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皮肤生理检测指标与疾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1.调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2.研究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皮肤生理指标与疾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诊治与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2年12月到桂林医学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随机选择120例患者进行2周随访,主要的随访内容为:临床症状评分、皮肤生理指标检测(TEWL、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红斑指数)、Visia检测等。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入选对象均获桂林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1)共纳入120例患者,男性11例(9.17%),女性109例(90.83%);120例患者年龄小于40岁者87例(72.50%),大于或等于40岁者33例(27.50%);病程小于1周者113例(94.17%),大于或等于1周者7例(5.83%);发病潜伏期小于72小时者73例(60.83%),大于或等于72小时者47例(39.17%);每日使用化妆品种类大于7种者58例(48.33%),小于或等于7种者62例(51.67%);每日使用化妆品频次大于10次者23例(19.17%),小于或等于10次者97例(80.83%);患病后对疾病有焦虑情绪者51例(42.5%),无焦虑情绪者69例(57.5%);(2)120例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为45.83%,其中极强阳性者(+++)0例(0.00%),强阳性者(++)1例(0.83%),弱阳性者(+MRTX849研究购买)54例(45.00%),可疑阳性者(±)6例(5.00%),阴性者(-)59例(49.17%);发病潜伏期小于72小时的患者斑贴试验阳性者32例(26.67%),发病潜伏期大于或等于72小时的患者斑贴试验阳性者23例(19.17%);(3)根据临床症状评分,120例患者治疗1周后有效率为87.50%,治疗2周后有效率为93.33%,卡方检验显示无明显差异(P=0.187);(4)120例患者额部经过1周治疗后TEWTargeted oncologyL(P=0.016)、皮肤红斑指标(P=0.000)相较于基线selleck Ipatasertib期均有显著改善;面颊部经过1周治疗后TEWL(P=0.006)、皮肤红斑指标相较于基线期均有显著改善(P=0.001);鼻部经过1周治疗后皮肤红斑指标(P=0.027)相较于基线期有显著改善;颏部经过1周治疗后TEWL(P=0.001)、皮肤红斑指标(P=0.000)相较于基线期均有显著改善;额部经过2周治疗后TEWL(P=0.000)、皮肤角质层含水量(P=0.002)、皮肤红斑指标(P=0.000)相较于基线期均有显著改善;面颊部经过2周治疗后TEWL(P=0.000)、皮肤角质层含水量(P=0.004)、皮肤红斑指标(P=0.000)相较于基线期均有显著改善;鼻部经过2周治疗后TEWL(P=0.004)、皮肤角质层含水量(P=0.018)、皮肤红斑指标(P=0.000)相较于基线期有显著改善;颏部经过2周治疗后TEWL(P=0.000)、皮肤角质层含水量(P=0.008)、皮肤红斑指标(P=0.000)相较于基线期均有显著改善;(5)通过Spearman或点二列相关性分析,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TEWL(r_s=0.579)、皮肤红斑指数(r_s=0.501)、患者是否焦虑(r=0.243)、每日使用化妆品种类(r_s=0.458)、每日使用化妆品频次(r_s=0.461)与基线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TEWL的相关性系数更大(r_s=0.579);(6)预后不良组患者TEWL(P=0.022)、病程(P=0.006)、每日使用的化妆品种类(P=0.028)、每日使用化妆品频次(P=0.043)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结论:1.TEWL、皮肤红斑指数等皮肤生理检测指标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疾病严重程度;2.TEWL对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3.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严重程度与患者焦虑情绪、每日使用化妆品种类、每日使用化妆品频次呈正相关;4.患者的病程、焦虑情绪、每日使用化妆品种类、每日使用化妆品频次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5.医师应重视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心理情况和皮肤屏障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