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以多学科综合治疗(selleckchem Wnt-C59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教学模式为指导,探讨其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的临床教学效果,为构建本土化的创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肿瘤科的实习护士,从中随机选取46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中的46名实习护士进行随机分组后,然后分别选用MDT教学模式(n=23)和传统教学模式(n=23)进行培养,在这46名学生结束实习后对其进行出科考核,然后分别从出科考试的成绩以及学生们对MDT教学模式以及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满意度评价展开分析。结果 MDT教学组在出科考试中不管是在理论课考试方面还是在临床综合技能考核方面都比对照组(P<0.05)要高出许多;并且有数据分析可以得出MDT教学组的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一是,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二是,护理人hepatic fat员在学习过程中激发的兴趣;三是,护理人员于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管能力;四是,学生之间交流以及合作能力,还有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表达能力以及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并且通过对比可以很直观的发现,MDT教学组的护理人员对于该组的教学满意度与传统教学组相比明显高出一大截(P <0.05)。结论 对于肿瘤科的护理人员在临床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大力进行MDT教学模式的推广,可提高在护生中的肿瘤护理selleck抑制剂带教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Author: admin
63例特殊类型宫颈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宫颈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方案等,旨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3例特殊类anatomopathological findings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数据采用一致性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组织中相关分子标记物的表达。结果:6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8岁(22~7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流液。63例患者中,28例绒毛管状腺癌,21例宫颈透明细胞癌,12例微偏腺癌,2例中肾管腺癌,其中妊娠期患者1例,发生卵巢转移患者3例。按照FIGO(2018)分期,Ⅰ期患者36例(57.14%),Ⅱ期患者15例购买SBE-β-CD(23.81%),Ⅲ期患者6例(9.52%),Ⅳ期患者4例(6.35%),2例患者分期不明(3.18%)。本组患者死亡10例,总体第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18%、83.64%。K-M分析显示,生产次数、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是否存在合并症、是否存在淋巴转移、治疗方法对疾病预后有影响,而年龄,病理类型,是否接受放(化)疗对预后无显著影响。对宫颈透明细胞癌的免疫组化提示,NapsinA阳性表达率>85%,高于其他分子标记物;HNF1β、Ki-67、p53表达均>60%。结论:特殊类型宫颈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生产次数、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是否存在合并症及淋巴转移www.selleck.cn/products/Decitabine、治疗方法的选择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Napsin A、HNF-1β、PAX8、Vimentin等对于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存在可能的临床价值,由于样本量较少,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及妊娠期患者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前哨淋巴结阳性及全乳切除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术中预测模型
目的 建立术中预测模型并评估前哨淋巴结阳性及全乳切除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Naporafenib研究购买结(NSLN)转移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国内三甲医院行全乳切除术的601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建模组221例,内部验证组189例,外部验证组191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挖掘影响建模组患者NSLN转移的风险因素,建立多因素模型并进行内外验证。同时比较本研究模型与现有的3个NSLN转移术后预测模型(MSKCC模型、TENON模型及MDA模型)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建模组、内部验证组、外部验证组的NSLN转移率分别是32.6%、32.3%和50.3%。多因素分析显示,建模组中年龄(OR=0.968,95%CI:0.941~0.996)、孕激素受体(PR)状态(OR=0.484,95%CI:0.247~0.951)、肿瘤大小(OR=1.491,95%CI:1.151~1.932)、SLN阳性MG132溶解度数量(OR=1.868,95%CI:1.278~2.730)、SLN阴性数量(OR=0.763,95%CI:0.631~0.922)是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指标建立的NSLN转移预测模型在建模组的校准度(Hosmer-Lemeshowχ2=8.309,P=0.404)及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752,95%CI:0.685~0.819]均较好。该模型在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1(95%CI:0.676~0.825)和0.681(95%CI:0.606~0.757)。本模型和MSKCC模型、TENON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相当,略优于MDA模型。结论 针对全Iron bioavailability乳切除术且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建立的NSLN转移术中预测模型的内外验证结果均较好,准确度与现有术后预测模型相当。
太极联合八段锦锻炼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研究
