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无创晶状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不同肾损伤评价体系的关系研究

clinical and genetic heterogeneity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肾损伤评价体系与无创晶状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胱抑素C(CysC)、血常规的关系研究。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PCI-32765分子量年2月明确诊断的T2DM患者212例。根据住院期间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KDIGO推荐的联合尿ACR和eGFR慢性肾脏病(CKD)预后危险分层及CDS指南分别进行分组,分析在不同肾损伤评价体系中无创晶状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胱抑素C(CysC)、血常规等指标的差异及关系。结果 无创晶状体AGEs检测值在尿ACR分层及CDS指南分层体系中均随肾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CysC在四种肾损伤评价体系中,亦均随肾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二者与不同肾损伤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均呈正相关。在尿ACR分层及CDS指南分层的体系无创晶状体AGEs检测值的ROC曲线切点分别为3.05和2.89,在以上两种评价体系中CysC的ROC曲线切点均为1.005 mg/L。在e GFR分层及KDIGO 2012指南分层的体系中,CysC的ROC曲线切点均为1.185 mg/L。结论 无创晶状体AGEs检测值、CysC与不同肾损伤评价体LEE011核磁系存在较高一致性,二者有可能被用于预测DKD的发病,检测晶状体AGEs检测值的优势在于无创、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