼠分别灌胃不同浓度的异泽兰黄素溶液,灌胃4周。通过力竭运动诱导的运动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建模,处理组大鼠在灌胃异泽兰黄素当天开始进行建模。分别检测了大鼠的力竭时间、心肌损伤指标(LDH, CK和c TnI)、心肌TUNEL阳性率、心肌BLZ945使用方法氧化应激(SOD, CAT和Mmicrobiome stabilityDA)和炎症(IL-1β, IL-6和TNF-αselleck抑制剂)指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Nrf2和p38 MAPK/NF-κB信号轴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3种剂量的异泽兰黄素均提高了大鼠的力竭时间,降低了血清LDH、CK和cTnI水平,降低了心肌组织TUNEL阳性率,升高了心肌组织SOD和CAT水平,降低了心肌组织MDA水平,降低了心肌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了心肌组织细胞核Nrf2、HO-1和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了心肌组织Keap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了心肌组织p38 MAPK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P<0.05)。总之,异泽兰黄素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力竭运动诱导的心肌损伤大鼠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并且激活了Nrf2信号轴,抑制了p38 MAPK/NF-κB信号轴。
miRNA与冠心病生物学效应的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microRNA(miRNA)与冠心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2006—2021年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文献来源,运用Excel2019、CiteSpace 5.8.R3、VOSviewer 1.6.17软件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 039篇文献,PLoS One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Circulating microRNA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Liproxstatin-1抑制剂”是被引用最多的论文,我国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国家,南京医科大学是BMS-907351作用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综合分析,该研究领域可大致分为5个聚类:endothelial cells(内皮细胞)、circulating micro RNA(循环microRNA)、coronary atherosclerosis(冠状动脉疾病)、target gene(靶基因)、extracellular vesicles(细胞外囊泡),主要研究内容集中于miRNA效应及生物标志、基因表达与疾病风险。近4年来,该研究领域的主流体现在apoptosis(凋亡)、protect(保护)、growth(增殖)、migration(qatar biobank迁移)、long noncoding RNA(lncRNA)、inhibition(抑制)、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congenital heart disease(先天性心脏病)、circular RNA(circRNA)。结论:miRNA作为冠心病潜在的生物标志,在冠心病研究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此深入研究能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拓宽思路,提供新导向。
房氏天灸1号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房氏天灸1号及其联合复方联苯双酯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为房氏天灸1号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复方联苯双酯组、天灸组及天灸联合复方联苯双酯组,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天灸及给药Human biomonitoring48 h后,采血、取肝,计算肝体比,制备肝组织匀浆和肝组织切片,ELISA法检测肝匀浆液中MDA、GSH含量和SOD活力及血清ALT、ASPEG300抑制剂T、ALP、IL-6和TNF-α含量,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损伤模型大鼠肝体比增大,肝细胞水肿和坏死严重,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增加、GSH含RAD001 molecular weight量和SOD活力降低,血清ALT、AST、ALP及TNF-α和IL-6水平升高(P <0.05或P<0.01);与肝损伤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降低,GSH含量和SOD活力升高,血清ALT、AST、ALP及TNF-α、IL-6水平降低,尤以天灸联合复方联苯双酯组最为明显。结论 房氏天灸1号对于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复方联苯双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有关。
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见的并发症。反之,HUA又可促进CKD的疾病进展。然而,HUA在CKD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CKD发生HUA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分析CKD合并HUA(HUA-CKD)患者的血清代谢物谱,利用数据库鉴定代谢物的途径,并确定潜在生物标志物,为HUA促进CKD进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2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非同日两次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将CKD患者分成HUA组(HUA-CKD)51例和非HUA组(NUA-CKD)41例。纳入同期4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1.用生化分析仪检测CKD患者的常见空腹血清LEE011临床试验肾功能和血脂水平,并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比较两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KD患者发生HUA的危险因素。2.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对所有受试者的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热图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确定血清的特征,并利用代谢通路分析鉴定各组间异常的代谢途径,以帮助了解HUA-CKD的代谢变化。3.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候选生物标志物,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标志物与临床常用生化指标(肾功能和血脂)的关系。