研究目的: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之一,睡眠质量是乳腺癌化疗患者辅助治疗期间常见的负面影响。太极拳和八段锦是两项动作缓慢、意识形态相似的有氧运动项目,前者强调呼吸与动作配合,融合了生理、心理、情感、精神和行为元素的有氧运动项目;后者有”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和形合,气寓其中”的特点。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睡眠问题,八段锦也能够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但两者和结合锻炼的干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12周太极拳联合八段锦运动干预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指标变化。探索太极拳联合八段锦的运动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效益。研究方法:(1)1.干预方案与分组:对37名(30-70岁)接受干预的患者按报道的先后顺序编号,并且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太极拳联合八段锦一组20人、渐Nirmatrelvir说明书进抗阻(力量)训练二组17人进行运动干预。进行为期三个月、每周3-4次的课程学习和训练。2.训练频率与时间: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钟,其中每周集中授课三次授课满时,其余在家练习,通过拍摄视频监督。3.训练强度:使患者轻微出汗。4.训练方式:太极八段锦通过口令指示与话语引导,抗阻通过渐进式抗阻器械辅助。5.上课内容:太极拳运动包括呼吸、无极桩、抱球桩、抬肩、自然行功、左右分鬃、倒卷肱、太极行步、搂膝拗步、太极走步、原地云手、鼓漱扣齿、浴面;立式八段锦运动包括托天式、左右开弓、单举、后瞧、摇头摆尾、两手攀足、攒拳怒目、七颠;抗阻运动包括哑铃、杠铃、阻力器、拉力器的训练等。(2)量表评估:在训练干预前后分别对的乳腺癌化疗Baf-A1配制患者进行《老年人匹兹堡PSQI睡眠质量评估表》评估。采用纸质量表干预人群发放,量表以自填为主,不能独立完成的对象由调查员协助完成,对已完成的量表通过现场质控的方法保证调查质量。(3)文献资料法:借助中国知网、Pubmed等电子网络查询有关太极拳锻炼、八段锦锻炼、乳腺癌化疗后睡眠质量等相关论文期刊和文献资料,以及通过武汉体育图书馆查阅训练学方面的资料和相关书籍,借以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4)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判断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再根据结果进行参数检验(两配对样本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SD)表示,得到数据以P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根据检验结果来评定干预效果。研究结果:(1)在干预前对两个组别的各项指标(年龄、身高、体重等)进行差异比较,指标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预过程中由于3名患者因事外出以及其他伤病原因退出干预,最终太极拳联合八段锦观察组剩余18人、力量训练对照组剩余16人,共34人完成有效干预并回收量表;在分析中出勤率没有差异。(2)量表所得数据进行Q-Q图正态检验,均显示正态分布。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数据具有变化,其中太极拳联合八段锦组四个维度无显著性(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有另外的五个维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数据均表示下降状态。(3)太极拳联合八段锦主要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3个维度(P<0.05)提升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睡眠质量。(4)太极拳联合八段锦变量与显著性相关维度进行均值对比,显示太极拳练八段锦影响下乳腺癌化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变化维度的均分(`x)=1.56±0.92>1.06±0.80;入睡时间维度(`x)=3.17±2.23>2.39±2.15;日间功能障碍维度(`x)=3.11±1.84>2.06±1.47。(3)太极拳联合八段锦对乳腺癌CSF biomarkers化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键的关系呈正相关。研究结论:12周的太极拳联合八段锦能够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主要通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3个维度使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受益。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的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病患者342例,检测MTHFR C677T 基因多态性,同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按照基因型分为野生纯合型(CC)、突变杂合型(CT)和突变纯合型(TT),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LVVX-445抑制剂H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C基因型116例、CT基因型173例、TT基因型53例,3种基因型的LVH指标:室间隔厚度(F=3.891,P=0.021)、左心室质量(F=4.387,P=0.013)、左心室质量指数(F=3.339,P=0.037)存在显著差异。在校正了与多态性相关的潜在混杂因素后,仍发现MTMK-2206 NMRHFR C677T基因多medical malpractice态性对LVH指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结论:MTHFR C677T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患者的LVH指标具有相关性,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遗传易感性标志物。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小结节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小结节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本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100例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活检术后诊断结果,与患者开胸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类统计良性病变selleck Nirogacestat和恶性病变的诊断Y-27632采购准确率。结果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7.50%(21/24),肺癌诊断符合率为93.42%(71/7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病变诊断总符合率为92.00%(92/100),肺癌患者中,小细胞癌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低,大细胞癌、肉瘤样癌符合率最高;良性病变中,肺真菌病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低,硬化性血管瘤符合率最高。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可有效诊断肺小结节,准确性较高,临床指导意Adherencia a la medicación义强,但需注意做好并发症防控,提高检查安全性。
