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及目的: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应用,现有的初期IPI评分及其风险分层及中期多维尔评分评估疗效已不能满足临床预后预测需要。随着18F-FDG PET/CT技术升级及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多种参数已被证明在不同的肿瘤及淋巴瘤中有预后价值,本文拟结合临床特征全面评估初期及中期PET/CT参数,并将其与IPI评分及多维尔评分相结合,建立更精准的预后评价体系,从而将高危复发人群及对化疗不敏感人群筛选出来,进一步提供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首诊初治的DLBCL患者,建立随访数据,收集其临床数据;2.PET/CT图像处理及参数测量:由两名高年资核医学医师共同阅片确定病灶,记录病灶特征,测量参数包括:基线及中期SUVmax、MTV、TLG及相应参数变化量;3.统计分析:使用R软件及相关程序包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临床特征及PET/CT各参数与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4.建立预后模型:并使用列线图进一步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病历资料:根据纳排标准,共计纳入262例DLBCL患者,其中228例患者具有完善的中期PET/CT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2、基线PET/CT参数及临床参数对预后的影响:本研究中发现以IPI≥4作为临界值对IPI进行分层优于传统的四分层方式。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发现,MTV、TLG、结外数目、最大病灶直径、COO病理分型均与预后相关,各组3年PFS和OS均体现出统计学差异,而SUVmax并未体现出预后价值。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IPI二分层、MTV、CO获悉更多O病理分型、大包块(4cm)均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可视化列线图及其网页计算器,其AUC值为0.759,提示预测价值较高;3、中期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以多维尔评分≤4分为临界值进行分组,可更好区分预Baf-A1后较差的患者,中期SUVmax、MTV、TLG及LLR均有预后相关,其中,中期MTV较其他参数更具预后价值;4、基线及中期18F-FDG PET/CT参数变化量对预后的影响:ΔSUVmax、ΔMTV、ΔTLG均与不良预后相关,ΔSUVmax具有更好的预后价值。结论:1.对基线PET/CT参persistent infection数及临床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线MTV、大包块(4cm)、COO病理分型是独立于IPI评分预后预测因子,而SUVmax与预后关系无统计学意义。以MTV、大包块(4cm)、COO病理分型结合IPI评分建立可视化列线图相对于单独使用IPI评分具有更好的预后预测价值。2.中期PET/CT参数SUVmax、MTV、TLG及其变化量均与DLBCL预后相关,通过与多维尔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中期MTV和ΔSUVmax是独立预后因子且预后价值优于多维尔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