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产梨第一大国,河北省梨栽培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梨果产业在壮大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梨产业仍存在采后贮藏保鲜效果差、损失严重等问题,影响了采后梨果实的运输及其商品价值。采后果实衰老作为果实生命周期中的最后阶段,直接影响果实品质的保持,以及市场价值和采后寿命。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与水杨酸分别处理‘新梨7号’梨果实,通过测定不同贮藏时间各处理梨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失重率、内在品质、以及衰老相关酶活性等指标,分析了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和水杨酸处理延缓梨果实衰老的作用机理;通过结合果实衰老期不同浓度褪黑素和水杨酸处Microscopes理后梨果皮与果肉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了褪黑素与水杨酸在延调控梨果实衰老的作用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使用浓度0.10 mM外源褪黑素处理梨果实,在常温贮藏4d时,梨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为1.16 μg/kg/h,显著低于对照组(2.51μg/kg/h),比对照组低53.78%。在常温贮藏7d时,梨果实的硬度为31.69 N/cm2,显著高于对照组(29.59 N/cm2);梨果实的失重率分别为2.0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87%);梨果实的 PME、PG、LOX 酶活性分别为 2918.02 U/g、2290.00 U/g、50.33 U/g,分别是对照组梨果实的PME、PG、LOX酶活性的13.0%、97.4%和81.2%。0.10 mM MT处理梨果肉的内源游离态、结合态水杨酸含量分别Torin 1体内为187.85 ng/g、277.46 ng/g,分别是对照组梨果肉的内源游离态、结合态水杨酸含量的2.00倍和3.10倍;0.10 mM MT处理梨果皮的内源游离态、结合态水杨酸含量分别为576.55 ng/g、137.17 ng/g,分别是对照组梨果肉的内源游离态、结合态水杨酸含量的1.98倍和1.60倍。2.使用浓度0.20 mM外源水杨酸处理梨果实,在常温贮藏4d时,梨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为1.30μg/kg/h,显著低于对照组(2.51 μg/kg/h),比对照组低48.02%。在常温贮藏7d时,梨果实的硬度分别为31.99 N/cm2,显著高于对照组(29.59 N/cm2);梨果实的失重率分别为2.26%,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87%);梨果实的梨果实的PME、PG、LOX酶活性分别为2972.31 U/g、2328.93 U/g、23.05 U/g,分别是对照组梨果实的PME、PG、LOX酶活性的13.2%、99.0%和37.2%。梨果肉、果皮内源MT含量分别为0.34 ng/g、6.22 ng/g,分别是对照组梨果肉、果皮内源MT含量的1.13倍和1.07倍。3.褪黑素和水杨酸处理后梨果实转录组数据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和水杨酸处理后果皮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信号转导、激素响应、酶活性、ADP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蛋白泛素化、酶活性、细胞壁组分等GO通路,以及植物-病原菌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MAPK信号通路-植物、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等KEGG通路;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和水杨酸处理后果肉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壁组分购买CP-456773、ADP结合、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木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等GO通路,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的KEGG通路。4.外源褪黑素可以上调采后贮藏期间梨果实中PR-1基因的表达量和下调NPR-1ike基因的表达量。外源褪黑素和水杨酸能够促进采后梨果实贮藏期间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ETR1、EBF1/2基因在果皮果肉中的表达,抑制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EIN3和CTR1基因在果皮果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