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NI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医生选择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山西省肿瘤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收入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高血压的肿瘤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根据血压情况予以相应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和氯沙坦钾治疗8周。对照组接受氯沙坦钾片口服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动态血压均值以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rizotinib分子量ys)-C]influenza genetic heterogeneity、电解质[括血钾(selleck HPLCK+)、血钙(Ca+)、血钠(Na+)]水平、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头晕、呕吐、恶心、心动过速、嗜睡)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30/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24/3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动态收缩压、动态舒张压有随时间变化趋势,且因组别不同而存在差异。治疗2、4、8周,两组动态收缩压、动态舒张压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Cys-C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Ca+、Na+水平变化不明显,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晕、呕吐、恶性、心动过速、嗜睡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NI可提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高血压治疗效果,降低动态血压,改善肾功能,保持电解质平衡,且并不增加用药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