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内生热毒”理论,关注微炎症状态在糖尿病肾脏疾病疾病进程中的影响,观察泻火解毒养阴方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以“内生热毒”理论为指导的糖尿病肾脏疾病微炎症中医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从而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热毒伤阴型”糖尿病肾脏疾病(G1-3a A2期)微炎症临床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泻火解毒养阴方中药治疗,两组观察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T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红白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等实验室指标,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临床疗效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对照组完成30例,试验组完成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确认细节。(2)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UTP、hs-CRP、PCT指标均有改善(P均<0.05),试验组e GFR升高,两组组间比较在24h UTP、hs-CRP、PCT以及e GFR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ALB虽升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为56.67%,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VAD-FMK价格)。(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均有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泻Immunohistochemistry火解毒养阴方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在治疗热毒伤阴型DKD(G1-3a A2期)微炎症方面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方面均无明显异常。治疗开始第二天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恶心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但不良反应轻微,未予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治疗开始试验组1例患者于服药第一天出现轻微腹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33%,由于不良反应轻微,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后期治疗过程中未有不良反应发生,表明试验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论:经泻火解毒养阴方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G1-3a A2期)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微炎症状态有所缓解,整体病情缓解程度明显优于未经中药治疗组。因此,泻火解毒养阴方可能是通过抑制患者微炎症状态发挥保护肾功能作用从而延缓DKD(G1-3a A2期)进展。“内生热毒”理论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G1-3a A2期)具有有效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