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病毒感染目前占世界上传染性疾病病种的四分之三以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本研究旨在探索去泛素化酶(DUBs)通过调节关键蛋白泛素化调控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抗病毒免疫研究与临床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新靶点。方法:我们收集临床确诊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样,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VP-16配制 cell,PBMC),通过RT-qPCR技术分析病毒感染患者PBMC中USP52与正常人的差异。构建敲低USP52的CRISPR-Cas9质粒,敲低细胞中的USP52,利用RT-qPCR、Western 点击此处Blot及倒置荧光显微镜等技术分别分析USP52对VSV病毒的抗病毒活性。通过IFNAR1基因敲除小鼠(KO-IFNAR1)的MEF细胞评估USP52敲低后的抗病毒能力;在细胞中敲低USP52,用模式病毒SeV感染细胞,通过RRegulatory intermediaryT-qPCR技术观察干扰素(IFNβ)的mRNA水平。在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USP52,通过Western Blot及RT-qPCR分析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的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的影响。免疫沉淀内源性USP52或STAT2,通过Western Blot技术验证USP52与STAT2的相互作用;利用蛋白合成抑制剂(Cycloheximide,CHX)分析USP52对STAT2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利用MG132(蛋白酶体抑制剂)及MA(溶酶体抑制剂),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分析USP52对STAT2蛋白降解途径的调控;通过免疫沉淀实验,分析USP52对STAT2蛋白泛素水平的调控作用以及泛素化类型。结果:临床确诊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中USP52的表达较正常人降低。在细胞中敲低USP52后,VSV病毒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升高。细胞中敲除IFN-I通路后,USP52抗病毒能力下降,敲低USP52,IFN-I抗病毒能力下降,这提示USP52通过IFN-I通路实现抗病毒功效。过表达USP52并不能影响IFN β的产生,但是可以增强IFN下游ISGs的表达水平,提示USP52与IFN-I下游信号通路相关。敲低USP52,STAT2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通过免疫沉淀实验证明了 USP52与STAT2存在相互关系。通过CHX实验发现USP52抑制STAT2的降解。通过免疫沉淀实验,发现USP52通过下调STAT2的K48泛素化修饰来稳定STAT2蛋白水平。结论:去泛素化酶USP52通过抑制STAT2的K48位点多聚泛素化修饰及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稳定了 STAT2的蛋白水平,进而稳定了I型干扰素通路,并促进IFN-I下游ISGs的表达,正向调控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