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苹果已经成为我国消费最广泛的水果之一。苹果汁、果酱等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苹果,而苹果产量的上升必然产生大量的苹果果渣。苹果多酚是苹果在生长过程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从苹果皮渣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特性。传统提取苹果渣中多酚的方法效率低,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限制了多酚的利用,因而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淀粉纳米颗粒(SNPs)因其可再生、低成本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利用超声波辅助化学沉淀法制备不同粒径的SNPs并吸附苹果渣多酚提取液中的多酚类物质,研究SNPs粒径与多酚吸附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拟合吸附多酚的动力学模型,评估了吸附多酚的淀粉纳米颗粒(P-SNPs)抗消化能力,抗氧化能力和多酚的模拟体外释放能力;随后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和小鼠毒理学试验验证了SNPs和P-SNPs的安全性;最后研究了SNPs和PSNPs对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超声波辅助化学沉淀法成功制备了五种不同粒径的SNPs,并进一步比较了它们对苹果渣提取液中多酚吸附量。研究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SNPs表现出更好的吸附性能和更高的多酚吸附量,其中利用1%淀粉浓度制备的SNPs粒径为220.8 nm,60 min吸附量达到了1.10μg/mg;通过表征得知,天然玉米淀粉在被纳米化后,内部结晶面积减少,结构逐渐从紧密状态转变为疏松状态,这可促进随后物质的渗透进入吸附剂中,并且,制备出SNPs因超声和化学作用,暴露出更多的极性基团,导致多酚与SNPs之间的氢键增加。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发现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程度更高。2.通过正交试验优化SNPs对多酚吸附工艺,最终确定使用浓度为1%的淀粉溶液制备SNPs作为吸附剂,在p H=5,温度为30℃的果渣液中以160 rpm振荡频率吸附多酚150 min,制得P-SNPs,多酚吸附量为4.65μg/mg。游离多酚经过高温和紫外线处理后,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显著降低(P<0.05),然而,当多酚吸附在SNPs上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得到很好的保护,说明SNPs具有保护多酚抵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能R428小鼠力;模拟体外消化试验表明吸附多酚后的SNPs具有良好的抗消化能力;在多酚的体外模拟释放过程中,处于胃酸等恶劣条件下时,SNPs对多酚的释放减缓,而在肠道条件下时,SNPs对多酚进行持Empagliflozin续的释放直至释放完全。3.通过细胞毒性试验证明了SNPs和P-SNPs的体外安全性。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了SNPs和P-SNPs的体内安全性,小鼠急性试验结果显示,经过14天的喂养,雄雌小鼠的体重变化和饮食量均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内,小鼠形态未产生病理变化,毛色均正常,解剖后观察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肝脏和肾脏切片无明显差异。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发育良好,肝肾切片无异常病变,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都在正常范围内。4.探讨SNPs和P-SNPs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和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表明,SNPs和P-SNPs能提高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其中乙酸和丁酸的含量最高,丙酸的变化量低于二者。对比高剂量SNPs组和P-SNPs组,除了乙酸,PH组的丙酸和丁酸均比SH组的含量高;在对小鼠肠道菌群的研究中发现P-SNPs可以促进小鼠肠道菌群中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稳态,促进机体的健康发展;测定对照组和genetic parameter各剂量组小鼠血清、肝脏和肾脏中SOD、MDA、GSH-PX、CAT和T-AOC,发现灌P-SNPs的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和SNPs组,高剂量组P-SNPs体内抗氧化活性高于中低组P-SN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