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的胶质母细胞瘤生境亚区预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表达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不同肿瘤生境亚区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用于术前预测GBM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宾法尼西亚大学、加州大学弗朗西斯科分校的600例GBM患者的术前MRI图像、临床和基因信息。自动分割预处理后的图像,得到GBM的三个肿瘤生境亚区(增强区域、坏死区域和水肿区域)。从术前MRI图像[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 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 T1WI-CE)序列、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 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BLZ945overy, T2-FLAIR)序列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biopsy site identificationimaging, 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gdc-0068.htmlopy, FA)参数图]上分别提取三个亚区的2153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minimum redundancy maximum relevance, MRMR)和Boruta算法进行特征筛选,使用XGBoost算法构建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评价模型诊断效能,DeLong检验对比模型差异性。结果 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两个亚型的不同临床特征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征筛选后获得10个来自多模态生境亚区的特征。多模态生境亚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分别为0.874和0.899。结论 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可以预测GBM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多序列组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更具鲁棒性,肿瘤生境亚区的研究为GBM患者的分子分型的精确诊断、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使用的决策、生存期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辅助价值。

桑椹来源的寡核苷酸显著改善小鼠骨质疏松症

本试验旨在探究桑椹来源的寡核苷酸ASON-OP对小鼠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将3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ASON-OP组和ASON-NC组(ASON-NC为无义序列,作为阴性对照),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小鼠以外,其他4组小鼠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OVX),构建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继续饲养1周,而后进行给药处理。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300μ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特立帕肽,剂量为80μg/(kg BW·d),1周给药5次;ASON-NC组每天灌胃ASON-NC溶液,剂量为2 mg/(kg BW·d);ASON-OP组每天灌胃ASON-OP溶液,剂量为2 mg/(kg BW·d)。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骨组织微结构、骨转化指标等。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和ASON-NC组相比,连续4周灌胃寡核苷酸ASON-OP显IACS-10759使用方法著增加了OVX小鼠的骨密度(P<0.05);显著提高了OVX小鼠血清成骨因子骨钙素(OCN)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破骨因子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Pidnarulex molecular weight1)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OVX小鼠股骨中促进成骨相关基因RHepatoblastoma (HB)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肝/骨/肾型碱性磷酸酶(Alpl)、骨钙素(Bglap)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桑椹来源的寡核苷酸ASON-OP具有显著的抗骨质疏松症作用。

lrpap1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相关近视及视紫红质增多导致弱光相关近视的研究

近视是会引起视觉功能障碍甚至致盲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既往基于高度近视家系等遗传学方面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的伴侣蛋白 1(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associated protein 1,LRPAP1)基因和高度近视有关,但仍缺乏基础研究证实。另外,户外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是影响近视患病率的重要环境因素。然而,光照不足导致近视的机制仍未阐明。本课题分别从遗传和环境角度出发,旨在初步探讨lrpap1基因和弱光环境对斑马鱼近视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近视防控发掘潜在的治疗靶点。一方面,通过构建lrpap1基因纯合移码突变突变(c.264_268delinsTCTC,p.Lys35Asnfs*3)斑马鱼模型,探索其基因功能缺失对近视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lrpap1基因纯合移码突变导致斑马鱼出现进行性近视表型。另外,Staurosporine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KEGG、GO、GSEA)提示细胞凋亡相关通路富集,我们通过吖啶橙染色和TUNEL染色证明lrpap1基因纯合移码突变斑马鱼眼球细胞凋亡增加。最后,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激动剂/抑制剂胚胎孵育实验表明突变体眼球TGF-β水平升高(P<0.05)并且TGF-β激动剂处理野生型胚胎可加重眼球凋亡程度而使用TGF-β抑制剂可以减轻突变体胚胎的凋亡,表明lrpaTelaglenastatp1基因纯合移码突变通过TGF-β诱发的细胞凋亡过程参与近视的调控。另一方面,从环境因素出发,探索弱光环境(<51ux)对斑马鱼近视的影响。屈光相关参数测量结果表明弱光干预组斑马鱼在受精后7、14、21和28天相对屈光度向近视漂移(P<0.05),受精后21和28天时眼轴/身长增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大(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光传导通路富集(KEGG分析)并且弱光干预组受影响部位主要富集于感光细胞外段并涉及眼睛发育、视觉系统发育等生物学过程(GO分析)。HE染色和免疫荧光分析显示,视杆细胞外段延长,视紫红质(Rhodopsin,RHO)表达增加伴脉络膜变薄。同时,斑马鱼胚胎过表达RHO结果表明RHO基因过表达导致幼鱼相对屈光度向近视漂移(P<0.05)并且诱发巩膜层扩张表现,而外层视网膜有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累积。此外,弱光干预组眼球活性氧(P<0.05)和丙二醛(P<0.05)水平升高,视网膜有脂褐素和4-HNE累积且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最后,4-HNE刺激人源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实验表明低浓度(20μM)4-HNE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和TGF-β转录水平(P<0.05),高浓度(40μM)时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发细胞凋亡和铁死亡。以上结果提示RHO通过脂质过氧化产物4-HNE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从而介导近视的发生。

