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缓解青少年抑郁群体的探索

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抑郁心理症状较为突出。青少年是心理和身体发展的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身体快速发育、学习压力增大、负面事件、人际关系日趋庞杂等同时发生,是各种负面问题的敏感期和高发期。论文旨在研究色彩缓解青少年抑郁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法达到缓解的可行性。以海南大学青少年抑郁学生为例,从家庭学习学校分析其抑郁原因,梳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再以色彩immunoturbidimetry assay偏好相关理论及色彩心理学理论基础,通过对海南大学青少年抑郁群体线上线下的调研结果分析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Y-27632.html,进行青少年抑郁群体色彩偏好实验,准确的得出青少年抑郁患者其喜欢的色彩,以此为依据形成设计实践,为青少年抑郁群体设计出缓解的色彩及应用。通过论文调研与设计实践,从艺术设计到心理医学跨学科研究,使艺术设计Talazoparib NMR能更直观、形象、可触的与各学科融合,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持及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利用5′帽子亲和层析纯化IVT mRNA

mRNA作为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活性分子,在翻译基础研究和mRNA药物研发中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真核生MC3分子量物细胞质mRNA通常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RNA分子的5′端帽结构,在mRNA核转运、抵御核酸外切酶和介导翻译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无帽mRNA分子在机体内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因此mRNA的加帽率是评判其成药性的核心指标.虽然加帽m RNA可以通过基于T7 RNAP的共转录加帽技术和基于牛痘加帽酶的酶法加帽技术获得,但仍缺乏精确分选加帽m RNA的底盘技术.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选取了覆盖真核生物、古菌、病毒在内的18种帽结合蛋白进行表达纯化测试,并表征了热稳定性、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帽结构亲和性等参数.从中筛选获得3种代表性帽结合蛋白进行加帽RNA的亲和层析测试,实验结果表明,3-MA配制 Hs IF4E K119A和Ct IF4E可以有效地富集加帽RNA,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盐浓度的方法实现加帽RNA的洗脱.本研究开发的基于帽结构的亲和层析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于放大的特征,有望为分选加帽m RNA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胶艾四物汤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和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胶艾四物汤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和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胶艾四物汤进行治疗NVP-TNKS656配制,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卵巢功能、凝血功能、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Liver infection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前、术后2周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缩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采用胶艾四物汤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卵巢功能,进而提高治疗效PS-341抑制剂果。

组蛋白H3乙酰化位点调控假禾谷镰孢菌的生长、产孢及对小麦的致病性

小麦茎基腐病广泛发生于干旱和半干旱小麦种植区,在小麦HCV infection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近年来,由于Elexacaftor秸秆还田、气候变暖,以及缺乏抗病品种等因素,由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等镰孢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Fusarium crown rot)快速蔓延,呈暴发趋势,已成为我国黄淮海地区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在植物病原真菌生长发育和侵染寄主植物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的转录。但是,组蛋白H3乙酰化位点在植物病原真菌中的功能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针对假禾谷镰孢菌中组蛋白H3乙酰化位点,开展乙酰化位点的功能研究,我们分别将组蛋白H3乙酰化位点K9、K14、K18、K23和K27突变为精氨酰R (模拟未乙酰化状态),并得到相应突变体。对突变体的生物学表型进行观察,发现FpHGSI-IX3~(K9R)、FpH3~(K14R)、FpH3~(K18R)、FpH3~(K23R)和FpH3~(K27R)突变体在营养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方面都存在缺陷,其中,FpH3~(K27R)突变体不能产生气生菌丝,FpH3~(K14R)产生极少量的分生孢子。致病力测定实验表明,FpH3~(K9R)、FpH3~(K14R)、FpH3~(K18R)和FpH3~(K27R)突变体对小麦苗期茎基部的致病力显著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组蛋白H3乙酰化在小麦茎基腐病病原假禾谷镰孢菌营养生长、产孢和侵染小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鸭圆环病毒ORF-C1基因的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

鸭圆环病毒(DuCV)感染能够引起鸭的免疫抑制,引起多种病原的继发性感染,在我国鸭群中广泛流行。为了解DuCV的遗传变异情况,对采自山东、江苏和贵州3个省份的19个鸭场的样品进行了PCR测定,并对DuCV的ORF-C1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PCR测定结果显示,19个鸭场中有9个鸭场的样品为DuCV阳性,总体阳性率为47.4%;ORF-C1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9株DuCV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4%~100%和82.2%~100%,与NCBI中已公布的DuC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7.8%~99.5%和71.5%~-99.6%;遗传进化分析显示,9株DuCV全部属于DuCV-1b亚型,其中有7株在同一分支上,与D11-JW-001等韩国毒株遗Z-VAD-FMK体外side effects of medical treatment距离较近,另外2株则与山东SB203580、广西的毒株遗传距离较近;此外,与已公布的毒株相比,9株DuCV都在158位发生了氨基酸突变,由E/D变为L/P。上述结果表明,DuCV-1仍然为我国鸭群中的优势流行基因型,但病毒的基因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应该对其进行持续监测。

