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荧光比色双模式技术检测脑血管病炎症因子IL-6并探讨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相关性

目的:构建新型蛋白检测方法,灵敏检测患者血清中微量蛋白含量,以荧光比色双模式探讨脑血管病炎症因子IL-6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验方法基于磷酸基团作为响应基Middle ear pathologies团验证了三种水解底物以及荧光探针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APP、Si-FITC NPs和p NPP。选定APP为水解底物构建基于APP介导的ELISA传感器,使用两种读数模式,即比色法和荧光法对IL-6蛋白进行检测,APP经碱性磷酸酶去磷酸化后的水解产物AP的紫外吸收值和APP荧光强度的变化与IL-6蛋白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据此检测IL-6蛋白的含量。后续将此ELISA方法应用于临床患者实际样本检测中。临床检测方法采用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对40名脑梗死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依据患者有无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以将其分成了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狭窄组,然后再按照颅内外血管的狭窄程度,将狭窄组分成了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组。使用实验方法中已构建好的E LISA方法对40例患者预处理后的血清中的IL-6蛋白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分组患者间的临床资料的Alisertib小鼠差异,分析血清中的IL-6蛋白含量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危险因素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基于APP水解比色荧光双模式ELISA来检测复杂样品中IL-6蛋白含量,实现对微量蛋白定量检测。2、检测实验材料简单,实验方法具有高特异性以及高灵敏度,与市面上的商用IL-6蛋白ELISA检测试剂盒相比,检出限降低了两个数量级。3、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IL-6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对于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其表达量显著升高。4、IL-6可能是颅内外大动脉粥selleckchem Berzosertib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或预测因素。结论:IL-6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改变有密切关系,能够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以及危险分度。IL-6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性质的影响及分子机理,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抑制炎症反应、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延缓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进程指明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