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恩来教授“病证结合,优势互补”学术思想及肾脏病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戴恩来教授“病证结合,优势互补”学术思想及其selleck激酶抑制剂临床指导意义。方法:1.通过文献学习、专题讲座、临床跟师等方法,对戴恩来教授有关“病证结合,优势互补”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研究。2.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西药治疗组与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各疗效指标的改善情况,佐证“病证结合,优势互补”的理论。结果:1.戴恩来教授认为病证结合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病证结合是对疾病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总体把握;长处是能够做到点面结合、总体把握、兼顾个体;二是病证结合就是要做到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病原的致病性与机体反应性的三结合。2.戴恩来教授认为诊断疾病就要做到病证结合,病证结合可以从不同方面把握疾病,才能完整地了解病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3.戴恩来教授认为微观辨证可以很好地补充宏观辨证,可以延伸和拓宽中医四诊的视野,为临床提供可量化的辨证依据。4.戴恩来教授把病证结合的治疗模式分为分证论治、分期论治、方证相对论治、固定方加减论治等四种模式。5.戴恩来教授认为优势互补是病证结合治疗学的体现和延续。优势互补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分别是:1、单纯西医治疗;2、单纯中医治疗;3、中西药物有机结合。其中中西药物有机结合的几种典型模式为“减毒增效”“菌毒并治”“中西药分期运用”“中药西用”等。6.戴恩来教授将“病证结合,优势互补”运用到了各种肾脏疾病的subcutaneous immunoglobulin诊疗中。7.本次回顾性研究显示,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西药治疗组及中西药联合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血肌酐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西药治疗组改善程度(除血肌酐外)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BMN 673配制义(P<0.05),佐证了“病证结合,优势互补”的理论可行性。结论:戴恩来教授对“病证结合,优势互补”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系统的认识。在其内涵、诊断、辨证、以及治疗模式等方面具有深入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及指导意义,还在临床应用中也贯穿其中,更为临床实例所佐证。表明戴恩来教授“病证结合,优势互补”的学术思想具有研究价值及相应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