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补体C1q(Complement C1q,C1q)、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是CKD患者发生HUA的危险因素。2.通过基于UPLC-MS/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了健康体检者(Healthy Controls,HC)、NUA-CKD和HUA-CKD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结果表明,任意两两组之间的血清代谢物谱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HC和NUA-CKD组之间鉴定出75种差异代谢物,在HC和HUACKD组之间鉴MLN8237供应商定出109种差异代谢物,在NUA-CKD和HUA-CKD组之间鉴定出34种差异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为氨基酸和脂质或脂质相关物质。除此之外,与NUA-CKD组相比,HUA-CKD组的多种脂质或脂质相关代谢物的水平呈下降趋势。3.代谢途径分析结果显示,与HC组相比,NUA-CKD患者有2条代谢途径紊乱(包括色氨酸代谢和α-亚麻酸代谢),而HUA-CKD患者有3条代谢途径紊乱(包括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和α-亚麻酸代谢);而与NUA-medically compromisedCKD组相比,HUA-CKD患者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紊乱。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l-乳酸和鞘氨醇-1-磷酸在鉴别HC和NUACKD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AUC≥0.80);左旋肉碱、Dl-乳酸、鞘氨醇-1-磷酸、脱氧胆酸、L-色氨酸和胆红素在鉴别HC和HUA-CKD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AUC≥0.80);丁酰磷酸和2-甲基丙酰磷酸酯在鉴别NUA-CKD和HUA-CKD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AUC≥0.80)。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区分HUA-CKD组和HC/NUA-CKD组的潜在标志物均与e GFR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C1q、TC和TG是CKD患者发生HUA的危险因素。2.甘油磷脂代谢途径的改变与HUA-CKD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在CKD向HUA-CKD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在HUA-CKD组与HC/NUA-CKD组之间鉴定出一些具有诊断价值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物质与e GFR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其具有诊断HUACKD的巨大潜力,对研究HUA-CKD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长链非编码RNA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 从α-突触核蛋白稳定、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细胞自噬、细胞凋亡及神经炎症等方面对长链非编码RNA在帕金森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2013年6月—20BLZ94522年3月收录的相关文献;以“帕金森病,非编码 RNA,长链非编码RNA,α-突触核蛋白,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细胞自噬,神经突触”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s disease, RNA, ncRNA, lncRNA, α-synuclein,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poptosis, neuro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cellular autophagy, synapses”为英文检索词,最终纳入65篇文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lncRNA调节α-syn的表达和聚集;调节线粒体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增加细胞活力,抑制PD细胞凋亡;减轻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靶向调节自噬相关的信号通路;抑制海马体中突触转运,调节突触可塑streptococcus intermedius性的远端基因的转录。PS-341体内结论 随着全基因组RNA测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lncRNAs参与PD患者的研究,通过将其做为治疗靶点,能够帮助人类精准预测治疗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护能力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自护能力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New bioluminescent pyrophosphate assay。方法:选取77例Hp感染PU患者,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患者自护能力,询问患者相关信息,记录一般资料,比较不同资料特征患者ESCA评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Hp感染PU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77例Hp感染PU患者ESCA评分为(98.69±9.74)分。不同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负性情绪的患者ES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资料特征患者ESRAD001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selleck激酶抑制剂初中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社会支持低水平、负性情绪均为Hp感染PU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Hp感染PU患者自护能力水平较低,可能受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少、经济状况差、文化水平低等因素影响。