一线核苷(酸)类似物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性的观察性研究

研究目的:1、分析一线核苷(酸)类似物初治慢乙肝患者的血脂变化。2、比较一线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慢乙肝患者的肾代谢变化。3、比较一线核苷(酸)类似物初治慢乙肝患者的血清25(OH)D和血磷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初步观察不同组间的骨密度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近5年来初治的慢乙肝患者,给予一线核苷(酸)类似物(即ETV、TDF、TAF)治疗,记录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1年、2年时的血脂四项、肾功能结果及骨骼情况,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未抗与抗病毒组的基线一般情况比较:抗病毒治疗人群中,ETV组年龄最大,同时伴有肝硬化/肝衰竭比例显著。TDF组人群最为年轻,且多为女性,尤其是孕妇。同时,TDF组的HBV DNA定量偏高,HBe Ag阳性比例最显著。2、未抗与抗病毒组的血脂变化:未抗病毒组在经过一年时间后总胆固醇有所升高(P=0.006)。治疗一年后,ETV组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升高(LDL:P=0.012;HDL:P=0.004);TDF组的血脂四项均呈下降趋势,但只有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TC基线:4.96±1.30,12月:3.97±0.84,P=0.03;HDL基线:1.54±0.31,12月:1.21±0.29,P=0.00PF-03084014使用方法7)。3、一线核苷(酸)类似物初治CHB患者的肾功能变化:2年内,ETV、TAF、TDF组及未抗PCR Equipment病毒组的血清肌酐均呈上升趋势,而肾小球滤过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只有TAF组的肌酐升高、ETV及TAF组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经PSM后,TAF与ETV组在治疗1年后、2年后的eGFR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eGFR(OR=0.814,95%CI:0.733-0.903,P<0.001)与使用ETV(与TDF相比,OR=0.076,95%CI:0.006-0.902,P=0.041)是两年后eGFR下降的保护因素。4、一线核苷(酸)类似物初治CHB患者的骨代谢比较:基线时,ETV、TAF、TDF三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但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的25(OH)VD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每组内治疗前、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的25-(OH)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组治疗前后血磷的变化趋势不一,但三个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TV:P=0.293,TAF:P=0.309,TDF:P=0.750)。经分析基线时、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的血清25-(OH)D与血磷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两者均无明显关联(治疗前:r=0.017,P=0.896;治疗1年后:r=0.012,P=0.925,治疗2年后:r=0.013,P=0.944)。暂未观察到服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及抗病毒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差异。结论:1、未抗病毒组在经过一年时间后总胆固醇有所升高。在治疗1年后,ETV组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升高,TDF组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降低。2、在治疗2年后TAF组的肌酐有所升高,ETV组及TAF组的肾小球滤过率有所下降,但PSM分析显示ETV组与TAF组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基BIBW2992使用方法线eGFR降低与使用TDF是eGFR下降的独立预测因素。3、ETV、TAF、TDF三组的血清25-(OH)D和血磷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血清25-(OH)D与血磷无直接相关性。骨密度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中及抗病毒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

基于代谢组学的解郁兴阳汤改善利培酮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目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患病率接近1%,终身患病率为2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APDs)是临床中治疗SP的主要方式。APDs常见的副作用是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selleck Naporafenib研究表明,82%男性SP患者服用APDs后出现性功能障碍,其中最主要的症状是ED。APDs相关的ED,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降低APDs服药依从性,增加疾病复发风险。临床观察发现,解郁兴阳汤对APDs相关ED治疗具有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血浆代谢组学分析,进一步明确解郁兴阳汤治疗ED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改善SP患者生活质量,提高APDs服药依从性,为解郁兴阳汤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受试者来自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封闭男病房收治的服用利培酮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7例。所有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利培酮治疗且病情稳定的基础上,连续服用解郁兴阳汤中药汤剂4周。服用中药治疗0周和4周时,对患者进行夜间勃起功能监测(Nocturnal Penile Tumescselleck抑制剂ence,NPT)、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价(PANSS)、血浆代谢产物LC-MS/MS检测。受试者接受解郁兴阳汤治疗后,根据勃起功能改善情况分为2组。SR组(Sustimuli-responsive biomaterialsperior Remission)勃起强度和次数均有改善,IR组(Inferior Remission)仅勃起次数改善组为缓解一般组。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Kolmogorov-Smirnov法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据用?±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M(P25,P75)表示,使用非参数检验。频率、比例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差异代谢物筛选使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差异代谢物分析使用变异倍数分析(Fold Change Analysis,FC Analysis)、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所有受试者在0周、4周进行NPT监测,出组勃起强度大于入组勃起强度中位数为(50%vs 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92,p=0.017<0.05),出组勃起次数也优于入组勃起次数中位数为(5 vs 4),两组也具有统计学差异(Z=4.322,p<0.0001);2.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经4周解郁兴阳汤治疗,受试者血浆差异代谢物改变显著,并且SR,组与IR组血浆差异代谢物差异显著;3.使用MSDIAL软件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根据变异倍数分析(FC Analysis)、T检验、OPLS-DA模型得到变量权重值(VIP)筛选代谢物和分析代谢物变化,确定烟酰胺代谢通路和戊糖磷酸途径可能与解郁兴阳汤治疗利培酮引起勃起功能障碍相关。结论:1.解郁兴阳汤能改善利培酮引起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产生;2.血浆代谢产物LC-MS/MS提示,解郁兴阳汤可能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烟酰胺通路和戊糖磷酸途径起到调节精神分裂症患者勃起功能的作用。

