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随着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成年健康男性在进行离心训练时的低代谢和高效等特点引起了体育学界的重视,同时指出离心力量是许多技术动作完成和一些运动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决定因素,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其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就离心训练时的收缩速度而言,在不同收缩速度下产生的差异性刺激可以引起肌体特异性的适应,目前国内对不同离心收缩速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使离心训练后能够产生更好的运动表,本文针对不同离心收缩速度对骨骼肌特产生的异性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对其进行理论叙述。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离心收缩”、”离心训练”为中文检索词;以”eccentric exercise training”、”negative muscle work”为英文检索词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获取符合要求的64篇文献作为依据,并biomarker conversion在相关专家指导下对不同离心收缩速度对骨骼肌特异性影响进行理论叙述。研究结果:根据离心训练时不同收缩速度,可将其分为慢速离心收缩(30°-60°/s)、中速离心收缩(60°-180°/s)和快速离心收缩(180°-300°/s),不同离心收缩速度对肌肥大、肌纤维、肌肉力量和肌肉损伤或酸痛的影响具有特异性。研究发现,对不同离心收缩速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快速和慢速离心收缩上,这可能是由于中速离心训练效果与快速和慢速相比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性较小。以下是对快、慢速离心收缩下肌体特殊适应进行分析发现:1、不同离心收缩速度对肌肉肥大的影响。肌肥大机制主要是由机械张力、肌肉损伤和代谢压力引起。相比于慢离心收缩而言,快速离心收缩时可以募集更多的肌肉和神经参与工作,可以产生更大的机械张力;在相同负INCB018424体内荷下快速离心可以完成更多的重复次数,因此会对肌肉产生更大的刺激,可能会对肌肉产生更大的破坏;由于在训练过程中较高的刺激,导致在训练时和训练后可以产生更多激素(睾酮、生长素等),造成较大的代谢压力。因此,快离心收缩比慢离心收缩在对肌肉肥大改变程度上效果更加明显。2、不同离心收缩速度对肌纤维变化的影响。首先,肌纤维是由众多的肌原纤维构成,快速离心收缩比慢离心收缩能更好的引起肌束增加,肌束长度增长,使肌原纤维横截面积增大,促使肌纤维在形态上发生更大的改变;其次,在快速离心收缩时,运动神经优先募集快肌纤维,对快肌原纤维刺激更加强烈,快离心收缩更能引起快肌原纤维增加,导致慢肌原纤维在肌纤维中的比例降低。从以上可以看出,快速离心收缩对肌纤维的改变要比慢离心收缩更加显著。3、不同离心收缩速度对肌肉力量的影响。肌肉力量的改变是通过肌原纤维肥大和神经适应的改变引起的。上文已经比较了快、慢离心收缩对肌纤维产生的影响;同时,研究发现快速离心训练时显示出较好的运动单位募集和神经适应,在进行快速离心收缩时神经系统优先募集快肌,使肌原纤维中肌节增加,肌节串联增多,导致肌束长度的增长,并且在快速离心训练后显现出原动肌运动单元激活增加、协同肌肉激活增加或拮抗肌肉激活减少,这可能是引起肌肉力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快离心收缩比慢离心收缩对力量的增强更为显著。4、不同离心收缩速度引起的肌肉损伤或延迟性肌肉酸痛。研究发现,离心收缩时的速度是引起肌肉损伤或酸痛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快速的离心训练后,在血液中发现肌浆蛋白(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存在,或通常不存在于肌肉纤维中的蛋白(如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在细胞中积累,这可能会导致肌纤维中的肌原纤维的断裂和坏死、肌节絮乱,引起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破坏,引起肌肉损伤或酸痛。而在慢离心收缩时乳酸堆积更多,更易产酸痛。对比两者发现,虽然不同收缩速度下都可以引起肌肉损伤或酸痛,但快速离心收缩后出现的机率或影响程度会更显著一些不同离心收缩速度的适应性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实验结果受测试人群的性别、年龄、运动水平、选取部位和测量方式影响,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离心训练的相关研究,更加精准的描述在离心训练过程中各种情况下的适应情况。研究结论:1、在不同离心收缩速度下,肌体产生的适应具有特异性,广大参与人群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宜的离心收缩速度,以实现预期目标。2、快速或慢速离心训练都有可能产生肌肉损伤或酸痛,今后还需根据点击此处损伤机制的产生进行细致研究,分析离心训练后的肌肉损伤或酸痛与肌肉产生适应的关系。3、对离心收缩速度的把控是离心训练的关键,未来研究应继续探索训练策略与离心练习相结合,逐步完善对不同收缩速度的离心训练系统研究。