核苷(酸)类似物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大鼠法尼醇X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通路、枯否细胞极化的影响

目的 :探究核苷(酸)类似物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大鼠法尼醇X受体(FX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通路、枯否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组、聚乙二醇干扰素(干扰素)组、联合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腹腔注射乙型肝炎病毒进行慢性乙型肝炎建模。建模成功后,对核苷酸组灌胃10 mg/kg拉米夫定,对干扰素组皮下注射5μg/kg聚乙二醇干扰素Knee biomechanics,对联合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正常组、模型组同期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病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H-E染色Cell Cycle抑制剂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FXRFGF19通路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枯否细胞极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含量、iNOS、CD163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肝组织FXR、FGF19蛋白表selleck抑制剂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核苷酸组、干扰素组、联合组血清HBsAg、HBeAg、ALT、AST、TBIL含量、iNOS、CD163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肝组织FXR、FGF1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联合组比干扰素组降低显著。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可显著激活FXR-FGF19通路,并抑制枯否细胞M1极化,促进枯否细胞M2极化,对慢性乙型肝炎大鼠具有改善作用。

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哌马色林的体内药效评价

目的:研究5-HT_(2A)受体反向激动剂哌马色林的体内药理学作用及抗精神病活性。方法:Z-VAD-FMK小鼠采用DOI((±)-2,5-dimethoxy-4-iodoamphetamine hydrochloride)诱导小鼠甩头模型、DOI诱导大鼠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 PPI)损伤模型及MPTP(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K-801(+)-5-methyl-10,11-dihydro-5H-dibenzo[a, d]cyclohepten-5,10-imine maleate)诱导小鼠帕金森精神病(Parkinson′s disease psychosis, PDP)模型的影响,评估哌马色林体内药理学作用及抗精神病活性。结果:哌马色林(0.1、0.3、1、3 mgSAHA IC50·kg~(-1))可显著抑制DOI诱导的小鼠甩头行为(P<0.05或P<0.001),哌马色林抑制小鼠甩头行为的ED_(50)为0.20 mg·kg~(-1)。哌马色林3、10 mg·kg~(-1)可显著逆转DOI诱导大鼠PPI损伤(P<0.05或0.01),但在该剂量下对正常大鼠PPI无明显影响。哌马色林在3、10 mgplant pathology·kg~(-1)时可显著减少MK-801诱导的PD小鼠高活动行为(P<0.05),哌马色林在该帕金森精神病模型上的ED_(50)为2.86 mg·kg~(-1)。结论:哌马色林可能通过阻断脑内5-HT_(2A)受体的功能,逆转DOI诱导的大鼠PPI损伤,并对MPTP+MK-801诱导小鼠PDP模型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海巴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海巴戟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机制及实验验证研究。利用CMAUP、TCMSP、SwissADME数据库检索并筛选海巴戟的活性成分,分别在GeneCards、OMIM、TTD、PharmGKB及Drugbank数据库中设置筛选条件检索去重后得到AS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采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THP-1源性巨噬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实验验证,通过CCK-8实验筛选海巴戟给药浓度,采用油红O染色和22-NBD-Cholesterol细胞荧光方法检测海巴戟干预后模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再使用RT-PCR、WB实验检测和验证所预测的信号通路。结果显示从海巴戟中共筛选出活性Cobimetinib NMR成分59个,靶点332个,参与治疗AS的交集靶点154个,包括PPARG、MMP9、IL-6、CCL2等;GO富集分析得到2 844个条目,前10个条目主要包括调节细胞膜受体与核受体等生物学功能,KEGG富集分析得到182个条目,前20个条目主要包括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过氧化物酶体3-Methyladenine生产商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等。在验证实验中,首先利用CCK-8实验筛选出了合适的海巴戟浓度(10、20、40μg/mL),油红O染色和22-NBD-Cholesterol细胞荧光结果显示海巴戟可促进THP-1源性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Drug response biomarker出,且呈剂量依赖性;RT-PCR、WB结果显示海巴戟可激活PPARγ信号通路,增加PPARγ和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的表达。GW9662阻断PPARγ信号通路后海巴戟促进THP-1源性巨噬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能力下降,且PPARγ和ABCA1表达随之下调。因此,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揭示海巴戟可能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促进THP-1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的流出而改善AS。

