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1.总结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用药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为临床中应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理论依据;2.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益肾泄浊方加味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探索益肾泄浊方加味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提供基础。研究方法:1.通过数据库收集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文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提取中药、方剂信息、作者及篇名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7.0对数据库中的中Laduviglusib体外药名称、类别、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对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索其用药规selleckchem律。2.通过数据库收集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文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利用Meta分析研究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3.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病史资料、生化指标、中医四诊资料、症状等),予益肾泄浊方加味结肠透析,隔日1次,疗程共2周。观察患者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血清尿酸、肾小球滤过率)、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综合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指标变化。研究结果:1.共检索出1502篇文章,106篇文献符合纳排标准,共76个药物,使用频次631次,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大黄,共使用106次,占药物总频率的16.80%,药物频次≥20次的药物有8个,使用频率≥1.0%的高频中药共18味;其中寒性、苦味、肝经占比最多,按功效分类清热药占比最大;对频率≥1.00%(频次≥7次)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关联规则27条,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45条,4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20条,药对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大黄与牡蛎(88.68%);通过聚类分析,归纳较有意义的4类聚类组合;2.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共有627例患者被纳入,患者基线情况类似,结果显示中药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在降低患者血肌酐浓度、血尿素氮浓度,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有效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降低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plied microbiology3.本研究共纳入CKD患者25例,其中男性17例(68.00%),女性8例(32.00%)。平均年龄59.16±10.47岁,病程最长98月,最短3月余;治疗后主症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肢体困重、水肿、面色晦暗,次症口中粘腻、大便不畅积分,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68%,肾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前后UA、Ur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益肾泄浊方加味符合结肠透析中药用药及组方规律;2.中药结肠透析可以改善CK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3.益肾泄浊方加味能减轻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毒素水平、延缓肾功能进展,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