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仙游县妇幼保健院内科治疗的112例LGX818分子式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为主的抗Hp四联疗法,观察组使用雷贝拉唑为主的抗Hp四联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Hp清除率、溃疡愈合率、复发率、症状积分变化、胃肠激素、血清因子。结果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对比用药30 d的Hp清除率、溃疡愈合率,观察组均更高,而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观察组更低(P <0.05);治疗后腹痛、反酸、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积分相比,观察组各项均更低(P <0.05);全身适应综合征(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Gefitinib价格)水平相比,治疗前两组相当(P> 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人可溶Chronic HBV infection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水平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雷贝拉唑为主的抗Hp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临床价值更高,能提升Hp根除率,促进溃疡周围炎症减轻,明显缓解整体,提高溃疡愈合率,抑制复发。

多功能神经酸钙纳米颗粒对细胞命运的调控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生物来源有机小分子和无机金属离子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的化学微环境实现对细胞命运的调控,由于其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在细胞治疗与组织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一些脂溶性有机分子和金属离子存在溶解度差和难入胞等问题,当它们在体外应用于细胞命运的调控时,即使可以通过增加这些材料使用浓度的方式实现对细胞的作用,但它们的材料利用度依旧非常低。当把有机小分子和金属离子以分散液的形式注射进体内调控细胞微环境时,通常也会由于注射液的扩散而导致目标部位的材料浓度迅速降低,同时还可能会对非目标细胞和组织产生副作用。因此,可以将功能小分子与金属离子通过键连接实现固态化,利用纳米化方法制备成小分子-金属纳米颗粒,并通过细胞对纳米颗粒的内吞作用以及纳米颗粒在溶酶体酸性pH微环境作用下的可控释放,实现功能小分子与金属离子对细胞内微环境和细胞命运的调控作用。这种基于细胞的内吞作用以及材料对胞内微环境响应的方式,可以使得小分子和金属离子局域、快速、定量的调控细胞,对于包括干细胞、免疫细胞、肿瘤细胞等在内的可以内吞纳米材料的细胞的命运调控具有普适性,在细胞命运调控相关的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因此,可以根据生物来源有机小分子和无机金属离子的功能,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更高效的、更可控的纳米材料,从而实现细胞命运的精准调控。在众多的疾病中,骨缺损相关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别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和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利用细胞层面的组织修复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进步迅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组织修复的核心,种子细胞被广泛用于再生医学的各个领域,对于种子细胞命运的调控是实现修复和再生的关键步骤。其中,干细胞以其优异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常被用做骨组织和神经组织修复中的种子细胞。因此,探索可以调控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功能小分子-金属纳米颗粒在各个组织修复和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意义重大。此外,在组织损伤后,巨噬细胞作为体内的免疫细胞之一,会引起机宿主的炎症响应,与此同时,宿主的炎症响应会影响基于干细胞的组织修复,这种影响在组织修复的起始、维持和消散阶段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为了更高效的实现基于干细胞的组织修复和相关疾病的治疗,功能小分子-金属纳米颗粒在调控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同时,也应调控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针对以上问题,在本论文中,作者选择具有多重功能的神经酸和钙离子构建了神经酸钙纳米颗粒,并探究了将神经酸和钙离子的功能集于一体的神经酸钙纳米颗粒在干细胞和巨噬细胞命运调控中的作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神经酸钙纳米颗粒的成骨-免疫多功能调控作用促进骨组织再生通过纳米沉淀法利用神经酸和醋酸钙制备了神经酸钙纳米颗粒,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对纳米颗粒的尺寸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实验证明,神经酸钙纳米颗粒在被细胞内吞之后,会在pH=5.5的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分解,从而实现了神经酸分子和钙离子的胞内释放。在体外,将神经酸钙纳米颗粒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共培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IF)等技术表征了 MSCs的成骨分化水平,体外实验表明,在神经酸钙纳米颗粒的介导下,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得到提高,如OPN和OCN,并且胞内的钙沉积增多,这说明神经酸钙纳米颗粒促进了 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由于骨损伤之后,大量的炎性细胞如促炎的M1型巨噬细胞会浸润损伤部位,剧烈的炎症响应会导致纤维组织的形成和生物材料的失效,不利于骨修复,因此,作者继续研究了神经酸钙纳米颗粒对巨噬细胞的影响。