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研究

目的1.描述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状况,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2.构建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急性疼痛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初步制定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影响因素调查表,采用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调查表的条目进行修订和完善,PI3K/Akt/mTOR抑制剂形成最终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影响因素调查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第二部分应用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影响因素调查表,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现况调查。根据现况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分析得出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最终构建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风险预测模型,同时应用ROC曲线及Hosmer-Lemeshow(H-L)检验对模型区分度及校准度进行内部验证。研究第三部分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风险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同样应用ROC曲线及H-L拟合优度检验,对已建立的术后急性疼痛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进行外部验证。结果研究第一部分调查表的形成及信效度检验: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定含有术前、术中、术后3个维度24个条目的术后急性疼痛影响因素调查表。经信效度检验,量表信度为0.935,效度为0.748。研究第二部分现况调查结果本研究对来自武汉市四家三甲医院的240名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最终发现240名研究对象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较高,其中229名患者术后出现急性疼痛。由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基础疾病史、睡眠障碍、术前NRS评分、术前膝关节功能、术前心理状况、进行术前镇痛、ASA麻醉分级、手术时长、术中selleck镇痛药物的使用、进行术后镇痛、术后镇痛药物类型、术后镇痛药物的途径、术后镇痛药物的最高使用频率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析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术前膝关节功能、术前心理状况、ASA麻醉分级、进行术后镇痛及术后镇痛药物的类型(P均<0.05)。术后急性疼痛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内部验证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回归分析变量纳入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最终模型为:Logit(P)=-6.217-0.587×X1+2.672×X2-0.218×X3-1.792+X4+0.795×X5;X1=ASA麻醉分级,X2=术前心理状况,X3=术前膝关节功能,X4=术后镇痛,X5=术后镇痛药物类型。其中ASA麻醉分级、有无术后早期镇痛为术后疼痛程度的保护性因素,术后镇痛药类型、术前膝关节功能及术前心理状况为术后疼痛程度的危险性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部验证结果中,ROC在曲线下AUC面积为0.852(0.739-0.965),模型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583和0.925,约登指数为0.502,截断值为0.959,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度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模型内部校准度经H-L检验结果为P=0.899。研究第三部分术后急性疼痛风险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收集60名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区分度为ROC曲线下AUC面积为0.668(0superficial foot infection.501-0.834),模型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57和0.481,约登指数为0.338,模型截断值为0.906。校准度经H-L检验结果为P=0.287。表明模型外部区分度及校准度良好。单因素分析结果结论本研究经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形成信效度检验结果分别为0.935及0.748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影响因素调查表,应用该调查表及相应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筛选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再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构建术后急性疼痛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最终模型经内外部验证结果良好,可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干预疼痛高危患者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