钩藤总碱的提取工艺和急性毒性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利用正交试验优选钩藤最佳提取工艺,研究钩藤总碱对小鼠急性毒性和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选择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物料比为考察因素,用HPLC测定异钩藤碱、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和毛钩藤碱含量并计算转移率,以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为指标,优选钩藤总碱的最佳提取工艺。选用KM小鼠,灌胃钩藤总碱溶液,进行最大耐受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的测定,观察14 dAir medical transport内小鼠情况变化,后摘眼球取血,测定小鼠血清中的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含量变化。测定钩藤总碱对1.0 mmol·L~(-1)H_2O_2诱导损伤的HUVEC存活率和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内皮素(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Cobimetinib体内实验剂量tricoxide,NO)含量的影响。结果 优选的钩藤总碱最佳提取工艺为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物料比1∶8。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给药后14 d内,各组小鼠活动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死亡;钩藤总碱溶液对小鼠的MTD为21.0 g·kg~(-1)·d~(-1),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1 377倍;与空白组比较,钩藤总碱组GPT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UVEC存活率及上清液中NO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LDH、ET-1含量显著升高(Pselleckchem NSC125066<0.01);与模型组比较,钩藤总碱5μg·mL~(-1)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LDH、ET-1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 优选的钩藤总碱提取工艺简单可行,钩藤总碱对小鼠急性毒性较小,对HUVEC损伤有保护作用。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核苷(酸)类似物相关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不良反应报告complication: infectious系统(FAERS)的数据,挖掘核苷(酸)类似物(NAs)相关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事件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下载并清洗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FAERS数据,提取NAs相关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检测信号。结果:共提取到NAs相关的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不良事件(ADEs)22 416条,其中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21 068条、阿德福韦酯(ADV)626条、拉米夫定(LAM)426条、恩替PR-171小鼠卡韦(ETV)127条以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169条,检测出的信号数分别为TDF34个、ADV22个、LAM13个、ETV2个Taurine半抑制浓度和TAF2个。在高位组语层面,TDF、ADV、LAM、TAF的信号主要分布在骨骼类疾病(不包括先天性疾病及骨折),分别为97.33%、67.08%、72.73%和78.57%。ETV的信号主要分布在肌肉类疾病,为86.96%。且TDF、ADV、LAM的信号以骨质疏松、骨软化等代谢性骨病为主,而TAF和ETV的信号则不涉及代谢性骨病。结论:NAs相关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风险信号在药品之间可能存在差别,应重视TDF、ADV及LAM引起骨骼类疾病的风险,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对存在骨骼类疾病高风险患者建议优选ETV和TAF。

四川省德阳市柯萨奇病毒A组5型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点击此处分析四川省德阳市手足口病病例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5型(coxsackievirus A5,CVA5)的基因特征,为防控CVA5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德阳市2013—2021年手足口病监测中收集到的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fluorogenic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Q-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选择Q-PCR检测结果 CT值<30的非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分别进行VP4/VP2Bar code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区和VP1区基因扩增和核苷酸测序,再用MLN8237MEGA 7.0. 26软件构建CVA5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基因特征。结果 2013—2021年德阳市共收集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标本3 115份,经Q-PCR检测非EV-A71/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为1314份;选择其中的353份标本进行VP4/VP2区和VP1区核苷酸测序,在280份标本中检测出8种肠道病毒型别,其中10份为CVA5。德阳市10份CVA5标本之间,VP1区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1.4%~99.8%,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96.6%~99.6%;同CVA5原型株比较,核苷酸相似性和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3%~82.5%和94.9%~96.6%,有19个位点发生了氨基酸变异。进化树分析显示,德阳市CVA5与绝大多数中国CVA5聚集在一起,均为C1基因亚型3谱系,但分布在3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中,分支间平均遗传距离为6.2%~6.4%。结论 德阳市10株CVA5均为C1基因亚型3谱系,分布在3个不同的进化分支。CVA5不但能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还会引起急性脑病、急性弛缓性脊髓炎、胃肠炎等疾病,今后应加强CVA5的检测,并开展基因组测序,更全面了解其基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