将神经酸钙纳米颗粒和巨噬细胞共培养,使用qPCR、Western blot和IF等手段表征了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试验结果表明,和巨噬细胞M1极化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得到抑制,如iNOS和COX2,这说明神经酸钙纳米颗粒可以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通过将神经酸和醋酸钙用于MSCs和巨噬细胞的培养,作者发现,神经酸可以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醋酸钙可以促进MSCs成骨分化,因此,神经酸钙纳米颗粒的促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功能和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功能分别来源于胞内释放的钙离子和神经酸,这是其特有的作用机制。在动物体内,和对照组、神经酸组以及醋酸钙组相比,神经酸钙纳米颗粒促进大鼠颅骨缺损处骨再生的效果最为显著,这说明将抗炎功能和成骨诱导功能相结合的神经酸钙纳米颗粒更有助于骨再生。作者用一种高安全且低成本的方式将NSC 127716钙离子和神经酸整合在一起,通过纳米化制成固相多功能纳米材料,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可降解,可以作为骨诱导制剂和免疫调节制剂selleck Q-VD-Oph高效地促进骨缺损处的骨再生,在治疗骨缺损相关的疾病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神经酸钙纳米颗粒的神经诱导功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干细胞疗法被认为是细胞介导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方法。在各种干细胞中,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而且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拥有巨大潜力。调控NSCs向神经元分化成为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组织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神经酸和钙离子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Genetics education促进神经元分化作用,作者探索了神经酸钙纳米颗粒对NSCs命运的调控作用。将神经酸钙纳米颗粒和NSCs共培养之后,使用qPCR和IF等方法表征了 NSCs的神经分化水平,qPCR结果表明,神经酸钙纳米颗粒促进了 NSCs中神经元标志物TUJ1和MAP2的mRNA的表达,IF的结果表明,在神经酸钙纳米颗粒的介导下,这两种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均得到提高,这说明神经酸钙纳米颗粒促进了 NSCs向神经元分化。材料溶酶体共定位实验表明,神经酸钙纳米颗粒被细胞内吞后会进入溶酶体中,由于此纳米颗粒具有溶酶体pH(pH≈5.5)智能响应的特性,神经酸和钙离子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内,基于神经酸和钙离子的神经保护功能以及促进神经元分化功能,实现神经元的再生。这一多功能纳米药物为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智能纳米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为神经组织修复和再生临床应用提供了新平台。综上所述,本论文致力于探索有机功能小分子和金属离子在细胞命运调控和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方式,通过将有机小分子和金属离子纳米化,实现材料的胞内递送,并利用纳米颗粒对细胞内源微环境响应的特性,实现功能小分子和金属离子的胞内释放,从而对细胞微环境和细胞命运起到调控作用。之后,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骨缺损相关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以神经酸钙纳米颗粒为例,研究其对MSCs、NSCs以及巨噬细胞命运调控和组织修复中的作用,该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能够调控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命运,为细胞命运的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为组织损伤相关疾病和炎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纳米化和局域化的新型治疗策略,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郏县汉族女性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与MTRR基因A66G位点的多态性分布

目的 分析郏县汉族育龄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相关位点多态性分布的特点,旨在为孕妇增补叶酸提供参考。方法 确认细节采集2017—2019年在郏县妇幼保健院接受孕期检查的554例女性的口腔黏膜细胞样本,提取DNA,采用相关PCR法对MTRR基因A66G位点、MTHFR基因A1298C、C677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所有样本基因位点多态性分布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其中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型、CT型、CC型占比分别为42.8%、43.3%、13.9%;MTHFR基因A1298C位点AA型、AC型、CC型占比分别为77.3%、22.0%helminth infection、0.7%;MTRR基因A66G位点AA型、AG型、GG型占比分别为56.7%、36.6%、6.7%。郏县汉确认细节族育龄女性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两位点连锁有7种组合,频率最高的是TT/AA(42.8%),无TT/AC和TT/CC组合,两位点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D′=0.984,r~2=0.233)。结论 郏县汉族育龄女性MTHFR、MTRR基因位点多态性特征与其他地区汉族女性有所区别,具有地域特异性,其中MTHFR基因C677T位点中,TT基因型占比较高,如妊娠期女性为该基因类型,在其妊娠期间应适当增加叶酸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增补天数。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QH38-1高密度发酵工艺的优化

