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细颗粒物PM_(2.5)短期暴露对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氧化应激被认为是暴露于PM_(2.5)可能导致不良健康影响的重要潜在机制。近年来不断有研究使用活性氧代谢衍生物(derivatives of reactive oxygen metabolites,d-ROMs)来反映疾病或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氧化状态,而目前关于空气污染物暴露与d-ROMs的潜在关联罕见报道。同时,PM_(2.5)作为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不同的化学成分或来源可能有不同的影响,而氧化潜势是表征PM_(2.5)相关成分和来源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探究PM_(2.5)质量浓度及氧化潜势与人体血清中氧化应激标志物d-ROMs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使用固定群组重复测量的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招募了30名大学生,分别在冬、夏两季采用PM_(2.5)个体采样器连续监测研究对象PM_(2.5)暴露情况,并重复采集研究对象指尖血液,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d-ROMs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二硫苏糖醇(DTT)分析法测量PM_(2.5)的氧化潜势。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寻不同滞后时间PM_(2.5)个体暴露浓度及氧化潜势与血清中氧化应激标志物d-ROMs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血清中d-ROMs水selleckchem Bemcentinib平的均值为333.71 U.CARR,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女之间d-ROMs水平存在差异(P<0.05),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冬季与夏季之间d-ROMs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研究期间不同滞后时间PM_(2.5)的日均浓度均值为36.34-41.22μg/m~3。在健康大学生中,PM_(2.5)质量浓度增加与血清中氧化应激标志物d-ROMs升高有关,在单独滞后效应中,lag0时影响最大,为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d-ROMs增加3.36%(95%CI:1.23%,5.54%,P<0.01)。对冬季与夏季分别进行分析发现,在lag0时PM_(2.5)开始对其产生正向影响,且在lag0时的影响最大,而后随着滞后时间的增多而呈下降趋势。双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与单污染物模型相比,PM_(2.5)质量浓度对d-ROMs的效应略有增强。根据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在女性中,PM_(2.5)暴露与d-ROMs水平仍呈正相关关系,而在男性中未发现显著关联。根据锻炼频率进行分层分析,在锻炼频率为0-1次/周和2-4次/周时表现为个体PM_(2.5)暴露与血清中d-ROMs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效应与总人群相比变化不大。PM_(2.5)质量浓度与OPICI 46474细胞培养~(DTTm)具有负相关性,而与OP~(DTTv)具有正相关性。将OP~(DTTv)按四分位数分组分析后发现,与第1四分位数组相比,第4四分位数组血清d-ROMs水平升高4.99%(95%CI:0.04%,10.19%,P<0.05);而未发现OP~(Dhepatic T lymphocytesTTm)与血清d-ROMs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关联。进一步对冬季与夏季分别分析,结果显示,在冬季,将OP~(DTTm)按四分位数分组分析后发现,与第1四分位数组相比,第3四分位数组血清d-ROMs水平升高7.98%(95%CI:0.33%,16.21%,P=0.04),将OP~(DTTv)按四分位数分组分析,与第1四分位数组相比,第3四分位数组血清d-ROMs水平升高8.45%(95%CI:1.18%,16.24%,P=0.02);在夏季,将OP~(DTTv)按四分位数分组分析后发现,与第1四分位数组相比,第4四分位数组血清d-ROMs水平升高9.59%(95%CI:3.38%,16.18%,P=0.003),而未发现OP~(DTTm)与血清d-ROMs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关联。根据性别分层分析,未发现OP~(DTTm)和OP~(DTTv)与血清d-ROMs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关联。结论:1.PM_(2.5)短期暴露可引起广州健康大学生血清中氧化应激标志物d-ROMs升高,且具有即时和滞后效应。2.PM_(2.5)质量浓度与OP~(DTTm)具有负相关性,而与OP~(DTTv)具有正相关性。3.OP~(DTTv)也是反映暴露于环境中PM_(2.5)致人体氧化应激效应的健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