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

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中甲状腺的功能损害受到各界广泛关注。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工业的发展,许多合成化学物质(如塑料袋,增塑剂,洗涤剂,芳香剂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又称环境激素、内分泌活性化合物,是一种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或经皮肤吸收进入机体后,干扰有机体内分泌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与受体结合、代谢,进而使有机体或其后代的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的外源性化学物质,是一种亲脂性污染物,其作为有毒物质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主要通过饮食、皮肤、口腔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蓄积,当机体长期selleck合成、微量摄入EEDs后,由于其具有迟发性,一般若干年后才会出现各种疾病症状,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稳态,目前有众多研究证实EEDs与甲状腺疾病的高发有密切联系,但它们的生物学机制尚未阐明,此文章将从人群调查、动物和细胞实验系统阐述各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与甲状腺疾病的联系及参与甲状腺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1)直接破坏甲状腺;(2)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MLN8237和清除过程;(3)降低甲状腺球蛋白(Tg)的合成与分泌;(4)破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的反馈调节机制;(5)代谢活化后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的活性;(6)作为甲状腺激素类似物,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结合;(7)使与甲状腺功能相SMRT PacBio关的基因表达异常,激活AKT、ERK-COX2及BRAF/MAPK信号通路;(8)干扰甲状腺激素受体(TR)的翻译过程,使其构象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