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来源外泌体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机制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来源外泌体能否下调HBx表达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方法 收集HepG2、HepGA14、CTL细胞上清液提取外泌体(分别简写为NC-exo、HBV-exo、CTL-exo),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志物CD63和TSG101的表达。将氟硼二吡咯染料(BODIPY)标记的NC-exo、HBV-exo以及CTL-exo与HBV-exo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分别与HCobimetinib临床试验SC LX-2(HSC-LX2)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泌体能否进入LX-2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LX-2细胞中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1)等活化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将CTL-exo加入到HepGA14培养体系中,qPCR检测HepGA14细胞内HBV DNA、cccDNA及外泌体中HBx mRNA表达Taurine浓度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HBx蛋白表达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外泌体均为双层膜结构的微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的直径为50~100 nm,表达标志性蛋白CD63和TSG101。荧光显微镜观察示外泌体可进入LX-2细胞,并且HBV-exo进入LX-2细胞后,HSCcoronavirus infected disease胞体增大、胞突伸展。qPCR结果示NC-exo、HBV-exo、NC-exo+HBV-exo和Con组LX-2细胞中TGF-β1、α-SMA、Collagen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4.678、417.144、571.508,P值均<0.05)。CTLexo干预HepGA14细胞后,qPCR结果显示HepGA14细胞中HBV DNA、cccD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值均<0.05),外泌体中HBx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HBx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exo和HBV-exo按照不同比例(2∶1、5∶1、10∶1)进行混合后干预LX-2细胞,qPCR结果显示各组间LX-2细胞中TGF-β1、α-SMA和Collagen1基因表达随着CTL-exo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TL-exo可下调HBV-exo中HBx蛋白表达抑制HSC活化,提示CTL-exo有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

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情绪调节团体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的干预研究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精神障碍疾病,其带来的情绪失调问题可导致Short-term bioassays抑郁症患者出现自伤、自杀等恶劣后果。对抑郁症患者开展情绪调节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自伤、自杀等危险行为的发生。辩证行为疗法起源于美国,是以正念为基础、情绪调节为核心的一种心理治疗,已被证实可减少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自伤行为,但其在中国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目的:明确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情绪调节团体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情况、自伤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2022年4月~2023年2月期间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病房的常规护理及心理辅导,参与病房文娱活动。干预组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4周共8次的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情绪调节团体技能训练。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通过抑郁自评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自我伤害问卷测量患者的抑郁程度、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情况和自伤情况。结果:两组共65名患者完成了研究,且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4周后、干预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的抑AG-221分子式郁程度、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情况和自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抑郁程度:干预4周后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程度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干预组的抑郁得分较对照组随时间显著下降(P<0.05)。(2)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情况:干预4周后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研究对象认知情绪调节问卷的积极维度得分与消极维度得分和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干预组积极与消极维度总分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3)自伤情况:干预4周后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研究对象的自伤行为发生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身体损害发生率、自伤行为总分和自伤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情绪调节团体技能Canagliflozin小鼠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使患者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增加,同时减少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并使自伤次数少、自伤程度轻的患者减少自伤行为或不再发生自伤行为。

