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织物被认为是病原微生物繁殖和传播的潜在媒介,导致其服用性能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抗菌剂对棉织物常规整理造成的利用率低、耐久性差等问题,可利用微胶囊技术将抗菌物质包埋在多层膜结构中,使其缓慢释放,从而提高抗菌物质CHIR-99021溶解度的利用率,但微胶囊与棉织物整理存在结合力弱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技术,以氧化壳聚糖(DCS)为主要壁材,负载不同性质的抗菌药物,制备出具有抗菌性能的DCS微胶囊。利用DCS的醛基与棉织物的羟基可发生半缩醛反应,从而制备抗菌棉织物。具体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为了探讨亲水性药物微胶囊对棉织物抗菌整理的效果,将DCS等聚电解质交替沉积到掺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Ca CO_3微粒,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去除模板后,包埋亲水性药物盐酸环丙沙星(CIP),形成CIP/DCS微胶囊。通过浸渍处理制备抗菌棉织物。选用罗丹明B(药物模型)探究微胶囊吸附性能,微胶囊吸附过程更加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且单层吸附量达252.08 mg/L。www.selleck.cn/products/rsl3CIP在酸性环境释放率高于碱性环境释放率,其释放机理符合Fickian扩散。CIP/DCS微胶囊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84.49%,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81.89%。其次,为了探讨疏水性药物微胶囊对棉织物抗菌整理的效果,利用Ca CO_3微粒的多孔结构,将疏水性药物布洛芬(IBU)吸附到Ca CO_3微粒,再与DCS等聚电解质交替沉积,形成IBU/DCS微胶囊。IBU缓释率在碱性环境高于酸性环境,其释放机理为Fickian扩散。IBU/DCS微胶囊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78.4%,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75.93%。最后,为进一步提高棉织物抗菌性能,研究亲水性和疏水性药物共同负载的微胶囊对棉织物抗菌整理的效果。选用聚乳酸-共乙醇酸(PLGA)负载IBU作为微胶囊壁材,再包埋CIP,制备出负载亲水性和疏水性药物CIP/IBU/DCS微胶囊。微胶囊吸附过程更加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单层吸附量达300.40 mg/L。IBU和CIP的释放均遵循Fickian扩散。在IBUnovel medications和CIP的释放下,CIP/IBU/DCS微胶囊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为92.52%,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为90.32%。这表明LBL技术制备的抗菌微胶囊可赋予棉织物抗菌性能,为抗菌纺织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