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m~7G-lncRNAs能否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TCGA数据库筛选m~7G-lncRNAs(|Pearson R|>0.4,P<0.001),多因素Cox分析构建m~7G-lncRNAs风险模型。使用ROC和C-index曲线对风险模型进行验证。构建诺莫图和诺莫图的校准曲线用于预测结肠癌患者的预后。点柱图和K-M生存曲线评估风险打分对患者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影响。CIBERSORT和ESTIMATE探究高低风险组患者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联系,同时分析风险打分对结肠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干细胞指数和免疫检查点表达的影响。使用相互作用基因搜索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挖掘m~7G-lncRNAs调控的关键靶点。最后,使用蛋白印迹实验在4对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验证这些关键靶点的表达。结果 从TCGA数据库鉴别出1722个m~7G-lncRNAs。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12个lncRNAs用于构建风险模型,其中AC003101.2、AC005014.2、AC008760.1、AC092944.1、AL1161729.4、AL301422.4、AP001619.1、AP003355.1和ZEB1-AS1为高风险lncRNAs,AC025171.4、AC073957.3及TNFRSF10A-AS1为低风险lncRNAs。ROC曲线显示风险模型对患者1年、3年、5年生存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727、0.747、0.794。诺莫图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794,校准曲线显示诺莫图对患者生存的预测与患者实际的生存基本一致。高风险组患者的T分期(T1~T2 vs T3~T4:P=0.034)、N分期(N0 vs N2:P=7.8e-08;N1 vs N2:P=0.00081)以及M分期(DNA-based biosensorM0 vs M1:P=0.007)均高于低风险组患者。低风险组患者常伴随高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S vs MSI-H:P=selleck合成0.034)。肿瘤干性指数与风险得分呈负相关(r=-0.19;P=7.3e-05)。高风险组患者基质细胞打分(P=0.0028)以及总打分(P=0.007)明显高于低风险组患者较高,激活的肥大细胞(r=-0.11;P=0.045)和静息CD4~+T细胞(r=-0.14;P=0.01)的表达也较低。多数免疫检查点在高风险患者中高表达(P<0.05)。蛋白印迹实验表明m~7G-lncRNAs调控的关键靶点ATXN2(P=0.006)and G3此网站BP1(P=0.007)在4对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结论 12个m~7G-lncRNAs构建的风险模型对结肠癌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同时也能反映结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的疗效。
Author: admin
胃癌中LINC00659的表达及其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LINC00659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LINC00659在胃癌组织及人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构建慢病Hepatic inflammatory activity毒介导LINC00659敲减或过表达胃癌细胞株模型,qRT-PCR法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LINC00659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敲减或过表达LINC00659后胃癌细胞中Ki-67、PCNA、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INC00659在胃癌组织和人胃癌细胞株中高表达(P<0.01);qRPexidartinibT-PCR结果显示,慢病毒感染胃癌细胞后,成功敲减或过表达LINC00659(P <0.01);CCK-8法结果显示:敲减LINC00659显著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活力,过表达LINC00659促进HGC-27细胞增殖活力(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敲减LINC00659抑制AGS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过表达LINC00659促进胃癌HGC-27细胞集落形成能Y-27632体内力(P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减LINC00659明显下调Ki-67、PCNA、PI3K及p-AKT蛋白表达,而过表达LINC00659则可逆转这一效应。结论 LINC00659在胃癌组织和人胃癌细胞中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调控PI3 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
郑州市肺癌早期筛查检出肺结节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郑州市肺癌早期筛查复筛检出情况,探讨肺癌早期筛查中肺结节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07-01-2020-12-30参加郑州市肺癌早期筛查的5 000名40~75岁高危人群一般资料[BIBW2992包含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肿瘤史和癌症家族史等]和临床资料[包含低剂量螺旋CT(LDCT)等]。普查人群的特征按分类资料描述,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肺结节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对与肺结节有关联的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 000名行LDCT肺癌筛查的肺癌高危人群中,非钙化肺结节≥5 mm 916例。其中肺结节阳性男676例(73.80%),女240例(26.20%)。单因LGK-974采购素分析显示,年龄、BMI、婚姻状况、居住位置、取暖方式、使用燃料类别、体育锻炼和饮酒等因素均与肺结节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居住位置,近3年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状况,BMI,每年持续>3个月咳嗽、咳痰及胸闷,长期应用激素等指标是影响检出肺结节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居住位置为城市(OR=2.271,95%CI:1.88~2.74)和城郊(OR=2.252,95%CI:1.76~2.88),每年持续>3个月咳嗽、咳痰及胸闷(OR=3.036,95%CI:2.61~3.54),近3年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状况(OR=1Fasciotomy wound infections.711,95%CI:1.35~2.17)及长期应用激素(OR=2.132,95%CI:1.47~3.08)人群更容易检出肺结节阳性。结论 居住在城市城郊,近3年精神处于压抑状况,BMI超重肥胖,每年持续>3个月咳嗽、咳痰及胸闷,长期应用激素状况等指标是检出肺结节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循环免疫复合物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探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1年11月佳木斯大学宏大医院收治的80例SCLC(SCLC组)和80例NSCLC(NSCLC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KD025抑制剂LISA法检测两组proGRP水平,采用PEG浊度比色法检测两组CIC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NSE水平。比较两组三项指标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三种肿瘤标志物诊断SCLC的效能进行检测。结果:SCLC组的proGRP、CIC及NSE水平均高于NSCLC组(P<0.05)。proGRP、CIandrogen biosynthesisC、NSE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位置相差不多,对SCLC诊断均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三者联合检测AUC均显著大于CIC、NSE,proGRP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_(CIC)=2.141,P<0.05;Z_(NSE)=2.813,P<0.05;Z_(proGRPLY2157299)=3.309,P<0.05)。结论:proGRP、CIC及NSE联合检测对SCLC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SCLC早期诊断的指标。
血清IL-6和LDH水平在小细胞肺癌广泛期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小细胞肺癌广泛期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病理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广泛期患者44例,根据患者血清IL-6、LDH水平分别分为高组和低组,通过生存分析,绘制KM生存曲线;通过相关性研究,评估IL-6、LDH水平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血清IL-6水平低组(<4.94 pg/mL)22例,总生存期为12.4 (95%CI 9.714~17.286)个月,IL-6高组(≥4.94 pg/获悉更多mL)22例,总生存期为7.85 (95%CI 5.233~9.468)infected false aneurysm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042,P=0.00selleckchem1)。血清LDH水平低组(<196 U/L)23例,总生存期为12 (95%CI 8.714~16.286)个月,LDH高组(≥196 U/L)21例,总生存期为7 (95%CI 5.774~10.226)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036,P=0.007)。结论 血清IL-6、LDH水平高的小细胞肺癌广泛期患者的预后更差。