随着发酵剂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提高发酵剂的菌体密度和活性已成为相关领域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关键。本研究以一株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QH38-1(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QH38-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复配、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其最适培养基和静态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同时,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共生关系的角度出发,探索在两者共培养时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嗜热链球菌代谢产物,并通过外源添加的方式实现单菌的高密度发酵。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经过对碳源、氮源、碳氮总量和比例、缓冲体系、微量元素以及生长因子等培养基成分和用量的筛选优化,得到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QH38-1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14.81 g/L,鱼蛋白胨46.07 g/L,柠檬酸三铵/乙酸钠/K_2HPO_4缓冲体系9.23 g/L,Mg SO_4·7H_2O 0.25 g/L、Mn SO_4·5H_2O 0.05 g/L、Zn SO_4·7H_2O 0.25 g/L、Vc 0.5 g/L。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活菌数能达到(1.49±0.30)×10~9 CFU/m L,比使用MRS培养基(8.80±0.22)×10~8 Bemcentinib配制CFU/m L提高了1.69倍,缓冲容量较MRS培养基提高了1.82倍。此外,该优化后的培养基以蔗糖和鱼蛋白胨充当碳、氮源,有效降低了发酵培养基的成本。(2)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QH38-1最优培养配方基础上,对静态发酵温度、发酵初始p H、接种量等静态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静态培medical costs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37℃、初始p H为6.50、接种量为5%,培养至对数末期,活菌数可达(1.67±0.15)×10~9 CFU/m L,较优化前(9.82±0.32)×10~8 CFU/m L提高了1.70倍。这些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静态培养条件,可以显著提高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QH38-1的活菌数。(3)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QH38-1最优培养配方和静态发酵条件基础上,选定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QH38-1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丙酮酸、谷胱甘肽和叶酸作为外源添加物,通过响应面得到各组分最佳比例为:丙酮酸656.85 mg/L,谷胱甘肽765.01 mg/L,叶酸76.62 mg/L,采用一次性补料方式添加到发酵基质中。发酵参数设定为:接种量5%,初始p H 6.50,培养温度37℃,转速200 rpm/min,中和剂为25%氨水,恒控p H 5.90,氮气保压(0.025 MPa)。以优化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高密度发酵,发酵8 h后终止发酵,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加补料的试验组发酵液的活菌数可达到(8.32±0.17)×10~9 CFU/m L,与优化培养基不加补料的试验组相比,活菌数提高了2.30倍;与MRS普通培养基不加补料对照组相比,对数生长期延长了1 h,活菌数提高了4.28倍,关键代谢酶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增强了1.89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QH38-1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静态培养条件已经确定,同时添加丙酮酸、谷胱甘肽和叶酸等外源添加物,能够显著提高发酵液活菌数和关键酶RP56976说明书活性。这些结果为该菌株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研究类似菌株的培养条件优化提供了参考。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并优化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产酸能力和代谢特征等,以满足工业生产和应用的需求。

UPF1影响AU565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及EMT的机制

目的 探讨上Cross infection游移码蛋白1(UPF1)对人乳腺癌细胞AU565侵袭、迁移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乳腺切除术43例乳腺癌患者新鲜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制备石蜡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PF1表达情况。购置人乳腺癌细胞系AU565及人乳腺上皮细胞系DU4475,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测定UPF1水平。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UPF1低表达的重组细胞,分析转染si此网站RNA-UPF1对AU56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以及EMT相关蛋白表达和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组织UPF1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AU565细胞UPF1荧光强度显著大于DU4475细胞(P<0.05)。与siRNA-NC组比较,转染siRNA-UPF1后AU565细胞中UPF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siRPS-341价格NA-NC组比较,转染siRNA-UPF1后AU565细胞穿膜率和细胞迁移率均显著增加(P<0.05)。转染siRNA-UPF1后AU565细胞E-can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转染siRNA-UPF1后AU565细胞p-Akt和p-mTOR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UPF1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但沉默UPF1可能通过激活Akt/mTOR通路传导,促进乳腺癌细胞AU565的侵袭和迁移,并诱导EMT发生。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CEI/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期间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暴露组与暴露组,每组各50例。