活性污泥体系中DNRA与反硝化的竞争抑制研究

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过程是将硝酸盐等含氮污染物转化成可以资源利用的氨,从而减少硝酸盐的排放量,维护生态平衡,对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以及废水废气中硝酸盐、氮氧化物的资源化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探讨活性污泥体系中混合菌群的DNRA能力,从活性污泥样品中成功提取一株具备DNRA能力的菌株,进一步研究了该菌株的硝酸盐还原特性。在混菌条件下,采用序批式的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评估硝酸盐的还原产铵效率和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多种外加碳源环境中对接种污泥的DNRA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N对产铵效果的影响较大,在C/N越高的环境中,DNRA过程更容易占主要地位,DNRA更趋于发生在氧化程度较弱的碳源环境中。在定性检测低温条件下混合菌群析出结晶中氮的存在形态后,进一步筛选得到一株DNRA功能菌株,经过鉴定为Pseudomonas菌属,基因登录号为OQRegorafenib体外711934,命名菌株为Pseudomonas.LZ-1。(2)碳源及C/N、p H、温度、S/N等对菌株Pseudomonas.LZ-1的DNRA能力有显著影响。以柠檬酸钠作为碳源,C/N为8时,菌株DNRA能力最强,效率最高,NH_4~+-N的产量为21.56 mg/L,转化率为15.64%。在初始p H为9时,菌株的产NH_4~+-N量达确认细节到最高的22.49 mg/L,转化率为17.21%,当初始p H提高到10后,菌株的DNRA能力会下降,表明在碱性较强的环境下,菌株Pseudomonas.LZ-1的生长会受到一定影响。菌株Pseudomonas.LZ-1的DNRA能力增强,在30℃时NH_4~+-N产量达到最高的26.21 mg/L,转化率为19.88%,而温度升高到35℃后,DNRA能力降低,NH_4~+-N的转化率下降了1.77%。与对照组相比S~(2-)和SO_4~(2-)的添加对与菌株的DNRA过程起到了抑制作用。随着S/N(S~(2-))比由0.25增加到1后,会减弱对于DNRA的抑制作用,NH_4~+-N的产量从16.77mg/L增加到了23.69 mg/L,NH_4~+-N的转化率增加了5.48%;当S/N(SO_4~(2-))比由0.5增大到4后,会减弱对于DNRA的抑制作用,NH_4~+-N的产量从19.69 mg/L增加到了29.86mg/L,NH_4~+-N的转化率增加了7.37%。(3)反应器一共运行115天,运行期间反应器对硝酸盐的去除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反应器运行的第五阶段,出水中无硝酸盐氮。提高进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增大C/N比和改变HRT都有助于反应器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氨,可有效促进反应器的DNRA过程。功能菌株的投加也能促进反应器的产铵效率。功能菌株的投加使反应器中NO_3~–N还原为NH_4~+-N的最高转化率matrix biology从12.98%提升到19.85%。16S r 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属水平上,第四阶段、第五阶段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丰度最高的菌属,分别为23.94%、32.58%。

玉米逆境胁迫响应基因ZmTPR1的表达和功能分析

在前期干旱-复水处理玉米转录组测序基础上,发现了一个响应干旱胁迫的基因ZmTPR1(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1),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其在不同组织及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AtTPR1,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纯合突变体植株的表型和生理生化指标,初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为培育抗旱玉米品种提供基因资源。结果表明,ZmTPR1基因位于玉米的第3号染色体,编码421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卷曲螺旋结构域,可能参与玉米对植物激素、干旱等胁迫的响应。ZmTPR1基因在玉米各组织中均表达,在幼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干旱、高温、盐和缺氮胁迫均可诱导ZmTPR1基因的表达,干旱胁迫后表达量上调最明显;干旱胁迫后ZmTPR1基因在抗旱玉米自交系郑Defensive medicine36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敏旱玉米自交系B73。敲除AtTPR1基因后拟南芥抗旱能力下降,Attpselleck HPLCr1突变体在干旱胁迫下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叶片萎蔫甚至干死,同时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selleck HPLC化酶活性极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极显著升高。综合来看,ZmTPR1基因参与玉米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过程,并在响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sWRKY162-ABA模块调控特色油料作物亚麻荠逆境抗性

