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分析胆石症(cholelithiasis)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其是否患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关系,探讨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病房住院患者共11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所选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是否患有糖尿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0mol/L)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是否患有糖尿病的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差异;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深入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查阅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PCI-32765配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凝血功能、术后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空腹血糖、糖尿病是否治疗及治疗方式;围手术期情况指标、术后是否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治疗方式及治疗后情况等,对上述所有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18例胆石症患者中糖尿病患者25例,占21.19%。糖尿病组25例患者中7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8.00%高于非糖尿病组(93例患者术后8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8.60%)(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发生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血管完全堵塞率(57.14%)高于非糖尿病组(37.5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118例胆石症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发生率为12.7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胆石症患者腹AMG510化学结构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糖尿病与否、糖尿病是否得到治疗、术后是否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后血小板数量、术后卧床时间、D-二量定量(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β=1.682,OR=1.283,95%CI=1.095-2.706)、是否治疗糖尿病(β=1.602,OR=4.965,95%CI=1.207-20.412)、术后是否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β=1.936,OR=6.933,95%CI=2.419-19.874)、术后血小板计数(β=0.011,OR=1.012,95%CI=1.001-1.022)、术后卧床时间(β=0.144,OR=1.155,95%CI=1.037-1.286)、D-二聚体定量(β=0.677,OR=1.969,95%CI=1.059-3.661)、Fib水平(β=1.850,OR=6.358,95%CI=2.218-18.224)均为胆石症患者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胆石症患者腹腔镜术后深immediate postoperative静脉血栓形成与糖尿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影响胆石症患者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对于可能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同时改变饮食习惯、抗血小板等治疗,改善下肢循环,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