督脉熏蒸疗法在自然分娩产妇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督www.selleck.cn/products/vx-661脉熏蒸疗法在自然分娩产妇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8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了对照组A、对照组B及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A按照产后常规管理,不予康复治疗;对照组BGefitinib IC50给予热敷、按摩等康复治疗干预;观察组给予督脉熏蒸疗法干预。比较3组产妇产后康复指标、子宫收缩疼痛程度、腰背疼痛程度、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_2)],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总住院时间、HCG转阴时间及恶露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non-medicine therapy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产妇子宫收缩程度和腰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产妇HCG水平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产后3 d, 3组产妇FSH、LH及E_2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产妇FSH、LH及E_2水平的降低幅度较小,FSH、LH及E_2水平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3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0 vs. 1.3%vs. 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督脉熏蒸疗法在自然分娩产妇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产妇产后子宫收缩疼痛和腰背疼痛,促进产后快速康复。

健康传播视域下抑郁症资讯研究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抑郁症问题干预,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传播健康信息的渠道,它可以精准推送健康信息,使受众及时获得健康信息,提高健康信息获取率。“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是人民日报社主办Chlamydia infection,是国内医药卫生健康类媒体中具有公信力强、受众量大、影响力高、覆盖面广的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文章以健康传播为研究视角,基于框架理论,以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中关于抑郁症的资讯进行分析,并对评论区受众评论分析,探究其传播特点和问题。研究发现《健康时报》公众号资讯以科普性为主,专业性较强,满足受众的健康信息诉求,促进健康知识传播RAD001小鼠和交流,发挥舆论阵地的主流作用。与此同时还存着一些问题:抑郁症资讯数量较少,内容分布同质化,正面形象构建缺位,防治救助话语缺失等。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健康类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抑郁E-616452使用方法症传播:加大资讯深度报道,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客观构建抑郁症患者形象,增加表达方式多样性,重视受众反馈。该成果能够促使受众对抑郁症形成正确认知,提高受众健康素养;促使抑郁症资讯内容更加优化,扩大抑郁症的健康传播效果;为公众号建立更加全面的健康资讯提供参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有效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雄性大鼠中枢系统TH的差异表达对射精调控的影响及意义的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早泄是最常见的射精功能障碍,许多患者深受其困扰,但至今为止,早泄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与早泄的发生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大量的研究表面早泄的发生与中枢多巴胺(Dopamine,DA)转运异常和/或与DA受体结合障碍有关。DA最为大脑内含量最为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其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刺激射精中枢而促进射精。另外有研究发现中枢DA的合成代谢将会影响其存在于突触中的水平,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作为合成中枢系统DA的限速酶,也被证实高度特异性表达于大脑中,因此中枢中TH的表达水平将会影响与受体相结合的DA的含量。现关于DA在调控射精方面的研究倾向于DA受体及DA转运体,只有少数研究描述了TH在射精调节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聚焦中枢脑组织中TH的表达水平与不同射精行为大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定本次实验的对象(Sprague Dawley,S-D)大鼠(雄性和雌性各110只,6-8周龄),给予大鼠一段时间适应饲养环境及交配环境,随后将雄性大鼠与处于发情状态的雌鼠同笼交配实验6周,并通过影像设备观察并记录大鼠交配性行为参数。根据雄性大鼠射精频率(Ejaculation Frequency,EF)将实验组划分为三组:“过快”、“正常”和“过缓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定位TH在不同脑区中的不同表达情况,使用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探索TH在不同分组大鼠大脑中的表达水平,然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三组大鼠大脑中DA的表达Liquid biomarker含量。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检验射精次数、射精潜伏期等一系列性行为指标与大鼠大脑中TH的相关性。根据相同的筛选模式挑选若干射精过快大鼠,根据随机列表将融于生理盐水的达泊西汀溶液和0.9%生理盐水标记为序列号,然后使用随机数表将上述选择的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药物干预治疗组(达泊西汀,60mg/kg)和另外一组使用0.9%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组,此外,本研究遵循双盲的原则。两组大鼠在熟悉且相同环境下再次进行最终的交配实验,并记录相同的性行为参数。selleck合成使用ELISA检测两组大鼠大脑中DA的表达水平,随后通过WB实验检测TH在两组大鼠大脑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结果:通过ELISA和WB结果发现在三组实验组别中,射精过快组大鼠大脑中DA和TH的表达水平最高,射精过缓组的表达水平最低。相关性结果还显示,大脑中TH水平与射精频率呈正相关(r=0.8038,P<0.001),与射精潜伏期呈负相关NVP-TNKS656研究购买(r=-0.6199,P=0.018)。IHC结果显示TH在大鼠两个脑区(海马和中缝核)中表达。此外,达泊西汀干预治疗后与0.9%生理盐水组相比大脑中DA显著降低,同时也发现在两组大鼠中达泊西汀治疗组大鼠大脑中TH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大脑中枢内TH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射精调控的过程。与射精相关的特定大脑区域的TH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导致快速射精。同时,达泊西汀延长射精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大脑内的TH表达下调有关。