【研究背景】特色油料作物亚麻荠(Camelina sativa)不仅生育期短(80~100天)、水肥消耗低、病虫草害少、易于简化栽培,而且抵御低温、干旱和盐胁迫等逆境能力强,是挖掘抗逆基因及解析抗逆机制的优异种质。植物特有的WRKY转录因子家族,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反应等多种生命活动。然而,有关亚麻荠高抗逆性分子机制以及WRKY转录因子介导的调控网络还未解析;【材料与方法】本文聚焦于鉴定介导亚麻荠抗盐胁迫机制WRKY转录因子等关键基因,以高抗逆性亚麻荠品种SC-N1为试材,系统检测亚麻荠盐胁迫响应表征;采用多组学整合分析、分子克隆、CRISPR-Cas9基因编辑、遗传转化和WGCNA等技术和方法,多维度解析植物特有的WRKY转录因子介导亚麻荠抵御盐胁迫的分子机制;【结果与分析】亚麻荠幼苗盐胁迫响应表征揭示亚麻荠通过提高抗渗物质合成积累和增强抗氧化酶活及清除活性氧(ROS)能力而抵御盐胁迫。全基因组鉴定获得由224个CsWRKY基因编码的242个CsWRKY蛋白成员。CsWRKY基因家族进化经历了较强的纯化选择,137个片段重复事件构成CsWRKY基因家族扩张和功能变异的关键进化动力。转录组分析显示CsWRKY在亚麻荠组织/器官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一些CsWRKYs参与调控细胞基础生命活动,CAR-T cell immunotherapy而另一部分CsWRKYs则在不同组织/器官行使差异化调控功能。基于时空表达谱和盐胁迫幼苗生理生化代谢流检测,筛选出CsWRKY8、9、10、43、48、49、50、162和242等9个参与盐胁CL 318952迫应答的候选CsWRKYs,其中CsWRKY9、43和162为介导盐胁迫响应的关键候选WRKY转录因子。应用基因组仅含1个WRKY基因的单细胞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的野生型和WRKY敲除突变体分别过表达CsWRKY9、43和162基因,遗传转化试验表明,CsWRKY9、43和162基因过表达不影响正常条件下藻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而且能显著提高转化藻株的抗/耐盐性,其中CsWRKY162过表达藻株耐盐性最高。构建CsWRKY162基因过表达载体以及敲除载体CRISPR-CsWRKY162,应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亚麻荠,筛选获得纯合的CsWRKY162过表达植株和CRISPR敲除植株。正常生长条件下,过表达株系和敲除株系生物量等性状与对照株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在盐胁迫(175 m M NaCl)条件下,对照植株生长受抑制,CsWRKY162过表达植株未显受害症状,而CsWRKY162基因敲除植株矮小,其受害症状显著。转化体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到一些盐胁迫相关基因(例如NAC、P、Rboh、SOS),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同时筛选到AB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也是差异表达(例如ZEP、MCSU、SDR);这些基因启动子含1个或多个WRKY氨基酸序列特异结合的W-box顺式调控元件。由WGCNA分析及相关检测,挖掘到亚麻荠应答盐胁迫的核心基因包括WRKY、bZIP、ZEP2、SDR8和MCSU9等,且盐胁迫下ZEP2、SDR8和MCSU9等表达量上升,ABA含量明显增加。基于多维数据成功构建CsWRKY162与多个核心基因互作介导逆境胁迫响应的调控网络;【结论】WRKY转录因子介导亚麻荠盐胁迫应答,CsWRKY162通过ABA合成途径上调ZEP2、SDR8和MCSU9等相关基因表达增加ABA生物合成,CsWRKY162-ABA模块具selleck D-Lin-MC3-DMA有调控特色油料作物亚麻荠高抗逆境胁迫的能力。

Nrf2在无机砷暴露致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异常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砷(A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类金属元素,其化合物具有致癌性。有研究表明,砷可通过影响免疫器官的发育及免疫细胞的生成干扰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巨噬细胞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一员,是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在细胞吞噬、抗原提呈、组织修复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巨噬细胞是砷暴露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主要靶细胞,长期无机砷暴露可能会引起巨噬细胞功能改变,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此网站明确。Nrf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也称NFE2L2)是体内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在维持机体的氧化还原稳态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以往研究表明,无机砷可激活Nrf2介导的适应性抗氧化反应,然而关于无机砷是否通过诱导巨噬细胞中Nrf2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影响巨噬细胞功能的研究却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髓系单核细胞Nrf2特异biomarker risk-management性敲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和骨髓巨噬细胞,研究Nrf2在无机砷暴露致巨噬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以髓系细胞Nrf2特异性敲除小鼠的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和原代骨髓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RT-q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无机砷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Nrf2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以及对LPS刺激后反应能力的影响。检测在Nrf2缺失条件下,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情况,以及砷处理后,巨噬细胞对LPS反应性的变化。结果无机砷能够诱导原代巨噬细胞的炎症因子Il-6,Il-1β,Ccl2和Tnf-α的表达显著升高(P <0.05),且钝化该细胞对LPS的反应性;无机砷能够诱导巨噬细胞Nrf2及其下游基因Gclm和Ho-1的表达(P <0.05)。此外,Nrf2缺失可促进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P <0.05),并缓解无机砷处理对巨噬细胞LPS刺激的钝化作用。结论无机砷暴露通过活化Nrf2导致巨噬细CL13900半抑制浓度胞炎症因子表达异常并钝化巨噬细胞对LPS的反应性。

水飞蓟宾抑制Fas/FasL信号通路对肺结核大鼠炎症损伤及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究水飞蓟宾对肺结核(TB)大鼠肺部炎症损伤、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死亡受体Fas及其配体FasL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结核分枝杆菌(Mtb)法制备TB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水飞蓟宾组、Fas过表达重组蛋白(pcDNA-Fas)组、pcDNA-Fas阴性对照(pcDNA-NC)组、水飞蓟宾+pcDNA-Fas组,每组15PF-03084014 MW只,另取15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抗酸染色检测肺组织感染情况;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肺组织TNF-α、IL-6表达;Annexin V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Fas、FasL、caspase8、caspase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率升高,肺组织Mtb感染及干酪样坏死严重,Fas/FasL介导的caspase8/3凋亡途径活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宾组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率降低,肺组织Mtb感染及干酪样坏死缓解,Fas/FasL介导的caspase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8/3凋亡途径活性降低(P<0.05)。pc-DNA-FasPLX4032可进一步激活Fas/FasL介导的caspase8/3凋亡途径活化,加重肺组织Mtb感染及干酪样坏死,促进肺组织炎症损伤及巨噬细胞凋亡,并减弱水飞蓟宾发挥的抗Fas/FasL活化、抗炎及抗巨噬细胞凋亡作用(P<0.05)。结论:水飞蓟宾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信号通路发挥抗Mtb感染、抗肺组织巨噬细胞凋亡及抗肺部炎症损伤作用。