非暴露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暴露组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www.selleck.cn/products/lxh254ated hemoglobin, 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 PG)]、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 m-Alb)]、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pediatric neuro-oncology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暴露组临床总有效率96.0%(48/50)明显高于非暴露组82.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HbA1c、FPG、2 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暴露组血糖指标HbA1c、FPG、2 h PG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清S获悉更多cr、BUN水平及尿UAER、m-Al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暴露组低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暴露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FIB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SH-Px、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暴露组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暴露组血清TNF-α、IL-6、IL-8、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DN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血糖,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等机制有关。

MEBT/MEBO对慢性难愈合创面NF-κB p65、IκBα、IK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皮肤医疗再生技术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IκB激酶(IK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来探究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影响慢性难愈合创面进程中是否涉及到NF-κB p65、IKK、IκBα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p-NF-κB p65、p-IKK、p-IκBα表达的相互作用,探讨MEBT/MEBO的部分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壁垒。方法:(1)方法:选取SPF级别健康2月龄Wistar雄性大鼠,90只,体重范围235±15g,适应性喂养一周。用随机数法将90只大鼠分为5组,每组18只,分别是:空白组、对照组(急性全层皮肤缺损组)、模型组、MEBO组、贝复新组。慢性难愈合创面组包括模型组、MEBO组和贝复新组。空白组大鼠不作任何有损伤性处理;对照组大鼠行全层皮肤切除,但不注射氢化可的松;慢性难愈合创面组大鼠根据付小兵教授制备全购买Alisertib层皮肤缺损模型结合沈氏改良塑料环肉芽肿定量法,经改进,建立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所有组别除空白组外在造模后立刻用药处理。换药前,每组每天用1/5000呋西林溶液清洗两次。(2)在建立模型后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分别每组麻醉6只大鼠取单侧标本,继续观察大鼠创面达到完全愈合时间,观察各组大鼠的创面情况、愈合时间及愈合率,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模型创面内的炎症细胞变化及数量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模型创面肉芽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胶原蛋白的生成、组织中纤维以及炎性因子。(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基质成分中的NF-κB p65、IKK、IκBα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p-NF-κB p65、p-IKK、p-IκBα蛋白表达变化差异,观察各组受干预后对创面中NF-κB p65、IKK、IκBα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p-NF-κB p65、p-IKK、p-IκBα的表达的影响。(4)采用免疫荧光测定NF-κB p65入核荧光强度,间接性半定量观察炎症因子的表达趋势。结果:(1)干预第3、7天,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第14天,模型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EBO组(P<0.05),其余各组间创面愈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MEBO与对照组和贝复新组对比,创面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别(Pmedical dermatology>0.05),与模型组相比,MEBO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创面愈合时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愈合时间均短于模型组。(2)干预第7天,MEBO组、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纤维量均明显增加,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及少量毛囊结构生成;干预第14天,MEBO组、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纤维量明显多于模型组,可见整齐排列的毛细血管及成熟的毛囊、皮脂腺等组织,而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仍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但已有大量成纤维细胞生成。(3)干预第7、14天,空白组、对照组、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NF-κB p65、IKK、p-NF-κB p65、p-IKK、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第7天,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NF-κB p6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贝复新组(P<0.05),IKK、p-NF-κB p65、p-IKK、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贝复新组(P<0.05);干预第14天,MPF-07321332纯度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KK、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贝复新组(P<0.05)。