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临床研究现状,并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主要适应症(心脑血管疾病)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合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综合评价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ATM/ATR抑制剂e Library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等,检索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采用Note Express 3.7.0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及筛选,使用Excel进行文献数据提取与计量统计,采用VOSviewer 1.6.18软件进行作者及关键词共现分析,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适应症、文献发表、用药情况和安全性进行定性归纳分析,对主要适应症——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采用Rev Man5.4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Antioxidant and immune response和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1.临床研究概况: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文献发表量在2012年最高,其中河南省在发文量及机构数上占绝对优势,研究团队数量和团队合作均不多。文献中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剂量主要集中在250~500mg,疗程主要集中在14~15天。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此外,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也被应用于骨科疾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急性胰腺炎等病症。2.Meta分析:总共纳入101篇文献,其中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57篇、急性/亚急性期脑出血7篇、稳定型心绞痛16篇、不稳定型心绞痛18篇、急性心肌梗死3篇。(1)急性脑梗死: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西医常规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P<0.05),但两者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降低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急性/亚急性期脑出血: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西医常规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颅内血肿量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P<0.05);(3)稳定型心绞痛: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西医常规在提高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P<0.05);(4)不稳定型心绞痛: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西医常规LY-188011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降低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敏反应蛋白、血小板膜蛋白-140水平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P<0.05);(5)急性心肌梗死: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西医常规在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左心室的射血分数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P<0.05),但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方面较西医常规治疗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安全性分析:15篇文献描述了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西医常规临床治疗发生不良事件,主要有皮疹、皮肤瘙痒、消化道不适、皮下出血等。4.GRADE评价:证据大多为低质量或极低质量等级。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在心脑血管疾病应用广泛,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当前证据提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急性/亚急性期脑出血、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但证据质量等级不高,结果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RCT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