雄性大鼠中枢系统TH的差异表达对射精调控的影响及意义的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早泄是最常见的射精功能障碍,许多患者深受其困扰,但至今为止,早泄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与早泄的发生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大量的研究表面早泄的发生与中枢多巴胺(Dopamine,DA)转运异常和/或与DA受体结合障碍有关。DA最为大脑内含量最为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其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刺激射精中枢而促进射精。另外有研究发现中枢DA的合成代谢将会影响其存在于突触中的水平,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作为合成中枢系统DA的限速酶,也被证实高度特异性表达于大脑中,因此中枢中TH的表达水平将会影响与受体相结合的DA的含量。现关于DA在调控射精方面的研究倾向于DA受体及DA转运体,只有少数研究描述了TH在射精调节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聚焦中枢脑组织中TH的表达水平与不同射精行为大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定本次实验的对象(Sprague Dawley,S-D)大鼠(雄性和雌性各110只,6-8周龄),给予大鼠一段时间适应饲养环境及交配环境,随后将雄性大鼠与处于发情状态的雌鼠同笼交配实验6周,并通过影像设备观察并记录大鼠交配性行为参数。根据雄性大鼠射精频率(Ejaculation Frequency,EF)将实验组划分为三组:“过快”、“正常”和“过缓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定位TH在不同脑区中的不同表达情况,使用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探索TH在不同分组大鼠大脑中的表达水平,然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三组大鼠大脑中DA的表达Liquid biomarker含量。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检验射精次数、射精潜伏期等一系列性行为指标与大鼠大脑中TH的相关性。根据相同的筛选模式挑选若干射精过快大鼠,根据随机列表将融于生理盐水的达泊西汀溶液和0.9%生理盐水标记为序列号,然后使用随机数表将上述选择的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药物干预治疗组(达泊西汀,60mg/kg)和另外一组使用0.9%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组,此外,本研究遵循双盲的原则。两组大鼠在熟悉且相同环境下再次进行最终的交配实验,并记录相同的性行为参数。selleck合成使用ELISA检测两组大鼠大脑中DA的表达水平,随后通过WB实验检测TH在两组大鼠大脑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结果:通过ELISA和WB结果发现在三组实验组别中,射精过快组大鼠大脑中DA和TH的表达水平最高,射精过缓组的表达水平最低。相关性结果还显示,大脑中TH水平与射精频率呈正相关(r=0.8038,P<0.001),与射精潜伏期呈负相关NVP-TNKS656研究购买(r=-0.6199,P=0.018)。IHC结果显示TH在大鼠两个脑区(海马和中缝核)中表达。此外,达泊西汀干预治疗后与0.9%生理盐水组相比大脑中DA显著降低,同时也发现在两组大鼠中达泊西汀治疗组大鼠大脑中TH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大脑中枢内TH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射精调控的过程。与射精相关的特定大脑区域的TH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导致快速射精。同时,达泊西汀延长射精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大脑内的TH表达下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