(4)建模第3天,对照组、贝复新组、模型组、MEBO组的NF-κB p65的免疫荧光强度与空白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造模第7天,对照组、模型组、MEBO组荧光强度较空白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4天,对照组、贝复新组、模型组、MEBO组均较空白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EBO组与贝复新组、模型组、空白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BT/MEBO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创面组织中NF-κB p65、IκBα、IKK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医用导尿管润滑抗菌功能性水凝胶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导尿管是医院治Schools Medical疗中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但用于生产导尿管的医用材料大多为疏水材料,表面摩擦大,无抗菌性能,因此每年全球都有大量资金用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治疗。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导尿管与尿道之间的摩擦和损伤,降低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减轻经济负担,对导尿管表面涂覆涂层是一种很好的策略。目前纳米银涂层和携载抗生素涂层的医用导管已在临床中得到应用,但抗感染依然是导管涂层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医用聚氯乙烯(PVC)导尿管为基材,选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等亲水物质,以铜离子和锌离子为抗菌剂,在导管表面涂覆一层水凝胶涂层,从而实现医用导尿管表面的润滑抗菌改性。本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如下:(1)选用PVA、S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亲水物质,以钙离子为交联剂,通过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相结合的方式,在导尿管表面形成双网络水凝胶涂层。实验结果表明:导尿管表面均匀平整地涂覆水凝胶涂层,水凝胶涂层的厚度与水Baf-A1分子式凝胶预溶液动态粘度成正相关,亲水改性后水接触角由80.61°降至39.18°。最优条件:PVA溶液浓度为10 wt%,SA溶液浓度为0.5 wt%,PVP溶液浓度为1 wt%。摩擦系数测试结果表明:润滑涂层的摩擦系数由1.1降至0.12,降低了88%,具备良好的润滑性能。(2)在第一部分实验的最优条件基础上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uromycin-2HCl.html,以铜离子或锌离子为交联剂和抗菌剂,在导尿管表面形成具有抗菌润滑性能的水凝胶涂层。选取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作为实验观察菌株,通过抑菌圈实验及样品菌液共培养检测涂层导管抗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剂的改变与水凝胶涂层的摩擦系数不相关,载铜离子或锌离子水凝胶抗菌涂层在体外杀菌率均达到99%,改性导管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对细胞增殖率均大于90%。因此,该抗菌涂层导管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良好。

紫草素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对实验性大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探究紫草素(Shikonin, SHI)通过调节核因子-红细胞2型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Nrf2/HO-1)信号通路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模型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GLM组)、紫草素低剂量组(SHI-L组,17.5 mg·kg~(-1)·d~(-1)SHI)、紫草素中剂量组(SHI-M组,35 mg·kg~(-1)·d~(-1)SHI)、紫草素高剂量组(SHI-H组,70mg·kg~(-1)·d~(-1)SHI)和紫草素高剂量+Nrf2抑制剂ML385组(SHI-H+ML385组,70 mg·kg~(-1)·d-1SHI+14 mg·kg~(-1)Disinfection byproduct·d-1ML385)。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检测乳腺组织中IL-1β、TNF-α、IL-8、T-AOC、SOD、GSH、MPO、NAGase和ROS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LRP3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GLM组大鼠乳腺小叶完全被破坏、大片结节样慢性肉芽肿炎性病灶生成,乳腺小叶组织selleckchem Trichostatin A边界不清,腺叶内出现空泡,伴有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GLM组相比,SHI-L组、SHI-M组和SHI-H组乳腺组织病变逐渐减轻;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依次升高(P<0.05)。与SHI-H组相比,SHI-H+ML385组乳腺组织病变加重;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紫草素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改善大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其机制可NN2211生产商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HO-1表达有关。

基及树水提物激活Nrf2抑制NLRP3介导的平滑肌细胞焦亡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