石墨烯量子点抑制癌症转移和逆转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克服癌症转移和化疗中的多药耐药性(MDR)在药物发现方面具有挑战性。新药设计的关键是筛选合适的药物靶点,其中,DNA结合蛋白为极其重要的药物靶点。鉴于DNA结合蛋白药物靶点的独特结合模式,开发DNA大沟结合型抗肿瘤药物具有特别意义。若该药物能稳定结合DNA大沟,理论上能同时阻断多个核蛋白与DNA结合,干扰它们基本功能,实现对肿瘤异常生物行为的多靶点调控。本论文开展纳米靶点识别及其纳米药物发现的探索性研究,旨在发现有效作用于DNA大沟并能克服各种细胞屏障的纳米活性药物,探究它们与”DNA纳米靶点”的互作方式及其干预肿瘤生长、转移与耐药相关信号通路的能力与机制,揭示纳米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潜力。材料和方法我们采用细胞毒性实验、WB、qPCR等实验研究石墨烯量子点(GQD)的逆转耐药活性,随后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活体成像实验探究GQD抑制癌症转移的活性。结果细胞毒性实验首先证实GQD对三种耐药细胞的生长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耐药细胞和药物敏感型细胞的IC_(50)是相当的。除此之外,GQD使得耐药细胞MCF-7/ADR和HCT-8/PTX对DOX和PTX的耐药指数分别从155.95和88.41下降为0.84和3.29。在分子水平上证实GQD高效逆转MDR1介导的耐药性是非传统方式的,即GQD通过对MDR1启动子活性的纳米界面抑制PCI-32765分子式导致MDR1表达显著下调的独特逆转方式,进而抑制耐药细胞中P-gp蛋白的表达。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证实GQD可以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细胞迁移。在体内,生物发光成像证实GQD可以明显的抑制4T1-Luc细胞的Saxitoxin biosynthesis genes肺转移,抑制率高RSL3浓度达84%。在分子水平上我们证实GQD候选药物可以将4T1细胞中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的细胞数量从37.43%下降到0.02%。利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我们发现GQD候选药物可以明显抑制肿瘤干细胞标志基因(Notch1和Bmi1)和E-钙连蛋白的表达。结论本工作设计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小分子药物的GQD纳米药物,其本身既是高活性抗癌药物又是超稳定荧光探针。GQD可设计成多靶点作用的新型抗癌药,其不仅可以通过抑制MDR1的启动子活性而逆转P-gp/MDR1介导的多药耐药,还可以通过消灭肿瘤干细胞而抑制肿瘤的转移,这使得GQD有利于克服传统单靶点抗癌药物临床应用的诸多局限。

基于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活性测定的桂枝茯苓胶囊质量评价研究

目的 从桂枝茯苓胶囊(Guizhi Fuling Capsules,GZFLC)临床用于治疗痛经的功效出发,探索建立基于子宫平滑肌收缩活性测定medication beliefs的GZFLC质量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方法 通过注射雌激素增加小鼠子宫敏感性,建立缩宫素诱导的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模型,采集给药前后小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幅值和峰面积,以收缩峰面积为指标进行统计并对药效进行归一化处理。考察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如雌激素注射方式与天数、缩宫素浓度、动物周龄和GZFLC前处理方法。建立GZFLC质量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测定10个批次GZFLC合格样购买Z-VAD-FMK品及2个GZFLC高温破坏样品的生物活性。结果 连续3 d ip雌激素10 mg/(kg·d)后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峰面积较高且收缩节律较好;最适缩宫素造模质量浓度为0.050μg/mL;将GZFLC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25 g/mL的药液并超声溶解60 min有利于药效发挥;重复性考察RSD为11.298%,日内精密度RSD为12.452%,日间精密度RSD为10.438%;10批次GZFLC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1.526~1NSC 119875分子量.631 mg/mL,高温破坏后GZFLC的IC_(50)明显增大。结论 基于子宫平滑肌收缩活性测定的GZFLC质量评价方法重复性和精密度较好,为后续GZFLC的综合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酮酸类似物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及改变物质代谢延缓CKD进展的研究

