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术前注射艾司氯胺酮联合术后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多模式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因妇科良性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附件囊肿等)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双盲分为罗哌卡因组(L组)和艾司氯胺酮+罗哌卡因组(M组),两组均常规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L组镇痛方案为术前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和术后0.4%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M组镇痛方案为术前注射艾司氯胺酮0.15 mg/kg和术后0.4%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腹部手术史、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 h,6 h,12 h和24 h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isVibrio fischeri bioassay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补救镇痛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24 h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quality of Recovery-40 score,QoR-40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尿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头晕、嗜睡、瘙痒、呼吸抑制、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腹部手术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情况: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VAS评分:两组患者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2 GNE-140 molecular weighth、6 h、12 h、24 h的VAS评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个时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与L组比较,M组术后的2 h、6 h 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24 h的VA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呕吐发生率:L组和M组的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M组的舒芬太尼使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QoR-40评分: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QoR-40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五个方面单独分析时,两组的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和疼痛感受五个方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拔除尿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发生率:L组有3例患者发生头晕,M组有3例患者发生头晕,1例患者发生发热,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selleck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加速康复外科的多模式镇痛干预下,术前静脉注射0.15mg/kg艾司氯胺酮联合术后切口局部浸润0.4%罗哌卡因20ml多模式镇痛可以降低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2 h和6 h的VAS评分,较早下地活动,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