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87例接受IMRT及79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并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接受IMRT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IMRT组完全缓解27例(31.0%), 部分缓解60例(69.0%);3DCRT组完全缓解18例(22.8%), 部分缓解61例(77.2%);两组近期疗效(C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 P=0.232)。IMRT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0%、46.0%、23.0%, 3DCRT组分别为70.1%、40.5%、10.1%, 两组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 P=0.027)。对于接受IMRT的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肿瘤靶区体积、近期疗效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病变部位、T分期、肿瘤靶区体积、近期疗效均是预后的独立影selleckchem Etoposide响因素(均P0.05)。IMRT组≥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bone biopsy0.3%(9/87), ≥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2.2%(28/87), 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18.4%(16/87), 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为7.0%(6/87);IMRT组与3DCRT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MRT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selleck HPLC比3DCRT更具优势, 尤其是颈胸上段、T1~3期、肿瘤靶区体积≤40 cm3、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者更能从中获益, 且不良反应较轻。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8月在医院治疗的42例疑似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些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及ABVS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 42例疑似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有30例为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12例为其它类型乳腺癌或者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0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有17例导管原位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Taurine纯度小叶癌。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乳腺钼靶诊断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仅有25.00%,乳腺钼靶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无一致性(Kappa=-0.08),无临床使用价值。ABVS诊断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91.67%,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VX-445浓度高度一致(Kappa=0.883),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结论 insulin autoimmune syndrome相较于乳腺钼靶,ABVS检测在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中价值更高。
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5—2020年某三甲专科医院头颈肿瘤外科病房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且发生血管危象的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同时期该病房未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中,根据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患者性别和年龄进行1∶1配对,收集46个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estis biopsy结果 共纳入158例患者,其中危象组和配对组各79例,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www.selleck.cn/products/plx5622单因素分析P<0.2的变量进行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术后血钾(P=0.048,OR=3.118,95%selleck激酶抑制剂CI:1.008~9.641)和术前术后红细胞计数差值(P=0.004,OR=4.53,95%CI:1.609~12.75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血钾水平高及手术前后红细胞计数差值大是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
Anti-CXCR4纳米抗体抑制胰腺癌新生血管的机制探索
肿瘤新生血管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足够氧气和营养物质, 支持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胰腺癌微环境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 SDF-1, 又称CXCL12) 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 (C-TGF-beta/Smad抑制剂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 CXCR4) 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新血管生成等多个生理过程, 可作为胰腺癌治疗的靶点。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了靶向CXCR4分子的纳米抗体, 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anti-CXCR4纳米抗体 (CXCR4 Nb) 和anti-PD-L1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CXCR4双特异性纳米抗体 (PX4 BsNb), 通过体外实验探究CXCR4 Nb拮抗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及机制, 体内验证CXCR4 Nb和PX4 BsNb对胰腺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活性。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Anti-cancer medicines离实验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地方伦理委员会批准, 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上海交通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体外实验结果表明, 0.1 μmol·L~(-1) CXCR4 Nb能有效抑制SDF-1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迁移, 拮抗胰腺星状细胞对HUVEC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在NOD/SCID小鼠皮下胰腺癌移植瘤模型中, 腹腔给予0.3 mg·kg~(-1) CXCR4 Nb, 抑瘤率为28.8%, 0.3 mg·kg~(-1) PX4 BsNb抑瘤率为36.1%, 且免selleck HPLC疫荧光显示治疗组肿瘤部位血管生成均减少。CXCR4 Nb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胰腺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和纳米抗体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38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CB-839价格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LR的最佳截断值并将患者分为高PLR组和低PLR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PLrandom genetic driftR在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RLR预测多发性骨髓瘤生存最佳截断值为133.88,其中AUC为0.600,灵敏度46.60%,特异度76.60%。高PLR组和低PLR组分型、有无髓外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58例死亡,死亡率为42.03%;高PLR组中位OS为29个月(1~71个月),低PLR组中位OS为27个月(1~79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分析显示,EOCG评分、血小板计数、PLR水平、乳酸脱氢酶、髓外病变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OS有关;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100×109/L、PLR≥133.88、乳酸脱BIBW2992浓度氢酶≥250 U/L、髓外病变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初诊时外周血PLR与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相关,对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OS的独立预后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