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既可作为观赏花卉,又可作为PR-171半抑制浓度重要的药食两用资源。但目前国内食用菊品种颜色单一,且同质化问题严重。为了创新与增加食用菊种质资源,我们从中国农业大学引入了几个颜色鲜艳的食用菊新品种。在菊花栽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食用菊‘糖果粉’的一个自然花色突变。通过离体组培扩繁,我们得到此花色突变的植物材料,暂时命名为‘糖果黄’。本研究比较鉴定‘糖果粉’与其芽变材料‘糖果黄’的食用价值品质以及探索花色差异的原因。具体结果如下:1.食用品质的比较与鉴定:通过对‘糖果粉’与‘糖果黄’花瓣中的营养物质的测定发现,‘糖果黄’花瓣中的可溶性糖、多酚、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显著增加,分别提高35.27%、53.08%和26.07%。‘糖果黄’花瓣中的次生代谢物,如柚皮素、木犀草苷、黄苓苷的含量分别比‘糖果粉’提高58.05%、98.73%和93.24%。氧化酶检测发现,‘糖果黄’花瓣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糖果粉’。花序香气成分测定结果显示,尽管‘糖果粉’和‘糖果黄’所含的芳香化合物数量差别不大,但是部分化合物的种类却有所不同。例如,在‘糖果黄’含有较高的特异香气成分2-已烯醛和繖柳酮,含量分别为505.98 ng/g和428.54 ng/g。将上述测定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及隶属函数分析发现,四种营养价值指标,即:可溶性蛋白、绿原酸、芹菜素、氨基酸,可作为筛选食用菊花的主要指标。‘糖果黄’主成分综合得分大于‘糖果粉’,与隶属函数综合得分结果一致,证明了芽变材料‘糖果黄’的食用价值。2.两种材料花色差异的原因探究:我们采用化学试剂显色反应初步判断‘糖果粉’与‘糖果黄’花瓣中的色素种类,并对重要色素进行含量的测定与比较。通过测定发现,‘糖果粉’花瓣中的黄酮和花青素总含量约为‘糖果黄’4倍和6倍。而‘糖果黄’的总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比‘糖果粉’分别高出150.89%和61.45%。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糖果黄’中类黄酮合成基因Cm PAL的表达显著增加,而花青素合成基因Cm F3HBarasertib MW、Cm FLS和Cm DFR的表达显著降低。同时,‘糖果黄’中类葫芦卜素合成基因Cm LCYE、Cm ECH的表达显著增加,而Cm NXS、Cm CCD4表达显著降低。这些基因在‘糖果粉’与‘糖果黄’中的差异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者花色的差异。花瓣中各检测成分相关性分析表明,Cm LCYE与花瓣中的香气物质萜烯类、醛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叶黄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菊花花瓣中的香气化合物萜烯类、醇类、黄酮类物质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这些调控花色素合成基因的表达量也会影响花瓣内部营养物质和香气物质的含量。综上,芽变材料‘糖果黄’富含营养物质,食用价值甚至略高efficient symbiosis于原食用品种‘糖果粉’。花瓣中色素种类与含量以及花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是导致‘糖果黄’颜色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