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波刀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摆位准确性分析

目的:射波刀脊柱肿瘤治疗提供了两种追踪模式,即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XST)和俯卧位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XSPT)。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脊柱追踪模式的摆位误差,评估射波刀采用XSPT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摆位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Puromycin采购三医院行射波刀治疗的腰骶脊柱肿瘤患者18例,分别采用仰卧位(真空垫固定)和俯卧位(热塑体网与俯卧板固定)进行CT模拟定位。按照XST与XSPT两种追踪方式设计治疗计划,治疗中分别记录两种体位脊柱追踪的摆位修正误差,平移修正为进出、左右、升降方向,角度修正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仰俯、倾斜。同时采集俯卧位治疗模式下同步呼吸追踪的相关误差。两种追踪模式的摆位修正误差参数通过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修正误差的差异。同时分析俯卧位同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Nolvadex.html步呼吸相关误差,评估呼吸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升降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18±0.16)mm,俯卧位为(0.31±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出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27±0.24)mm,俯卧位为(0.50±0.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呼吸模型相关误差左右、进出和升降的平均值分别为(0.21±0.11)mm、(0.41±0.38)mm和(0.68±0.42)sandwich immunoassaymm。结论:治疗中受呼吸运动的影响,相比于仰卧位定位方式,俯卧位在升降与进出方向摆位误差相对较大。但是,俯卧位治疗方式具有同步呼吸追踪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治疗过程中呼吸动度的实时修正。俯卧位脊柱追踪模式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同样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放疗与女性乳腺癌患者再发肺癌风险相关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 探究放疗对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第二原发性肺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NKI、VIP、WanFang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7月1日,合并效应值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通过STATA 12.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来自14个研究的466 510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是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肺癌的高危因素[RR=1.45,95%CI(1.18hepatic abscess,1.78),P<0.001];根据乳腺癌与肺癌的相对位selleckchem Captisol置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放疗仅提高女性乳腺癌患者同侧肺癌selleckchem的发病率[RR=1.27,95%CI(1.10,1.45),P=0.001],对侧肺癌的发病风险无显著改变[RR=1.16,95%CI(0.77,1.74),P=0.487]。结论 放疗是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肺癌的高危因素,且显著提高同侧肺癌的发病率,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论证。

燕麦蒽酰胺的制备及其促肺癌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燕麦蒽酰胺(Avenanthramides,Avns)作为燕麦中特有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但其天然含量较低。为提升燕麦籽粒中Avns天然含量、优化提取条件并分析其健康功效,采用发芽方式促进燕麦籽粒中Avns生物转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不同条件对Avns提取medicinal value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探究Avns促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燕麦米经发芽后,采用超声辅助传统有机溶剂浸提法对Avns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对提取的Avn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标准品AvnSB431542 C为对照,蛋白印迹法分析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相关通路蛋白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 inhibitor of apoptosis, XIAP)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vns对非小细胞肺癌H1299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vns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2.2 g/mL;超声功率87.6W;乙醇体积分数84.2%,提取量为849.251 μg/g;蛋白印迹和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Avn C和AvnApoptosis抑制剂s均下调NF-κB/p65蛋白磷酸化及抗凋亡蛋白XIAP表达,且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1299和A549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Avns可能通过抑制NF-κB/XIAP信号通路活性进而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本研究有望为全谷物燕麦特有活性成分Avns应用于肺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OLGA胃炎评价标准在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组织学胃炎评价系统(OLGA)胃炎评价标准在胃癌前病变随访过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至7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682例, 其中男352例, 女330例, 年龄(48.2±12.3)岁。采用组织学OLGA胃炎评价标准进行分组(Stage-0~Ⅳ), 非萎缩性胃炎412例, 萎缩性胃炎270例。比较5年随访过程中不同OLGA组间萎缩进展率/逆转率, 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以及胃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共有437例患者完成内镜随访, 其中Stamultiple bioactive constituentsge-0组207例, Stage-Ⅰ组158例, Stage-Ⅱ组47例, Stage-Ⅲ组18例, Stage-Ⅳ组7例。共有24例发生萎缩进展, 78例发生萎缩逆转, 共检出5例上皮内瘤变及2DS-3201 IC50例胃癌。伴随OLGA分组等级的升高萎缩进展率逐步升高(χ2=19.14, P0.001);OLGA高危组萎缩逆转率明显低于低危组(χ2=4.96, P=0.026)Cell Cycle抑制剂;OLGA高危组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以及胃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低危组, (χ2=29.63、11.60, 均P0.05)。结论组织学OLGA胃炎评价标准有助于实现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风险分层评估。对OLGA高危组人群制定个体化的内镜/组织学随访方案存在其实际意义。

