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可伴有多种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其甚至可以作为IBD的首发症状。虽泌尿系统受累较为少见,但一旦合并会增加UC的诊疗难度,因此尽早发现和规范治疗往往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本研究就UC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和未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治依据。目的:总结分析UC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筛选2014年4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消化内科诊断为UC合并泌尿系统疾病11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随机抽取133例未合并泌尿系统疾病UC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使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试验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4,P<0.001)。慢性复发型较初发型UC患者更易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分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2,P=0.037)。性别、BMI、病程、住院时间、病变范围、疾病活动度与是否合并泌尿系统病变无关。2.既往应用5-ASA及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容易合并泌尿系统疾病(χ~2=4.257,P=0.039,χ~2=8.464,P=0.04),而应用激素、英夫利西单抗、维得利珠单抗与是否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无关。3.试验组患者泌尿系统疾病以肾囊肿最为常见,共有69例(61.60%),其余疾病还包括泌尿系统结石30例(26.80%)、高尿酸血症11例(9.82%)、泌尿系统感染5例(4.46%)、肾病综合征4例(3.57%)、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1.79%)、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AMG510体内实验剂量(0.89%)、肾动脉狭窄1例(0.89%)、肾动脉瘤1例(0.89%)。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尿液分析检查,其中UC合并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共有7例(23.33%)患者的尿液结晶提示阳性,而其中6例(20%)患者为草酸盐结晶,1例(3.33%)患者为磷酸盐结晶,7例患者均未检出尿酸盐结晶。5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有3例患者行尿培养检查,2例患者检出大肠埃希菌感染,1例患者为屎肠球菌感染,剩余2例患malaria vaccine immunity者拒绝行尿培养检查。4.试验组患者蛋白尿和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P=0.040;χ~2=5.388;P=0.020)。试验组患者血尿、水肿、尿路刺激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1,P=0.521;χ~2=0.395,P=0.530;P=0.457)。5.试验组患者血白细胞总数、血沉均大于对照组(t=2.151,P=0.032;t=2.150,P=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超敏C反应蛋白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6.试验组Decitabine溶解度患者的血清尿酸、肾小球滤过率、血清尿素、肌酐、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1,P=0.013;t=-4.790,P<0.001;t=2.376,P=0.018;t=3.174,P=0.002;t=3.522,P<0.001;t=2.778,P=0.006)。结论:1.年龄较大的UC患者更易合并泌尿系统疾病;2.既往应用5-ASA、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更易合并泌尿系统疾病;3.UC合并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囊肿、泌尿系统结石、高尿酸血症等;4.UC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血白细胞总数、血沉明显升高;5.UC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尿素、肌酐、尿酸、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