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脓毒症外周血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潜在的核心靶点,并探讨核心基因IL1-R2在脓毒症患者巨噬细胞中的潜在功能。方Cutimed® Sorbact®法:根据SEPSIS 3.0的定义,收集了2019年1月20日到2020年6月20日之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监护室的脓毒症病例(n=15名),正常人组为对照组(n=10),采集其入院24h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RNA-seq处理;采用基于R语言的IDEP在线分析软件进行数据质控与差异基因筛选(P<0.01;log FC≥2),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选择配体-受体互作相关明显的基因,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潜在的核心基因IL1-R2,选取GEO的公共数据集并用Meta策略,验证核心基因在脓毒症组的表达趋势,选用公共数据集“GSE65682”,用生存曲Galunisertib线分析潜在核心基因的预后相关性,然后采集5个外周血样本(NC=2;SIRS=1;SEPSIS=2),用10X单细胞测序技术对核心基因进行细胞系定位分析,再用LPS(100ng/ml)刺激THP1细胞构建脓毒症模型,并使用RT-q PCR方法验证核心基因IL1-R2的表达情况,再通过其si RNA的敲除,以及流式细胞技术探查IL1-R2对THP1细胞的极化影响,RT-q PCR监测IL1-β、TNF的表达情况。最后,讨论了敲除组与对照组细胞的差异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IL1-R2敲除后对下游基因的影响。结果:相对于正常组,脓毒症组患者外周血细胞中有差异表达基因913个;其中上调表达673个;下调表达240个。上调差GDC-0973分子式异基因主要富集于中性粒细胞活化、参与免疫应答、骨髓细胞活化、细胞脱颗粒等;下调基因富集于细胞成分形态发生、神经元投射形态发生、轴突发生等。经PPI互作网络分析,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IL1-R2、HGF、MMP9、IL10、TGFA、LCN2、EPHA2、SDC1、ERBB3、MIC1”等,位于核心区域,与细胞交流、信号传导有关,位于细胞膜外侧结构。通过生存曲线发现上述核心基因中的IL1-R2与脓毒症患者生存率呈现负相关,且GEO中多个公共数据集显示IL1-R2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呈现高表达。单细胞测序分析发现其在单核细胞系中表达为主。通过PCR对THP1的体外模型检测,验证了IL1-R2基因在脓毒症中高表达,si RNA敲除发现:在敲除组中TNF表达增加,而IL1-β无差异变化,M1极化增加。并讨论了敲除IL1-R2以后,下游3718个基因发生了改变,其中2038个上调,1680基因下调。IL1-R2主要参与了由细胞因子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并正向调控细胞黏附,正向调节细胞因子产物等功能。结论:相对于正常组,IL1-R2基因主要位于患者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系;在脓毒症中的表达增高,且与病人预后有关,IL1-R2参与调控了巨噬细胞极化改变,或可能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