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及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体内自身抗原暴露并产生自身抗体和形成免疫复合物为主要特征,并导致多器官的炎症损伤。SLE患者体内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双链DNA抗体是SLE患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抗体,它的水平随着不同的疾病状态而发生变化,因此临床上常被用于监测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有研究发现在狼疮性肾炎的患者中,不同IgG亚型的抗双链DNA抗体水平不同,可能在SL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IgG亚型的抗双链DNA抗体与SLE临床表型以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为判断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从而为SLE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9-2022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SLE的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的106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发病年龄、起病方式和病程长短;临床表现:发热、乏力、皮疹、脱发、黏膜溃疡、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关节炎、雷诺现象、肺间质病变、神经精神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Puromycin核磁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本研究采用SLEDAI-2000评分标准来评价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来检测这106例SLE患者的IgG1、IgG2和IgG3亚型的抗双链DNA抗体。将106例SLE患者分为单阳组:ELISA法阳性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IIF)阴性的患者;双阳组:ELISA法阳性和IIF法阳性的患者。比较分析单阳组与双阳组SLE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Regorafenib验室检查结果和疾病活动度,并分析抗双链DNA抗体不同的IgG亚型在两组患者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不同IgG亚型的抗双链DNA抗体水平与106例SLE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一共纳入106例SLE患者,其中女性患者94例(88.7%),男性12例(11.3%),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31.58±13.62)岁。106例患者分为单阳组:ELISA法阳性和IIF法阴性的患者43例;双阳组:ELISA法阳性和IIF法阳性的患者63例。单阳组:发病年龄(31.5±13.73)岁,其中女性38例,男性5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5例,关节炎起病12例,皮疹起病14例,关节炎合并皮疹起病3例,病程为(8.5±5.3)年;双阳组:发病年龄(31.63±13.65)岁,其中女性56例,男性7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6例,关节炎起病24例,皮疹起病21例,关节炎合并皮疹起病6例,病程为(7.4±6.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两组SLE患者在乏力、发热、皮疹、脱发、雷诺现象、黏膜溃疡、肺间质病变、胃肠道受累、神经精神系统受累方面表现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血尿、脓尿、蛋白尿、关节炎和SLEDAI评分(3.33±1.61)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双阳组患者以肾脏受累及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多,疾病活动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阳组SLE患者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C4,血清白蛋白相比单阳组更低,其次双阳组SLE患者的血沉、抗Sm抗体阳性率和免疫球蛋白IgG的水平比单阳组的SLE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的IgG亚型的差异:双阳组SLE患者抗双链DNA抗体IgG1与IgG3亚型的水平比单阳组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IgG2亚型的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4.106例SLE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以关节炎为表现的患者有25例,非关节炎的有81例,在这两组中,血沉、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Ig M、补体C4和SLEDAI评分在两组患者中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06例SLE患者中,合并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患者39例,未合并LN的患者67例,在LN与非LN组的患者中,血沉、补体C3和C4、血清白蛋白、SLEDAI评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06例SLE患者的抗双链DNA抗体的IgG亚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抗双链DNA抗体的IgG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1亚型的水平与血沉、SLEDAI评分呈正相关,抗双链DNA抗体的IgG1亚型的水平与补体C3、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抗双链DNA抗体的IgG1水平越高,补体、血红蛋白水平越低。抗双链DNA抗体的IgG2亚型的水平与补体C3的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06例SLE患者的抗双链DNA抗体的IgG亚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抗双链DNA抗体的IgG1、IgG3亚型的水平在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LE患者中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合并LN与未合并LN的SLE患者中,合并LN的以双链DNA抗体的IgG1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以肾脏活动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中抗双链DNA抗体的IgG3亚型的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双链DNA抗体的IgG2亚型的水平与关节炎和肾脏活动性病变的患者无明显相关性。7.106例SLE患者的抗双链DNA抗体的IgG亚型与不同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抗双链DNA抗体的IgG3水平在不同疾病活动度的SLE患者中差异更明显,而抗双链DNA抗体IgG1和IgG2水平在不同疾病活动度的SLE患者中没有差异。结论:不同SLE临床表型中的IgG亚型的抗双链DNA抗体的表达不同,抗双链DNA抗体的IgG1、IgG3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而且抗双链DNA抗体的IgG3水平在不同疾病活动度的SLE患者中差异更明显。在以关节炎和肾脏活动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SLE患者中,抗双链DNA抗体的IgG3亚型的水平较高;抗双链DNA抗体IgG1、IgG3亚型与SLE患者的关节受累密切相关,抗双链DNA抗体IgG1亚型与SLE患者的肾脏受累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