M6A甲基化调控因子对结直肠癌预后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 m6A)相关基因对结直肠癌预后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下载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和2Transfusion medicine1个M6A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数据,R软件分析差异基因;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分析M6A相关基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M6A基因,LASSO算法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筛选结直肠癌相关差异lnc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lncRNA,DElncRNA),与M6A相关基因建立共表达网络。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M6A reader脆性XGSKJ4抑制剂智力低下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在结直肠癌细胞中敲除FMR1基因,通过CCK-8、划痕实验、TranswAlisertib半抑制浓度ell和细胞凋亡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情况。结果 21个M6A相关基因中有15个基因在结直肠癌中差异表达。聚类分析显示,结直肠癌肿瘤分成2种亚型;从建立的风险模型得出烷基化修复同源蛋白5(a-ketoglutarate-dependent dioxygenase alk B homolog 5,ALKBH5)、YTH结构域蛋白2(YTH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YTHDC2)和FMR1可能是独立的预后因子。随后,筛选出1 784个DElncRNA,构建包含3个预后因子和18个DElncRNAs的共表达网络。网络图中发现FMR1基因占主导地位,RT-qPCR实验发现FMR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上调;FMR1基因的敲除能抑制结直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结论 M6A甲基化调控因子ALKBH5、YTHDC2和FMR1可能是结直肠癌中的独立预后因子,FMR1基因的敲除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

微小RNA-20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 miR)-20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到2020年1月收集的109例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作为标本, 采用转录组学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癌旁组织和食管癌中差异表达miRNA;选择差异表达显著的miR-203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食管癌组织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水平;分析miR-203水平与Ki-67的关系。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结果转录组学技术筛选癌旁组织和食管癌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 25个, 其中miR-203差异最为显著, 因此本研究选择miR-203作为研究靶点。癌旁组织中miR-203表达水平(1.09±0.11)明显高于食管癌组织mPLX-4720 molecular weightiR-203表达水平(0.37±0.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9, P0.05)。中高分化患者食管癌组织miR-203表达水平(1.21±0.14)明显高于低分化患者食管癌miR-203表达水平(0.61±0.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1, P0.05)。Ⅰ~Ⅱ期患者食管癌组织miR-203表达水平(1.18±0.17)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食管癌组织miR-203表达水平(0.53±0.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3, P0.05)。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食管癌组织miR-203表达水平(1.24±0.15)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患者食管癌组织miR-203表达水平(0.42±0.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3, P0.05)。miR-203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0.43个月[95%可信区间(CI):60.54~81.76个月]明显高于miR-203低表达组患者48.21个月(95%CI:40.48~61.69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3.905, P0.05)。miR-203高表达患者术LGX818说明书后3年生存率[58.33%(28/48)]高于低表达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32.79%(20/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4.210, P0.05)。miR-203高表达患者食管癌组织Ki-67表达水平(1.29±0.16)明显低于miR-203低表达患者(3.21±0.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6,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miR-203和Ki-67表达呈相关性[比值比(OR)=1.698、1.302、1.098、1.243、1.549、1.792, P0.05]。结论 miR-203在食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管癌呈低表达, 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及其食管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Hood技术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Hood技术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bio-responsive fluorescence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4例采用Hood技术行RA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67.8(57~76)岁, 体质指数平均25.17(18.31~32.54)kg/m2, 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平均18.36(4.21~67.57)ng/ml。所有患者术前穿刺均明确诊断, Gleason评分平均7.3(6~8)分。术前临床分期T1c期1例, T2a期5例, T2b期4例, T2c期14例。所有患者均行RARP, 术中采用Hood技术, 其特点为经前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 手术操作层面紧贴膀胱前壁, 耻骨后骨盆结构及前列腺外膜轮廓均不显露。分析患者手术结果、术后病理及随访情况。结果 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机械臂操作时间)平均84.5(63~110)min, 出血量平均75.3(20~180)ml。术后19例留置引流管, 平均留置3.7(3~5)d, 5例未留selleckchem LEE011置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1(4~11)d, 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平均7.3(6~9)d。23例拔除尿管后即刻实现尿控, 1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术后病理:pT2a期4例, pT2b期6例, pT2c期14例;Gleason评分平均7.9(6~9)分。无切缘阳性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 无因手术并发症再次入院病例, 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RARP术中应用Hood技术, 可简化Retzius间隙保留步骤, 手术切缘阳性率低, 术后即刻尿控效selleck NMR果好。

