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摩腹对脾虚家兔胃肠黏膜屏障的作用,Telaglenastat抑制剂探讨摩腹频率与治疗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普通成年新西兰兔72只,随机分成空白组K、模型组P、低频摩腹组A(频率101~150次/分)、高频摩腹组B(频率201~250次/分)、低频抑制剂组I1、高频抑制剂组I2。K组不予处理,其余5组予大黄芒硝番泻叶合剂灌胃造模。造模结束后,采用机械臂分别对A组、B组、I1组、I2组进行10天不同频率摩腹干预,其中I1组及I2组在手法干预前均予腹腔注射ML-9抑制剂(2mg·kg~(-1))。10天后进行胃肠黏膜标本采集,以各组标本的黏膜上皮细胞数、黏膜上皮长度和HE染色病理切片作为观察指标。通过比较光镜下各组家兔胃、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黏膜上皮细胞数和黏膜上皮长度,分析摩腹的治疗效应。结果:与空白组K相比,模型组P的胃、肠黏膜上皮细胞数及黏膜上皮长度显著减少(P<0.05),病理切片提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P相比,A组及I1组脾虚家兔的胃、肠黏膜上皮细胞数及黏膜上皮长度明显增加,病理切片提示黏膜上皮细胞结构规则。而B组及I2组脾虚家兔的胃、肠黏膜上皮细胞数及黏膜上皮长度虽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ci-32765.html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与模型组P的差异不显著(P>0.05),且病理切片提示仍有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结构不规则。I1组与K组、P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摩腹频率介于101~150次/分有助于胃肠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增生,对脾虚型胃肠黏膜屏障疾病产生修复作用,而频率介于201~250次/分的摩腹对脾虚型胃肠黏膜屏障疾病则无明显治疗作用。(2)在ML-9抑制剂抑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chain kinase, MLCMedicaid patientsK)表达的情况下,低频率摩腹产生的治疗效应受影响,说明MLCK通路是摩腹产生疗效的信号通路之一。(3)在ML-9抑制剂抑制MLCK表达的情况下,低频率摩腹仍能通过其他靶点或信号通路对脾虚家兔产生治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