基于TNFα/IL6-JAK2/STAT3-MMP9通路探究火把花根片干预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全球导致成人非糖尿病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主要治疗药物存在药物耐受、肝肾损伤等副作用,预后较差。临床研究发现火把花根片(Colquhounia Root Tablets,CRT)对于MN具有较好疗效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CRT对于MN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对CRT关键候选成分的“效益-风险”进行体外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1)该部分研究将干湿实验相结合,首先对CRT干预MN的靶点进行网络分析预测,通过文献检索CRT主要化学成分,使用TCMIP数据库及Swiss Prediction网站收集相应成分靶标,并运用TCMIP数据库收集MN疾病靶标。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疾病-药物”互作网络,计算筛选关键网络靶标,进而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后建立体内外MN模型,以观察CRT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MN小鼠及C5b-9损伤小鼠足细胞的治疗作用,并在体外实验中通过TNF-α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进一步验证CRT对通路蛋白的影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此网站测各组小鼠24小时尿蛋白量以及治疗结束后小鼠血清中白蛋白、胆固醇、肌酐、TNF-α、IL-6、MMP-9及MPC-5细胞上清中TNF-α、IL-6、MMP-9含量;六胺银染色法观察小鼠肾基底膜病变;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肾小球IgG、C3蛋白表达及MPC-5细胞F-actin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小球中Nephrin及Podocin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MPC-5细胞中Nephrin和Podocin蛋白,以及MPC-5细胞和小鼠肾脏中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2)在明确CRT对MN的治疗作用后,进一步对CRT关键候选成分进行评价,考察其对人正常肝细胞L-02、人类风湿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和小鼠足细胞MPC-5活性的影响。transrectal prostate biops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考察各组炎症诱导MH7A细胞和葡萄糖诱导HK-2细胞模型中炎性因子的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药物对MPC-5细胞模型中Nephrin和Podocin蛋白异常表达的干预作用,并开展免疫荧光检测考察对MPC-5细胞骨架蛋白表达水平的调节。通过TCMIP v2.0数据库获得CRT入血成分候选靶点,利用GEO数据库收集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肾病、MN疾病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疾病基因-药物靶标”互作网络,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 Dock Vina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与关键通路中相应靶标的结合能力。结果:(1)CRT可通过免疫、代谢、氧化和细胞周期四个功能模块作用于MN,其中TNFα/IL6-JAK2/STAT3-MMP9信号通路相关度较高。实验结果显示,CRT可降低MN小鼠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及总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清白蛋白,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免疫沉积物,增加足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并调节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从而维持足细胞结构,恢复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脏功能。反向验证实验进一步明确了CRT对TNFα/IL6-JAK2/STAT3-MMP9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表明CRT可通过该通路治疗MN。(2)雷公藤红素、表儿茶素、雷公藤内酯酮均可降低MH7A及HK-2细胞上清炎性因子浓度,增加MPC-5细胞标志性蛋白含量,其中,表儿茶素对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疾病基因-药物靶标”关联网络挖掘结果表明,CRT可能通过调节PI3K/HIF1α/NOS2信号通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MN、糖尿病肾病。结论:(1)CRT对于MN具有较好疗效,可通过调节TNFα/IL6-JAK2/STAT3-MMP9信号通路改善肾脏功能,缓解肾脏及足细胞损伤,干预MN的发生及发展。该研究结果为CRT的临床适应症拓展提供了实验基础,拓展了雷公藤属中药的临床治疗范围。(2)作为CRT关键候选成分,表儿茶素效益较高而风险更小,雷公藤红素及雷公藤内酯酮效益较佳但风险较高。网络挖掘结果表明PI3K/HIF1α/NOS2信CL 318952供应商号通路可能是CRT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肾病和MN的关键环节和途径,该研究结果为CRT的质量标准提升以及进一步研发提供了实验参考。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三九胃泰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三九胃泰颗粒抗炎镇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筛选出三九胃泰颗粒的活性成分,并对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预测,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三九胃泰颗粒-潜在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Tofacitinib临床试验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炎症、疼痛相关靶点并与药物靶点相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基因本体(GO)分析于DAVID数据库中进行。Cytoscape软件构建“三九胃泰颗粒潜在活性成分-炎症疼痛相关靶点-通路”网络。AutoDockTools和PyMOL软件用于三九胃泰颗粒抗炎镇痛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取三九胃泰颗粒的潜在活性成分73种,其中核心活性成分15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三九胃泰颗粒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核心靶点22个,包括PTGS2、HSP90AB1、PTGS1等,参与药物的应答、炎症应答、MAPK级联的正调节等生物过程,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TNF、PI3K-AGalunisertib细胞培养KT、MAPK等信号通路。核心成分槲symbiotic associations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汉黄芩素、黄芩素与核心靶点PTGS2、HSP90AB1、PRKACA、PTGS1、RELA的结合能均﹤-5.0 kJ/mol,能较好地结合在一起。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揭示了三九胃泰颗粒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抗炎镇痛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