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传统的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等方法仍然存在副作用大、易复selleckchem ZD1839发和转移率高等局限。光疗(包含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因其对肿瘤消融率高、空间可控性强、对正常组织副作用小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传统的小分子光疗剂因药代动力学差等障碍严重限制了其在体内的应用。同时,单一的光动力或光热治疗模式仍面临困境,如瘤内乏氧环境会降低光动力的疗效,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使其耐热性增强,大大减弱光热治疗效果。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性纳米材料被用于肿瘤的光动力和光热治疗。其中基于纳米材料的光动力联合光热治疗系统效果尤为显著,一方面,光动力可以通过干扰肿瘤微环境来Medical data recorder加强肿瘤细胞对光热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光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增加血流量,改善供氧,从而增强光动力治疗效果。虽然光动力和光热治疗的结合显著增强了疗效,但由于肿瘤易转移和复发,单纯的光疗方案仍然难以完全根除。肿瘤免疫治疗可通过刺激宿主免疫反应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然而由于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效应,在实际治疗中效果微弱。为了突破单一治疗各自的局限性,可借助多功能纳米平台将光疗与免疫治疗结合,在光疗触发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同时,进一步结合免疫佐剂刺激免疫微环境。因此该协同治疗方法不仅能根除原发部位肿瘤,还能通过强大的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然而,目前已知的相关纳米体系有限,构建多功能的光协同免疫治疗纳米材料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实现光动力和光热效应往往需要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源,操作复杂。关于联合光动力和光热,且进一步整合Toll样受体激动剂的纳米体系报道较少,因此开发多功能、安全、高效的光协同免疫治疗纳米体系迫在眉睫。本文构建了三套新型光响应纳米系统,用于肿瘤的光治疗协同免疫治疗研究。首先,为了解决传统光疗剂靶向性、水溶性差等问题,论文首次以天然维生素核黄素(VB2)为原料,制备了具有绿色荧光的碳量子点(CDs)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相较于VB2(水溶性0.08 mg/mL),该CDs具有更高的水溶性(10 mg/mL)和生物相容性,且产生ROS的效率为VB2的3.63倍,实现了肿瘤细胞水平的PDT高效治疗。由于单一的PDT治疗效果有效,为改进材料性能,我们进一步设计了基于四苯基卟啉锌的具有PDT、PTT双重功效的红色荧光碳点,之后将该CDs作为交联剂与醛基化透明质酸(HA-CHO)通过席夫碱反应,构建了可注射水凝胶体系(CD@水凝胶)。由于不再引入新的交联剂,该制备方案更为简便。测试结果证实该CD@水凝胶在光照下表现出良好的光热性能,光Compound 3抑制剂热转换效率为37%,同时能高效产生单线态氧,还具备良好的机械性和生物安全性。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均表明该水凝胶能通过PDT和PTT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为更好地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我们构建了集PDT/PTT和免疫反应为一体的基于四苯基卟啉锌和二氧化硅的新型纳米平台(MPSNs)。一方面,该粒子可作为光疗剂,在单一激光照射下同时实现肿瘤的PDT和PTT;另一方面,丰富的介孔结构可以装载Toll样受体激动剂R837,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树突细胞的成熟,初步激发机体免疫反应。之后,通过进一步结合抗-PD-L1抗体,可阻断PD-1/PD-L1免疫检查点,从而显著提高T细胞的浸润,强化机体免疫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治疗模式不仅能根除原发部位肿瘤,还能通过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体内残余肿瘤细胞,有效抑制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