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后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治疗后出现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复发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BPPV患者复位后的不良转归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02月至2022年06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哈医大四院两家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确诊为BPPV的患者,首诊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详细记录其临BIBW2992体内实验剂量床资料,行耳石复位治疗后分别在2周、半年进行随访。判断其是否存在残余头晕、复发症状,以进一步探究治疗后影响患者转归情Emricasan NMR况的因素。结果:1.随访2周,治疗有效并保持随访的病例210例,其中残余头晕患者的发生率为20.47%。随访半年,治疗有效并保持随访的病例198例,其中患者复发率为21.21%。残余头晕患者的复发率为20.93%。2.采用X~2检验对不同单因素下BPPV患者出现残余头晕概率的比较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发病累及半规管类型、焦虑、睡眠障碍等因素与BPPV治疗后出现残余头晕相关联,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通过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龄、累及半规管类型、焦虑、睡眠障碍与BPPV患者治疗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独立相关联,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X~2检验对不同单因素下BPPV患者复发率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焦虑、睡眠障碍等因素与BPPV治疗后出现复发相关联,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X~2检验中有统计学意multimolecular crowding biosystems义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是BPPV治疗后出现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患者的年龄、累及半规管类型、焦虑、睡眠障碍与BPPV治疗后出现残余头晕关联且呈独立相关。因此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BPPV患者,应提前做好预防,降低患者出现残余头晕的概率。2.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焦虑、睡眠障碍与BPPV治疗后复发相关联。其中年龄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大对中老年BPPV患者的关注度和随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