【目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Vaginal dysbiosis其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焦亡通路是A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焦亡促使斑块纤维帽变薄、坏死核心扩大,增加了斑块的不稳定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是氧化应激的主要调节因子,通过调控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从而抑制了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焦亡通路。目前临床上治疗AS的药物主要是他汀类药物,部分患者即使在规范、足量使用他汀类药物后,仍存在明显的心血管残留风险,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尤为重要。天然植物在抗AS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潜力,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Lam.)G.Don.),在海南本地被广泛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前期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示,基及树水提物可抑制人肝肿瘤HepG_2细胞中的脂质蓄积,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脂水平,但其是否具有抗AS作用目前尚无报道,因此本研究创新性探究基及树水提物抗AS作用及机制。基于此,我们提出本研究的科学假说:基及树水提物具有抗AS的作用,其潜在机制可能通过激活Nrf2,进而抑制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平滑肌细胞焦亡。围绕这一假说,本研究首先利用ApoE~(-/-)小鼠构建AS模型,观察基及树水提物对ApoE~(-/-)小鼠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其次,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基及树水提物抗AS的分子机制;最后,采用棕榈酸钠(Palmitic acid,PA)诱导平滑肌细胞建立细胞焦亡模型探讨基及树水提物对潜在分子机制的调控作用,并通过干扰或过表达关键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验证基及树水提物抗AS的分子机制和关键作用靶LY294002分子量点。【方法】1.基及树水提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1)采用高脂饮食喂养ApoE~(-/-)小鼠16周建立AS模型,根据干预措施进行分组:模型组、基及树水提物高剂量组(600 mg/kg)、基及树水提物低剂量组(300 mg/kg),阿托伐他汀钙片组(10 mg/kg),普通饮食喂养ApoE~(-/-)小鼠作为对照组,每组12只,共计60只。高脂饲料喂养第8周时,开始予药物灌胃8周。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采用油红O染色、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斑块病理情况。(2)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1β、IL-6、TNF-α、IL-18表达水平;WST-1法检测小鼠血清SOD水平,TBA法检测小鼠血清MDA水平,钼酸铵法检测小鼠血清CAT水平,微板法检测小鼠血清GSH-P_X表达水平。(3)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分子NLRP3、Caspase-1、GSDMD、IL-1β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2.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基及树水提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1)采用UHPLC-MS检测基及树水提物化合物,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检索基及树水提物的主要成分,明确其有效成分及靶点。采用DisGeNET和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AS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的靶点为AS核心靶点。将基及树水提物化合物靶点及AS核心靶点取交集得到重叠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重叠基因基因本体功能(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2)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靶点图,借助Cytohuba插件筛选排名前10位的hub基因,CytoNCA插件筛选排名前10位的基及树水提物核心化合物。运用分子对接将上述10个核心化合物与核心蛋白靶点进行分子对接。3.基及树水提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1)采用AS模型小鼠分析基及树水提物对Nrf2、HO-1、NQO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2)采用不同浓度棕榈酸钠(PA)损伤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OVAS)建立细胞焦亡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A诱导损伤)、基及树高剂量组(80μg/m L)、基及树低剂量组(40μg/m L)。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PA损伤MOVAS的最佳造模浓度及时间。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损伤情况、细胞划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DCFH-DA特异性探针检测ROS水平。(3)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抗氧化因子Nrf2、HO-1、NQO1及细胞焦亡NLRP3、Caspase-1、GSDMD、IL-1β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细胞Nrf2、NLRP3蛋白表达水平。(4)构建Nrf2干扰及过表达质粒,检测敲除或过表达Nrf2后,基及树水提物对上述抗氧化分子Nrf2、HO-1、NQO1和细胞焦亡分子NLRP3、Caspase-1、GSDMD、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基及树水提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结果(1)基及树水提物改善AS模型小鼠的血脂水平。血脂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基及树水提物高、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明显降低AS模型小鼠血清TC、TG、LDL-C含量和升高HDL-C含量(P<0.05)。