民族药四数九里香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Ⅱ)

目的:为了研究民族药四数九里香Murraya tetramera Huang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和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S法分析了15个化合物的抑制肿瘤细胞增值作用。结果:从醇提取物中分离得15个化合物,分selleck HPLC别鉴定为:咖啡酸Pevonedistat分子式(1)、1-hydroxy-3-propanyl-4-methylcarbazole (2)、kaempferol-3-O-β-(6″-caffeoyl glucosidDispensing Systemse)(3)、2,4,6-trimethyl-3-ethylphenol (4)、6,10-diethyl-12-phenyl-lauricmethylest(5)、1,10-seco-4-ξ-hwdroxymuurol-5-ene-1,10-diket one (6)、tianshic acid (7)、tribulusimide C (8)、6,7-dihydroxy-4-(hydroxymethyl)-coumarin (9)、p-hydroxycinnamic acid (10)、2-(4-hydroxy phenyl)-ethanol(11)、(4R,6S)-6-hydroxy piperitone(12)、cis-2,4,5-trihydroxycinnamic acid(13)、2-(phenylamino) phenol(14)、zingiberolide(15)。15个化合物对5株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对5株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作用。

伴微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功能拓扑属性研究

目的 运用图论的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伴微血管并发症(T2DM with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T2DM-C)患者的大脑功能拓扑属性改变。方法 纳入37例T2 DM-C患者及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41例健康被试(HC),采集所有被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及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结果。通过图论网络分析,探讨T2DM-C患者大脑功能网络的聚类系数(Cp)、特征路径长度(Lp)、标准化聚类系数(γMDV3100抑制剂)、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λ)、小世界属性(σStirred tank bioreactor)、全局效率(E_g)、局部效率(E_(loc))等全局拓扑指标的改变,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obimetinib-gdc-0973-rg7420.html以及脑网络中每个节点拓扑属性改变,包括度中心性(DC)、介数中心(BC)和节点效率(NE),并且对存在组间差异的拓扑指标与患者的神经心理学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T2DM-C组的标准化聚类系数、小世界属性以及局部效率均显著高于HC组(P<0.05)。此外,T2DM-C患者的视觉网络、小脑和感觉运动皮层的节点拓扑属性存在异常。T2DM-C患者的E_(loc)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15,P=0.001),右侧中央旁小叶的节点效率值(NE)与血清肌酐值呈负相关(r=-0.517,P=0.001)。结论 T2DM-C患者全局网络拓扑属性和节点拓扑属性均表现出广泛的变化,视觉网络和小脑皮层可能是T2DM-C患者易受损的中枢区域。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对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凤阳县人民医院2Angiogenic biomarkers019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联合高血压患者自身的病情特点进行分组,其中34例无左心室肥厚病症的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42例患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SB203580技术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判断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强弱。结果:试验组A峰值为(90.79±17.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9±9.77)(P <0.05),此外IVSd、LVPWT、LVEDD、LVMI、E峰等常规超声测定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a'值为(12.99±1.39),BI 10773试剂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87±1.24)(P <0.05),此外e'、s'、e'/a'等左心室舒长功能值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二尖瓣血流频谱表现,受心脏负荷等客观因素影响小,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对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