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适宜在水分充足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其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菌根真菌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杜鹃花类菌根真菌(Ericoid mycorrhizal fungi,EMF)能与蓝莓建立共生关系,可促进蓝莓对氮的吸收及转运,降低蓝莓对外源氮肥的依赖。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设置低、中、高(1.25、2.5、5 m M)三个氮素水平,通过建立EMF与蓝莓共生(E+)和非共生(E-)实验体系,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EMF对蓝莓生理特性、氮素吸收及代谢、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不同氮素水平EMF对蓝莓吸收利用氮素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对EMF Oidiodendron maius菌株143生长特性进行分析,在培养第12 d至14d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大。在培养第14天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被消耗殆尽,菌丝生长进入衰亡期,生长速率变慢,生长曲线逐渐趋于平缓。对菌株143的解磷能力进行测定,发现菌株143在6-10 d之间溶磷量增长速率最大,最高溶磷量可达27.18 mg/L。通neuroblastoma biology过平板定性检测,发现菌株143可产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淀粉酶和木聚糖酶。基于产酶特点,说明其有利于菌根真菌破坏植物细胞壁并侵入植物,也有利于菌根真菌分解土壤中植物难以直接吸收的养分。(2)以蓝莓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EMF处理对蓝莓苗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发现EMF定殖率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低氮水平下,接种EMF显著增加蓝莓根系活力、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分叉数、根干重(P<0.05),对蓝莓根面积无显著影响。说明低氮环境可能更有利于菌根真菌的定殖,使更多的菌根真菌侵入到植物根系中,改变根系活力及形态,增强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从而提高植物对氮匮乏的适应性。此外也研究EMF对蓝莓生理特性的影响,发现低氮水平下接种EMF显著增加蓝莓叶绿素、可溶性糖、还原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总之,低氮水平下更有利于EMF定殖并发挥其促生功能。对蓝莓植株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发现接种EMF处理中,低氮、中氮水平下接种EMF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对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高氮水平下接种EMF对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无显著影响。在养分相对匮乏条件下,推测接种EMF可促进蓝莓植株分泌磷酸酶活化土壤中的磷,从而促进磷的吸收。(3)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EMF对蓝莓氮素吸收的影响,发现低氮水平下接种EMF可显著提高蓝莓植株的氮含量(P<0.05),对蓝莓根部游离NO_3~-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缺氮环境中EMF可促进植物对氮的获取。对不同氮素水平下氮代谢相关酶活进行了测定,发现在低氮水平下接种EMF可显著提高蓝莓根部与叶片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CCRG 81045作用OGAT)、谷氨酰胺脱氢酶(GDH)活性(P<0.05)。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EMF对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与酶活测定结果相似,发现低氮水平下接种EMF显著上调了蓝莓根部与叶片GS、GOGAT、NRT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对蓝莓根部NR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表明在缺氮环境中,EMF通过诱导氮转运蛋白等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植物对低氮环境的适应性。(4)对不同氮素水平下EMF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低氮水平下接种EMF对土壤p H、速效磷、有机质、总磷、总氮Lorlatinib临床试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对不同氮素水平下土壤胞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发现低氮水平下接种EMF对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NM)、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蔗糖酶(ZM)、β-1,4-纤维二糖苷酶(CBH)、β-木糖苷酶(BX)、β-1,4-葡萄糖苷酶(BG)、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er)、磷酸酶(AKP)活性,间接增加了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对土壤酶化学计量比和矢量特征进行分析,发现EMF可调控土壤酶化学计量比;低氮水平下接种EMF可增加酶C:N和矢量角度、减小N:P,对矢量长度无显著影响;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数据点由氮限制趋于碳、磷限制,接种EMF缓解了蓝莓的氮限制。总体来看,在低氮环境下EMF可缓解植物的氮限制,推测低氮水平下大量EMF定殖可产生更多的胞外酶,促进土壤中植物残体及其他营养物质分解,进而释放更多的无机氮供植物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