(2)基及树水提物减少AS模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主动脉大体及根部油红O染色、H&E染色结果显示,基及树水提物高、低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主动脉根部红染区域及斑块面积减少(P<0.05)。(3)基及树水提物下调AS模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上调抗氧化因子的表达。ELISA结果显示基及树水提物高、低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IL-18的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基及树水提物高剂量组降低IL-1β、TNF-α、IL-18的表达水平更为显著(P<0.05),IL-6水平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基及树水提物高、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升高了小鼠血清CAT、SOD、GSH-P_X表达水平,降低了MDA表达水平(P<0.05),且以基及树水提物高剂量效果显著(P<0.05)。(4)基及树水提物抑制AS模型小鼠焦亡相关分子的表达。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基及树水提物高、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焦亡相关分子NLRP3、Caspase-1、GSDMD、IL-1β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同时免疫荧光结果也证实了基及树水提物对小鼠主动脉组织NLRP3、Caspase-1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的抑制效果(P<0.05),且以基及树水提物高剂量效果显著(P<0.05)。2.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基及树水提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结果(1)采用UHPLC-MS初步筛查基及树水提物化合物,经过TCMSP数据库检索及筛选后,基及树水提物化合物包含41个核心成分、133个靶点,AS靶点1588个,基及树与AS的重叠靶点共有71个。上述重叠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生成PPI网络图,共有71节点,893条边。(2)采用Cytohuba插件筛选前10位的hub基因,分别为TP53、CASP3、IL6、JUN、VEGFA、HIF1A、MYC、CTNNB1、AKT1。CytoNCA插件筛选排名前10位的基及树水提物核心化合物,分别为分别为丹参新酮、川陈皮素、非瑟酮、芦荟大黄素、金黄紫堇碱、甜橙黄酮、毛蕊异黄酮、驴食草酚、四氢小檗碱、刺桐特灵碱。KEGG富集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HIF-1信号传导途径、NF-kappa B信号传导途径、胰岛素抵抗、坏死性凋亡等通路,其中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富集结果最为显著。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上述10个核心化合物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中的Nrf2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位点。3.基及树水提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结果(1)基及树水提物通过增加抗氧化因子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体内实验中Nrf2在AS模型小鼠主动脉中低表达,基及树水提物高、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提高Nrf2、HO-1、NQO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基及树水提物高剂量组升高上述抗氧化因子表示水平更为显著(P<0.05)。(2)基及树水提物改善平滑肌细胞活力。体外实验中,随着PA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MOVAS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形态改变,根据CCK-8结果选取PA 300μM、作用24 h为造模浓度及时间。与模型组相比,基及树水提物预给药组可以改善MOVAS细胞存活率(P<0.05)、迁移能力(P<0.05)、增殖能力(P<0.05)、减少ROS水平(P<0.05),且以高剂量组显著(P<0.05);(3)基及树水提物可显著逆转PA诱导损伤的MOVAS细胞Nrf2、HO-1、NQO1表达水平,发挥抗氧化作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A诱导损伤MOVAS细胞中Nrf2、HO-1、NQO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基及树水提物高、低剂量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这些变化;免疫荧光结果也证实了基及树更多水提物高、低剂量组可以升高Nrf2的表达水平(P<0.05)。(4)基及树水提物可下调细胞焦亡相关分子的表达,发挥抗焦亡作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A诱导损伤的MOVAS细胞焦亡相关分子NLRP3、Caspase-1、GSDMD、IL-1β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基及树水提物高、低剂量预处理后,上述焦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显著下降;免疫荧光结果也证实了基及树水提物高、低剂量组可以抑制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5)基及树水提物抗焦亡作用与激活Nrf2有关。敲除Nrf2后,削弱了基及树水提物对NLRP3、Caspase-1、GSDMD、IL-1β细胞焦亡分子的抑制作用(P<0.05);而Nrf2过表达后,增强了基及树水提物抗细胞焦亡的作用,NLRP3、Caspase-1、GSDMD、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1)基及树水提物可以改善脂质代谢,减少主动脉斑块形成。(2)基及树水提物通过降低炎症和焦亡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发挥抗AS作用。(3)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基及树水提物抗AS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特性。(4)基及树水提物抗AS的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及下游抗氧化因子HO-1、NQO1,进而抑制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平滑肌细胞焦亡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