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采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体内外分析、网络药理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讨温胆汤(WDD)治疗高脂血症的机制,为WD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静电场轨道高分辨质谱(UPLC QE Orbitrap MS)对WDD的化学成分和血浆成分进行了鉴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QQQ-MS/MS)测定了 WDD中30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WDD的质量差异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食源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探讨WDD的降脂作用。首先通过UPLC-QQQ-MS/MS技术测量不同WDD剂量组大鼠的血浆药物浓度,并使用Phoenix WinNonlin 8.1软件计算PK参数。然后使用酶标仪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最后,利用Phoenix WinNonlin 8.1软件建立PK-PD模型,探讨WDD的降脂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与抗氧化作用的关系。利用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了 WDD各种血浆成分的降脂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UPLC-Q Exactive HF-X)分析空白组、模型组和WDD组血浆代谢产物,然后用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OPLS-DA结果判断各组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利用VIP值和P值确定潜在代谢产物。最后,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WDD可能的降脂机制。结果:在对WDD提取物的分析鉴定中,获得了 186种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等。通过对WDD组血浆中过渡组分的分析鉴定,共获得97个化合物,其中原型化合物75个,代谢产物22个。随后,采用内标法、OPLS-DA等方法测定WDD提取物中30种成分的含量。研究发现,脱氧肾上腺素、甘草酸铵盐、七叶树苷、异阿魏酸、柚皮苷和川陈皮素是WDD的主要有效成分。还研究了 WDD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AVECI)的作用。首先,证实了棕榈酸对HUVECs的损伤作用。接下来评估了 WDD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WDD提取物显著促进了棕榈酸损伤内皮细胞的增殖,并对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然而,不同的WDD组成部分和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统计的数据进一步表明,十种WDD化合物(葫芦巴碱、甘草苷、橙皮苷等)可明显影响体外药效学参数。此外,通过分析WDD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干预作用,发现WDD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且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与剂量有关。首次采用UPLC-QQQ-MS/MS技术测定了 WDD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高脂血症大鼠血浆药物浓度。根据PK参数的结果,我们发现在WDD给药后0.25小时内可以检测到10种成分,并且这些成分的浓度在1.5小时内达高峰,表明其在大鼠中被快速吸收。同时,软件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组分在二室模型下拟合良好。PD结果表明,大鼠给予高剂量WDD后LPO水平降低。在实验拟合的PK-PD参数中,槲皮素、桔皮素、柚皮素和橙皮素的IC50较低。Ke0值低于其他化合物,其药物效应滞后于药物有Nirogacestat效浓度出现的时间。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WDD中代谢产物可能的降血脂机制,发现PPAR信号通路、脂肪酸降解和甘氨酸、丝氨retinal pathology酸和苏氨酸代谢是其发挥作用的潜在途径。分析了各组大鼠血浆代谢产物。根据PLS-DA和OPLS-DA的数据,发现高脂血症的发生与潜在生物标志物预测的结果之间具有有效并可靠的相关性。根据VIP值>1和P值<0.05,在空白组、模型组和WDD组中筛选出60种差异代谢产物。以P<0.05为筛选条件,通过KEGG对不同代谢产物的富集分析表明,甘油脂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是WDD影响血脂的关键途径。进一步通过综合分析,获得了 22个关键靶点(CAT、CPT1A和ACOX1等)。综上所述,WDD的三种化学成分(槲皮素、柚皮苷和香豆素)、两种潜在代谢产物(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和三种关键途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嘧啶代谢和PPAR信号途径)可能与WDD降脂作用有关。结论:采用LC-Regorafenib试剂MS/MS技术对WDD的化学成分和给药后大鼠的血浆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测定了其多组分含量,为WDD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帮助更加科学、严格,丰富了 WDD的化学成分数据库。将不同剂量的WDD的PK-PD进行比较,发现其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发生了变化,并且剂量不同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有效成分的吸收。WDD可能通过多种组分的协同作用降低LPO水平从而在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体内发挥降血脂的作用。我们首次建立了一种基于网络药理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来分析WDD的降脂机制,最终确定了 60种与高脂血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且发现了不同组别之间代谢产物的变化,包括嘧啶代谢、甘油三酯代谢、PPAR信号通路和其他代谢变化等。结果表明,高脂血症大鼠经WDD治疗后,大鼠体内的大多数差异代谢化合物基本调整到与正常组大鼠相同,表明WDD具有调节代谢紊乱的作用。综上所述,本实验为探索中草药化合物的潜在药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