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性氮、磷非点源污染是引起地表水污染和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土壤内养分流失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形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土质类型会产生不同的氮磷流失特征。而土壤酶是催化土壤内氮、磷转化过程的重要参与者。目前对调控土壤酶活性干预土壤氮磷转化过程的探究较为贫瘠。本研究以柳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明确流域水体主要氮、磷污染形式及土壤氮、磷含量和酶活性特征,判断流域土壤养分流失的主要形式,并进一步探究短期添加酶活抑制剂抑制土壤酶活性对降低柳林河不同土壤中无机氮、磷含量的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为期一年的水质断面采集与氮、磷指标测定,判断柳林河水体内总氮浓度显著高于Ⅴ类水质限值,部分采样月内总磷、氨氮与硝态氮未达到Ⅰ类水质标准,其中硝态氮、总磷超标多集中在丰水期(2020年7、8月与2021年7、8、9月)。流域水体内主要为溶解态氮磷污染,水体内溶解态总氮、总磷占比分别为78.71~91.58%与74.43~94.47%。2)通过一年的土壤采样与测定,发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多数土质(除褐土性土外)下耕地土壤内转化为无机态氮反应活跃,总氮含量低于同土质下乔木、灌木林地。耕地土壤存在无机氮流失情况且已对水体产生影响。流域内所有土质下耕地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同土质下乔木、灌木林地(P<0.05)。流域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下,耕地土壤更易发生无机态氮磷流失。3)流域内所有土壤类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效磷含量与脲酶GSI-IX使用方法活性显著相关(P<0.05);硝态氮含量与硝酸还原酶(P<0.05)、亚硝酸还原酶(P<0.05)及中性磷酸酶活性(P<0.01)显著相关。通过抑制磷酸酶活性,理论上可以达到促进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短期内减缓酶促催化硝化反应,降低硝态氮含量,同时抑制磷酸酶活性,减缓酶促催化磷矿化反应。降低硝态氮、有效磷流失入水体的概率,减缓流域内非点源氮磷污染,改善柳林河水质,为下一步干预酶活提供依据。4)通过短期土培实验,发现0.6kg·hm~(-2)草甘膦浓度添加在培养前7天对酸性粗骨土、褐土性土、褐土与淋溶褐土下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可短期抑制脲酶催化转化铵态氮效果,降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草甘膦的施用对土壤亚硝酸还原酶干预效果不显著,亚硝酸还原酶并非影响土壤亚硝态氮含量的主要因素。0.6kg·hmmicromorphic media~(-2)、1.2kg·hm~(-2)草甘膦浓度下前21天对柳林河土壤内磷ATM/ATR抑制剂酸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通过草甘膦对磷酸酶进行干预,缓解土壤磷素流失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