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力量和血流限制训练整合理论研究

研究目的:如何提高运动员、普通群众身体素质、运动表现、降低损伤是当今世界优秀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科学的训练方法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如今流传较为广泛的力量训练主要是美国体能专家提出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和日本的血流限制needle prostatic biopsy训练。这两种训练方法与传统高负荷力量训练有很大差别。功能性力量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力量训练偏重大肌群、单关节等不足。血流限制训练使身体最大限度避免因为负重较大导致的运动损伤、以及解决力量训练进阶困难等问题,尽管传统的高负荷力量训练可以有效的提升肌肉力量和增加肌肉围度,但这种训练方法并不适合所有训练情况,主要受场地、器材、还受训者自身身体情况等因素限制。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通过非平衡稳定状态下进行多关节、多维度、多肌肉群等方面有针对性训练,使身体功能链接能力、神经控制肌肉能力、平衡稳定能力得到提高,力量输出功率增大。为更好的提高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效果,对功能性力量训练、血流限制训练进行深层次探索,实现训练整合,对未来专家学者展开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cnki查阅功能性力量训练、功能性训练、血流限制训练、加压训练等相关文献,并结合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等进行文献梳理,通过对两种训练的应用效果与作用机制探讨二者整合后的预期效果,为未来开展实证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肌肉适能:功能性力量可以提升肌肉适能,可以有效提升被试者爆发力、最大力量等,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非平衡稳定状态下进行多维度和多肌群的训练增强神经调控肌肉的能力,使得更多肌纤维被募集参与运动,传出功率增加,力量增强;血流限制训练由于加压装置使得血液流速被控制,造成缺血缺氧的内环境,内部代谢负荷刺激增加,使得肝细胞增殖因子、生长素IACS-010759供应商等分泌量大大提高,促进肌肉合成,肌肉横截面积明显增大,力量得到显著提高。也有研究表示功能性训练结合血流限制训练对肌肉力量提升效果明显高于但一功能性训练,且体内促肌肉生长激素表达程度更高。2)无氧能力: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无氧能力,主要由于神经调控肌肉能力增强,可以募集更多肌纤维参与运动;血流限制训练对于无氧能力提升优于功能性力量训练,血流限制训练由于训练方式的特殊性导致被试者承受缺血、缺氧的代谢负荷刺激,在此状态下无氧供能系统占据能量供应的主导地确认细节位,不得不募集更多的快肌纤维(II型肌纤维)维持运动。因快肌纤维相较于慢肌纤维无氧代谢酶活性更强,而血流限制训练在生理缺血缺氧的状态下可诱发更多快肌纤维参与工作,提高无氧能力。3)有氧能力:有氧能力的提升主要受神经肌肉系统、细胞中氧含量的影响而变化,神经调控肌肉能力越强或细胞中氧含量越高有氧能力也会随之出现增强。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有氧能力,延长运动时间,主要可能是通过神经调控主动肌、拮抗肌等能力增强,减少能量内耗,使得运动时间延长,肌肉力量、耐力、协调等素质得到改善和提升。也有研究证明血流限制训练可以提升有氧能力,但更多为血流限制训练结合步行、低强度训练,鲜有研究证明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中、高强度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提升有氧运动能力。研究结论:1)功能性力量训练与血流限制训练结合在理论上是支持的,二者尚不存在较大冲突,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血流限制训练可以作为一种负荷,形成”内部+外部”双负荷刺激,减少负重、增大生理负荷刺激,进一步促进肌肉合成的生长激素的表达。2)功能性力量训练与血流限制训练整合训练可强化快肌纤维的募集能力、增加肌肉横截面积使得肌肉力量得到增强,提高被试者无氧能力。3)功能性力量训练与血流限制训练整合后有利于无氧能力的提升,但有氧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尚不能从已有研究和相关机制进行准确阐述,但可从运动强度和加压压力为切入点进一步展开相关实证研究。功能性力量训练与血流限制训练整合后可以进一步强化功能性力量训练效果,但还需进一步探究对不同人群的应用效果、剂量效应、安全性等问题。功能性力量训练与血流限制结合训练法可作为提升运动员和普通人群运动表现、身心健康的一种新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