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奥沙利铂过敏反应发生率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针对奥沙利铂过敏反应,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及其组合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抗过敏预处理,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奥沙利铂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进行门诊化疗的实体瘤患者,按照抗过敏预处Ultrasound bio-effects理方式不同分为地塞米松单药预处理组(单药组)、地塞米松+异丙嗪双药预处理组(双药组)和地塞米松+异丙嗪+西咪替丁三药预处理组(三药组),比较三组之间过敏反确认细节应的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共收集患者1 168例,其中单药预处理组446例,双药预处理组507例,三药预处理组215例。所有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有36例(3.08%),其中单药预处理组发生过敏的有17例(3.81%),中位过敏为4周期(范围1~8);双药预处理组发生过敏的有12例(2.37%),中位过敏为2周期(范围1~7);三药预处理组发生过敏的人数有7例(3.26%),中位过敏为3周期(范围2~7)。双药组与单药组相比,过敏反应发生率下降,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性(单药组vs双药组:3.81%vs 2.37%,P=0.195);三药组与单药组相比,过敏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药组vs双药组:3.81%vs 3.26%,P=0.720);三药组与双药组相比,过LY294002浓度敏反应发生率增加,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性(三药组vs双药组:3.26%vs 2.37%,P=0.495)。结论 异丙嗪联合地塞米松相比于单独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奥沙利铂过敏反应发生率更低,双药预处理对于预防奥沙利铂过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西咪替丁的加入对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预防没有起到保护作用,不推荐作为过敏反应的预处理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