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高且发病率上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酮酸类似物(ketoacid analogues,KA)可补充机体的必需氨基酸,同时不增加肾脏的负担,可延缓CKD进展,但作用机制不完全清楚。肠道菌群和肾脏之间呈现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CKD会干扰宿主器官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共生关系。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探索KA对CKD小鼠肠道菌群及血清代谢物的影响,为临床使用KA治疗CKD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同时进一步探讨CKD的肠道菌群及代谢特点。方法:1、建立CKD小鼠模型:选取C57小鼠,分为对照组、LPD组及KA组,选取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结,干预28天后收集小鼠大便、血标本、肾脏标本,测定血肌酐、血尿素氮。2、肠道菌群分析:对大便标本进行16s RNA测序,通过多样性分析、物种组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CKD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变。3、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清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技术鉴定小鼠血清中的差异代谢产物,随后进行代谢通路富集,筛选出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4、肠道菌群与差异代谢物相关性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KD小鼠的肠道菌群改变与差异代谢产物之间关系。结果:1、各组生化指标:对照组diABZI STING agonist抑制剂的血肌酐21.08±5.83μmol/L,血尿素氮3.75±1.89 mmol/L,LPD组的血肌酐85.73±14.21μmol/L,血尿素氮19.46±RAD001核磁3.36 mmol/L,KA组的血肌酐56.93±8.86μmol/L,血尿素氮16.70±5.58 mmol/L。可见KA组、LPD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F=60.03,p<0.001;F=27.48,p<0.001)。2、CKD小鼠肠道菌群改变:α多样性分析提示对照组、KA组和LPD组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5.970±0.91、6.42±0.48、5.32±0.41,无统计学差异(F=3.76,p=0.05);Simpson指数分别为0.92±0.08、0.97±0.01、0.91±0.04,无统计学差异(Fhealth biomarker=0.67,p=0.527)。门水平上,KA组和LPD组的厚壁菌门(p=0.014,p=0.007)、脱硫菌门(p=0.04,p=0.01)显著升高。属水平上,与对照相比,KA组的脱硫弧菌属(p=0.001)、大肠埃希菌(p=0.003)水平显著升高,乳杆菌属(p=0.039)、普雷沃特拉菌(p=0.015)、梭状芽孢杆菌(p=0.005)明显减少。与LPD组相比,KA组的另枝菌属(p=0.021)水平明显升高,Odoribacter(p=0.003)显著减少。3、CKD小鼠血清代谢产物改变:与LPD组相比,KA组的柠檬酸、瓜氨酸、L-乙酰基肉碱、L-(+)-古洛糖、半乳糖、葡萄糖、谷胱甘肽、3-(3-吲哚基)-2-氧丙酸、Lyso PC(20:4(8Z,11Z,14Z,17Z))、左棕榈酰肉碱、丙酰肉碱、二甲基精氨酸、神经节苷脂显著升高,磷酸丝氨酸、安替比林、黄嘌呤显著降低。这些代谢产物主要富集于癌症中的胆碱代谢、脂肪酸代谢(亚油酸、甘油磷脂)、氨基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GABA-神经突触等代谢通路。4、CKD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及差异代谢产物的关系:另枝菌属与瓜氨酸(r=0.53,p=0.026)、PC(22:5(4Z,7Z,10Z,13Z,16Z)/16:1(9Z))(r=0.49,p=0.041)水平正相关;文肯菌属-RC9肠道群与磷酸丝氨酸水平正相关(r=0.53,p=0.026),与瓜氨酸(r=-0.49,p=0.041)、氧戊二酸(r=-0.64,p=0.006)、葡萄糖(r=-0.49,p=0.041)、谷胱甘肽(r=-0.67,p=0.003)水平负相关;幽门螺杆菌与柠檬酸(r=-0.49,p=0.041)、瓜氨酸(r=-0.49,p=0.041)水平负相关。结论:1.UUO模型可作为CKD研究的动物模型。2.CKD小鼠的厚壁菌门、脱硫菌门显著升高;乳杆菌属、普雷沃特拉菌、水平降低,大肠埃希菌属增多。3.KA可影响CKD小鼠肠道菌群,改变血清代谢物水平,延缓CKD进展。4.KA可能通过上调瓜氨酸影响精氨酸的生物合成。5、KA可能通过上调柠檬酸来影响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