腹腔镜LAR与APR围手术期指标及远期并发症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两种术式 :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 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 围手术期指标及远期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 – 2018 年 8 月我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收治的 168 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其中 LAR 组 122 例,APR 组 46 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外周血炎性指标 ( 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淋巴细胞百分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即粒淋比 ) 变化情况、近cyclic immunostaining期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肿瘤体积、肿瘤 T 分期、术前白蛋白含量、术前血红蛋白含量等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围术期外周血炎性指标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淋巴细胞百分数降低,粒淋比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LAR 组手术时长 [(175.3±60.8) min vs (225.1±58.7) min] 和术中出血量 [50(50,100) ml vs 100(50,200) ml] 均少于 APR 组,但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 (25.4% vs 6.5%) 高于 APR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GW4869抑制剂)。结论 腹腔镜 LAR 和 APR 在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各有优势,二者围手术期炎性指标变化selleck HPLC趋势相同,LAR 在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优于 APR,但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肺癌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肺癌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癌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手术步骤进行,术中使用CTMutation-specific pathology常规轴位扫描;而研究组则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四针的穿刺次数、穿刺角度及穿刺深度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操作用时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出现比对照组更少(P<0.05);随访发现,研究组术后1月病灶残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疗效评价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应用到肺癌经皮肺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术中,www.selleck.cn/products/Staurosporine能够减少穿刺误差,降低术中出血和并发症出现,提升其手术疗selleck E-616452效,值得采用。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糖尿病足外治用药规律及机制分析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外治糖尿病足(DF)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构建中医外治中药处方数据库,通过药物频次频率、性味归经、药类频次频率、关联规则、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数据,运用TCMSP检索高频药对化合物及治疗靶点,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出DF的靶点相映射并取交集,STRING11.0数据库构建可视化PPI网络,对关键靶点用R语言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31首,涉及药物212味,归18类,药类中清热药、活血Genetics research化瘀药、祛湿药、补虚药、化痰药排名前五,性味归经Pexidartinib中以苦、辛、甘,寒、温、辛为主。关联规则24条,聚类分析组合10个,因子分析公因子13个。高频药对乳香-没药治疗DF核心靶点21个,重要通路30条。核心靶点为PTGS2、JUN、TNF、EGFR 、TP53、MMP9、CXCL8、NFKBIA 、CCND1、IL1B、FOS、AKT1、MYC等,主要通路为AGE-RAGE、IL-17、TNF、P53信号通路。结论:中医外治DF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运用数据挖掘可知主要治法为祛瘀、清热、温阳、祛湿,并且须重视补虚药的应用,重视外治药的化腐生新之力。核心药对乳香-没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F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DF提供了参考方案,并为进一步深Staurosporine研究购买入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
基于BREAST-Q量表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报告结局的量化研究
目的 比较乳腺癌乳房全切与保乳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与山西省人民医院乳腺科行手术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患者的一般情况,使用BREAST-Q量表中乳房全切模块(调查乳房全切术后患者)和保乳整形PLX-4720化学结构模块的术后量表(调查保乳手术后患者)调查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比较乳房全切与保乳手术患者的患者报告结局,包含乳房满Pevonedistat采购意度、社会心理健康、胸部与上肢的躯体健康、性健康、医疗团队满意度及信息满意度。结DENTAL BIOLOGY果 本研究中乳房全切组100例患者,保乳术组患者50例,2组患者在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月收入、受教育程度、BMI、是否合并其他躯体疾病、化疗、靶向治疗、腋窝淋巴结清扫、肿瘤分期、分子分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术组患者的放疗率和内分泌治疗率高于乳房全切组(χ~2=48.701,P<0.001;χ~2=15.891,P<0.001)。保乳术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包括乳房满意度、乳腺医生、护理人员、其他医生满意度评分、社会心理健康、性健康评分均高于乳房全切除(P<0.001),但未发现二者在躯体健康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保乳术组患者放疗信息的满意评分为(69.40±20.44)分,对于乳腺外科医生给予的医疗信息满意度为(87.04±19.46)分。结论 保乳术后患者的乳房满意度、社会心理健康、性健康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乳房全切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