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合募配穴”电针疗法在改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合格受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selleck合成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合募配穴”电针治疗,每次3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5次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每日清晨空腹口服10mg,共治疗4周。以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评价“合募配穴”电针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AM symbioses重、BMI、病程、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的基线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RDQ评分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PF-07321332研究购买RDQ总分及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食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RDQ总分、反酸、烧心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胸骨后疼痛、反食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RDQ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RDQ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分及主症、次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症反酸、烧心及次症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主症胸骨后灼痛及次症易怒、易饥等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安全性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结论:1.“合募配穴”电针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疗效肯定,在改善临床症状、缓解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优于口服雷贝拉唑治疗。2.“合募配穴”电针治疗GERD有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